選單

為什麼曾經爆紅的傳統大超市現在越來越不行了?

“走,逛超市去”,許多85後、90後們小時候都會有這段記憶,被父母帶去琳琅滿目的大超市中逛半天,哪怕什麼都不買,也是非常高興的。大潤發、樂購、家樂福、華潤萬家、卜蜂蓮花、世紀聯華等大超市成了85後、90後們滿滿的回憶。

為什麼曾經爆紅的傳統大超市現在越來越不行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潤發、樂購、家樂福等大超市正逐漸從85後、90後的記憶中消失,他們越來越不習慣去大超市購物。由消費側帶來的變化是,大超市關店不斷。

聯商網統計的資料顯示,永輝超市、步步高、高鑫零售、聯華超市、京東七鮮超市、家樂福、沃爾瑪、物美等22家超市企業2020年共新開1478家門店;同時至少關閉門店835家。

從上述資料來看,為什麼曾經爆紅的大超市現在越來越不行了?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大超市不再受消費者的青睞?大超市一到節假日就人滿為患,找不到停車位,收銀排隊巨長似乎成為很久之前的事情。傳統大超市的退潮,主要跟四個因素有關:

第一,消費者對大超市的新奇感消失。大潤發、樂購、家樂福等大超市崛起的時候,恰好趕上中國消費暴增的潮流,一方面,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大增加,這意味著消費者有足夠的錢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另一方面,消費者此前經歷過商品匱乏時期,因此,當大超市應有盡有的貨架擺在消費者面前的時候,頗有“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大超市的東西對他們而言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大超市商品的價格比較便宜,消費者自然就喜歡“逛超市”。

傳統大超市在中國流行了十幾年之久,可流行不代表它會一直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消費者對於大超市失去了最初的新奇感,“逛超市”沒那麼有趣了。

為什麼曾經爆紅的傳統大超市現在越來越不行了?

第二,來自電商的衝擊。傳統大超市的優勢是商品多、全,價格便宜,但這些優勢在電商面前,非常缺乏競爭力。大超市的SKU(庫存量單位)受到物理空間的限制,數量是有限的,而電商卻並不受物理空間限制,以京東為例,截止到2020年11月,京東自營商品超500萬SKU,傳統大超市顯然不可能擁有如此多的SKU,SKU的品類方面,大超市也無法電商平臺PK。

而在價格方面,傳統大超市也逐漸失去了優勢,它很難跟全網商家進行價格對比,就像淘特、京喜、拼多多等平臺,大超市的價格完全被他們比了下去。

第三,小超市的分流。不僅電商在搶大超市在零售市場的份額,小超市也在搶大超市的份額,比如全家、可的等24小時超市,以更低的高的密度覆蓋到了各個大大小小的社群當中,我居住的小區裡光便利店、超市就有7、8家。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消費頻次較高的商品,在這些距離更近的便利店、小超市即可購買到,而消費頻次低、客單價高的商品,要麼在專門的門店購買,要麼在網上也能買到,去大超市購物的需求被截流。

為什麼曾經爆紅的傳統大超市現在越來越不行了?

第四,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發生變化。與上一輩人相比,當下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與電商的成長路徑是一致的,他們更喜歡在網上購物,而不是去線下商場購物,再加上外賣的普及,年輕人去線下購物的意願就更低。

大超市的退潮也是中國零售行業變化的縮影,消費者的需求和環境一直在變,零售商的角色自然就得變變變。

不過,大超市的退潮,並不意味著超市這一形態會退出零售產業,零售行業的三個變化是:

1)大超市在關店的同時,也開出越來越多的“小店”,即便利店和小超市;

2)消費者在使用外賣購物的時候,也會選擇購買超市中的商品;

3)大超市也在針對具體消費人群推出不同的消費策略,比如,大超市的消費群體中,主要是家庭組合或者老年人,大超市推出了符合他們需求的商品。

資料顯示,2021年1—8月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224億元,同比增長18。1%,比2019年1-8月份增長8%。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52739億元,增長17。8%

無論是大潤發、樂購、家樂福們,還是京東、天貓、拼多多們,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力和消費人群,這對於零售商來說,即是最大的利好,當然,正是因為市場規模夠大,才會有如此激烈的競爭,而競爭會促使創新,誰也不敢保證當前的零售業態會一直如此,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能跟上消費者的,才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