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陀思妥耶夫斯基:囚犯是怎樣看自由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囚犯是怎樣看自由的?

被關進監獄後,我的第一印象是,這裡的一切都讓人厭惡不已。不過監獄的生活要比我在路上想象的輕鬆許多。儘管犯人都戴著腳鐐,卻可以在監獄內行走,他們吵架、對罵、唱歌、幹私活、抽菸甚至喝酒,到晚上還有人賭博。

此外,乾的活兒並不太沉重,有點不像苦役。過了很久之後我才明白,監獄裡的勞動之所以被稱為沉重的苦役,並不是指它的艱苦性和長時間性,而是指它是被迫的、無法逃避的強制性勞動。

一個自由的農夫乾的活兒可能要沉重得多,特別在夏天,有時還得通宵達旦地幹,但他們是為自己幹活,有實際目的,比起苦役犯被迫的對自己毫無益處的勞動來說,就輕鬆多了。

有時我想,要徹底毀掉一個人,對他最嚴厲的懲罰就是讓他去幹一種毫無意義的勞動就行了,即使是最殘忍的殺人犯在這樣的懲罰面前也會難以忍受。

儘管苦役勞動讓犯人毫無興趣,它本身還是不乏意義的:燒磚、挖土、抹灰、蓋屋,這些勞動還是有目的、有意義的。有時犯人還會沉醉在這種勞動中,想把活兒幹得更好、更快、更有特點一些。

但如果強迫一個犯人把一桶水倒進另一個桶中,又從這個桶裡倒回原來的桶,如此反覆不已;或者讓他把沙子搗碎;或者把一堆土搬到另一個地方,然後再搬回原處,如此往復下去,那麼,這個犯人在幾天後就會去上吊,或者再去犯罪,寧願死掉也不願忍受這種侮辱和痛苦。

這樣的懲罰其實變成了折磨和報復,而且毫無意義,因為它沒有任何實際目的。而一切強制性勞動都帶有這種折磨人和無意義的因素,因此,苦役勞動要比任何一種自由勞動更讓人痛苦。

不過我是在冬天被關進監獄的,在12月份,那時我還不知道夏天的勞動要比這艱苦得多。冬季天黑得早,勞動很快就結束了,我們早早回到囚室。

這時如果不幹點私活,就沒什麼事情可做。但犯人幹私活的也是少數,多數人在各個囚室逛來逛去,有的尋釁滋事,有的爭執吵鬧,如果手中還有兩個錢,就去喝酒。到了晚上就去賭博,直到輸掉最後一件襯衣。這一切都是心情苦悶所致。

後來我才知道,在苦役生活中,還有一種跟喪失自由和強迫勞動同樣痛苦的東西,這就是被迫過集體生活。當然,在監獄之外的地方也有過集體生活的,但在監獄裡,有些人是誰都不願跟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我相信,沒有一個犯人會感受不到這種痛苦,只不過許多人是不自覺地感受到這一點而已。

從進監獄的第一天起,我就開始幻想自由。我用了無數種方法來計算我什麼時候才能重獲自由,這已經成了習慣,除此之外,我不能再去想別的事情。

我相信,任何一個被剝奪自由的人都會這樣做的。我不知道其他犯人是否跟我一樣計算,但他們對於自由的幻想態度讓我十分震驚。一個喪失自由的犯人,他所希望的東西跟一個自由人是大不相同的。

一個自由人也會有某種希望的東西,但他在生活,在行動,變化多端的日常生活始終吸引著他,而一個犯人無論其刑期有多長,他都不會認為自己的命運已經定了,成了現實的生活;他不會認為監獄是自己的家,而自己只是監獄的一個過客而已。

20年的徒刑在他看來,就像兩年那樣短,即使到了50歲出監獄,他相信自己仍然像是35歲的樣子。他一定要把自己頭腦中的種種疑慮和煩惱一掃而空,並對自己說:“我還很有活頭呢!”

就連那些被判無期徒刑的人也期盼著有一天彼得堡會下達一道命令:“將該犯轉押至涅爾琴斯克礦井,並擬定刑期。”他們想:“這就好了:首先,到涅爾琴斯克得走半年,在路上跟大家在一起,總比關在監獄裡強。然後,到了涅爾琴斯克,服完刑,那時……”有些老齡犯人也抱著同樣的希望。

在特波爾斯克,我見到一些拖著鐵鏈的犯人,鐵鏈被固定在牆上。有個犯人拖著的鐵鏈有一丈長,他身旁有一塊鋪板。他這樣被鐵鏈鎖住,是因為在西伯利亞犯下重罪。

這樣的犯人要被鐵鏈鎖上5年、10年,他們多為罪行重大的強盜。總的來說,這些人外表看來很規矩,對自己的處境似乎也認了,實際上他們仍然渴望儘快服完被鎖上鐵鏈的刑期,因為那時就可以離開這座低矮潮溼的囚室,到院子裡走一走,也就是這樣了。

他們知道,自己永遠不會被釋放出獄,去掉鐵鏈之後仍然要戴著腳鐐一直到死。他們完全知道這一點,卻仍然希望儘快解脫鐵鏈的束縛。要知道,如果不是抱著這樣的希望,他們決不可能被鐵鏈鎖上五六年而不死亡或發瘋。有誰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

由於長期處於幻想之中而脫離現實,犯人所想象的自由要大大超出真正的現實的自由。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也是犯人應有的特點。在犯人看來,哪怕是一個破衣爛衫的勤務兵,也像一位王子一樣,是自由人的化身,因為他沒有被剃半邊頭、不戴腳鐐、不被羈押。

——死屋手記

【本文摘自《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述》(黃忠晶等編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