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武志紅:為什麼你越好,別人越想攻擊你? | 薦號

回覆“1”抽取簽名書

劉潤推薦

丨 作者 / 黎響

有同學問我:

自己對別人好,為什麼常常不能得到相應的尊重?

在人群裡,無法捍衛自己的利益,怎麼辦?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我想,或許今天的這篇文,可以給你一點啟發。文章裡講到的這3個人際關係真相,越早知道越好。

這篇文來自

【武志紅主創團】

,武志紅是我很喜歡和欣賞的朋友,也是擁有10多年經驗的心理諮詢師。

他對於生活有很多獨到的見解,他說 “我們的一生,其實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浪費。”;

他還說,“想做好一件事,你得有點戀愛的感覺。”

很多讀過他文字的人,都說自己變得越來越 “敢”——敢於劃清界限,敢於拒絕,敢於索取……

今天,我向你推薦武志紅老師的同名公眾號

【武志紅】

,希望你可以獲得一點成長和進步!

以下是正文

前幾天我看了一個知乎問題:

“什麼是寂寞?”

有一位匿名使用者的回答獲得了 1。8W 贊,他說:

我組織了一次公司聚會,張羅了半天,大家吃得很開心。

後來去結賬,回來發現服務員已經在打掃包廂了。

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忽視了 “我” ,就像 “我” 是可有可無的一樣。

寥寥數字刻畫出來臨場感,讓很多人產生強烈共鳴。

我們身邊不乏這類人,他們遷就包容、細心周到、洞察他人的感受,並且善於照顧別人。

這些細膩本該是「人際交往優勢」,但當事人得到的卻是「人際攻擊」——

自己對別人很好,常常帶給別人舒服的感覺;但身邊的人對待 ta 卻是無視、強勢、索取。

在跟很多這樣「好相處」的人交流了之後,我發現他們不堅定、更不懂保護自己。

因為他們常常忽略,人際交往最基本的3個真相。

1

真相1

當你很會忍讓,別人就會擠壓你

在工作當中,你是否會遇到這樣令人討厭的人:

你們各自有不同業績,彼此都沒有辦法在不妥協的情況下達成合作。

於是你先考慮讓步,犧牲一些你自己的利益,心裡想著對方也應該適當讓步。

但實際是,當你把自己的利益往後靠的時候,對方步步緊逼,把你當做是好說話的人,光明正大攫取自己想要的利益。

甚至,乾脆把你從 “合作者” 降格為 “配合者” 的角色。

職場中類似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例如你是一個專案的主要貢獻者,但是在彙報的時候過於謙虛,結果大家都認為自己才是大功臣,各自邀功,甚少提起你的貢獻。

你等待他人為你發聲,但他們不記得你。

曾經我也很恨這種人,後來才發現,這並不是因為身邊的人都是壞人。

他們並不一定是「想要」這麼做,而是,他們「可以」這麼做。

研究國際關係的專家經常用一個詞,叫

「極限施壓」

意思是說兩個國家處於同一個空間中,相互的博弈和較量,例如:

C國會假設大家應該友好共處,合作共贏;

但A國則認為只要沒明說,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施壓,增加自己佔有的空間。

A國會一直地往前推進,直到探到對方的底線,受到反擊,才會回撤,但明天又會故技重施。

這就是「極限施壓」。

擠壓他人,沒有成本,所以他們做了。

這種關係狀態,其實也發生在人與人之間:

你弱,他就強;

你退,他就進;

你不爭取功勞,他就會搶功;

你不主動,就會被擠壓。

輿論優勢、利益、像是沒有主權歸屬的土地,國際上的慣例是 “先來先佔” 。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永遠只是特例。

關係裡善於遷就的人,往往不懂得保護自己應得的部分。

他們內心希望別人基於公平的原則,來照顧自己。

但往往,他們都會被這種「擠壓」所困擾和傷害,接著對人感到失望,對人際關係感到害怕。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很多很多:

明明自己叫了一輛專車,司機卻繞路去載了一個拼單客,你是會給個差評,還是會為他找個理由?

你一個人去吃飯,服務員安排到靠洗手間的位置上,你是會要求坐別的地方,還是默默坐了下去?

當別人擠壓你時,你是為Ta找理由,還是為自己著想?

到此,成年人需要了解的社交規則的真相是:

能幫助你的,能守護你的,往往只有你自己。

習慣忍讓遷就的人們,如果想要走出被攻擊的命運,要先放棄 “會被人看見和照顧” 的期望,先自己看見自己——

瞭解自己的利益訴求;

說出自己的利益訴求;

維護自己的利益訴求。

如果不想結賬回來之後大家都走光的話,不要假設他們會等你;

你可以選擇主動跟一位同事說:“我先去結個賬,你幫我看一下包。”

如果想在合作之中獲得平等,不要寄希望於對方考慮你的利益;

而是直接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交換對等的合作條件。

當一個人決定在公共空間裡面站穩自己的腳跟時,別人就不得不正視 Ta 的存在。

2

真相2

不遷就的人,經常說了算

跟朋友或同事去吃飯的時候,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經歷:

一開始大家討論著吃火鍋,但突然有一個人,意志非常堅定地要去吃川菜,最後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去吃川菜了。

可能你明明怕辣,也知道大夥裡就一個人想吃川菜,但最終大家都遷就了那一個人的想法。

回家了之後,你越想越不服氣:為什麼我們明明就不想吃川菜,最後還是讓步了呢?

這是因為,在群體裡,通常是最不願意遷就的人說了算。

就像萬維鋼在他的精英日課裡面提到:

執著的小部分人,牽著包容的大多數人走。

他舉了一個例子:

在美國,人們買到的飲料都容易發現上面有一個猶太教認證的標誌,以此表明猶太教信徒可以食用此類食品。

如果說猶太教信徒很多,那麼商家為他們提供特殊服務是理所當然。

但實際上猶太教人口只佔全美人口的0。3%。

為什麼商家們都要 “不嫌麻煩” 地為少數人服務呢?

原因是:猶太教信徒非認證食品不吃,他們是不遷就的。

其二,商家做猶太教食品認證其實並不困難。

而如果做了,就能把食品賣給他們,多一條銷路,何樂而不為。

更關鍵的是,對於大多數沉默的美國人來說,他們並沒有強烈反對猶太教食品。

所以現實就變成:0。3%人口的需求塑造了全美國人民的消費選擇。

不願意遷就的人總能獲得勝利,不因為他們人多,也不因為他們的訴求更加正確。

僅僅是因為大多數人對此沒有明確的立場。

大家覺得無所謂,那麼就聽那一兩個人的話吧。

回到人際關係中,人們之所以覺得自己被挾持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甚至有人會羨慕為什麼那個人這麼有 “號召力” ,能夠撬動大多數人聽他一個人的話。

背後的原因,不是自己太沒有主見,也不是對方多有吸引力,只是他更在乎自己的利益,他更不願意讓步。

在「可做可不做」的空間裡,有人站住了立場,就相當於替其他人選擇了。

但這種情況不是絕對的。

回到食品的例子,如果有一個小群體要求所有食品供應商不能提供含雞肉的食品,相信一定會遭到反對,因為大家是有切身利害感知的。

這樣的訴求也自然不會得到推廣。

如果某件事情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那麼我建議你放棄沉默,學會當一回不遷就的人。

有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不需要多完美的理由,你只需要放棄自己的包容態度,就能得到 “很多人預設的支援” 。

武志紅:為什麼你越好,別人越想攻擊你? | 薦號

3

真相3

讓你放棄自己的利益,只需隨便一個理由

你會不會生氣,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人這麼不知羞恥地要求你做這做那的?

而更氣憤的是,自己還不爭氣地接受了。

你會怪自己軟弱,沒學會拒絕。

但其實這可能是大家都會有的毛病。

研究發現:

人們接受無理的要求,僅僅是因為對方給出了一個理由。

注意,無論這個理由多麼不合理,都是有效的。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艾倫·蘭格就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找了一個影印店,有一群人排隊影印,他想知道怎麼樣才能順利插隊。

插隊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一般人應該挺反感這種行為。

第一次實驗,他對排隊的人們這麼說:

我有5頁紙需要影印,能不能先讓我影印一下?

因為我有急事。

94% 的人答應了他的請求。

第二次,他的說辭變成了:

我有5頁紙需要影印,能不能先讓我影印一下?

他並沒有解釋自己要插隊的原因,結果也可想而知,僅有60%的人礙於顏面答應了。

這樣的對比顯而易見:有沒有一個可信的理由,對於人們的判斷非常重要。

但有趣的是第三次實驗,他又換了一個說法:

我有5頁紙需要影印,能不能先讓我影印一下?

因為我要影印幾頁紙。

你可能會想:這算哪門子理由啊?

而結果是,有 93% 的人答應了請求,跟第一次的實驗結果差不多。

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發現:

如果要人接受一個不合理甚至是不道德的要求,有時候並不需要特別好的理由,只需要有一個「理由」就可以。

有同事會把他的工作扔給你做,要求你給她頂班,其實是想早點下班去看演唱會,或者是不願意幹這累活。

同事和上司讓你加班,理由是 “你單身又沒事幹” ,或者 “你在出差又不用晚上回家” 。

親戚讓你春節給孩子補課,因為 “你是大學生懂得多” 。

出軌的丈夫想挽回婚姻,往往說 “我不想你離開我” ,妻子就會心軟。

只需要隨便給一個理由,你理性上也知道這個理由很拙劣,但很可能鬼使神差地答應了。

並事後為此懊惱許久,譴責自己過於軟弱,不會拒絕。

看完這個實驗,是不是我們也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同事:你可以幫我做這個專案嗎?因為我想你幫我做一下。

你:我可以不做嗎?因為我真的不可以做。

下次當你覺得自己盛情難卻的時候,試試這招!

不需要挖空腦袋想怎麼去拒絕,也不會讓自己難堪。

武志紅:為什麼你越好,別人越想攻擊你? | 薦號

4

擅長遷就的人,最該遷就的是自己

習慣性地遷就別人的人們,像是柔軟的布娃娃。

布娃娃是包容性的,小孩子可以把它捧在身前;

布娃娃也是缺乏主體性的,小孩子也可以隨意摔打、蹂躪它。

這個世界並不預設是一個美好的世界。

這個世界的真相就是:

主動權,你不佔,就會跑到他人手上;

他人佔了,你就只能是縮在角落的人。

用上述三個視角重新審視人際關係的時候,就會發現:如果你希望自己不被忽視,爭取話語權很重要。

尤其,是擅長遷就忍讓的人。

但我們不是去爭奪別人領地的話語權,我們要奪回的,僅僅是屬於自己領地的那部分。

所以,下一次如果無故受到攻擊時候,你要想的不是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 ,而是 “我為什麼要允許他們這麼做” 。

一味遷就忍讓,得來的不會是體諒;

只有優先遷就自己,你才能獲得尊重。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不用那麼害怕。END

武志紅:為什麼你越好,別人越想攻擊你? | 薦號

作者,黎響;責編,陳沉沉。

治癒和成長,都始於看見

如果你也想走心理成長之路

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點選卡片,即可關注【武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