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到底在警示什麼?

到底在警示什麼?

又來破《搜神記》的案子來了,無一例外地,又是傷了我的無數腦細胞。

東陽劉寵,字道和,居於湖熟。每夜,門庭自有血數升,不知所從來。如此三四。後寵為折衝將軍,見遣北征,將行,而炊飯盡變為蟲。其家人蒸炒,亦變為蟲。其火愈猛,其蟲愈壯。寵遂北征,軍敗於壇丘,為徐龕所殺。

(《搜神記》卷九之014)

譯文是——

東陽郡人劉寵,字道和,住在湖熟縣。每天夜裡,他家的門口會出現幾升血,不知從哪裡來的。這種情況出現了三四次。後來,劉寵被任命為折衝將軍,派往北方打仗,將要出發的時候,他們做的飯都變成了蟲子。他家裡的人蒸炒,也變成了蟲子。所燒的火越大,蟲子越大。劉寵於是去打仗了,結果在壇丘吃了敗仗,他被徐龕殺掉了。

故事表面上看是針對劉寵,羅列幾種不正常的現象,最終與他的死關聯起來,大概是想表示他的死,事前是有徵兆的。這徵兆不可謂不大,家裡、軍中都有,然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說劉寵的死就是活該了?人死之前,真有什麼大家都能看得到的、發生在與這位將死之人之外的不正常現象了?

所以,這是一個疑案,就看我怎麼來破!

首先,是要搞清楚劉寵是個什麼人?

我搜索了一下,歷史留名的真有劉寵其人,計有兩位,都與劉家漢室有關。一是陳愍王劉寵,他死於公元197年,他活著的時候,還是三國時代,司馬家的天下還不見影子哩,所以肯定不是這個劉寵。另一個劉寵,是東漢時的大臣,也是漢室劉家的後人,只是他生與死的年份無考了,而且是老死家鄉有善終,無論從生與死的紀年,還是朝代時期,都與東晉無關。

為什麼要提東晉呢?難道說《搜神記》裡這位劉寵一定與東晉有關係嗎?

是的,他就是東晉初期的人,而且就是《搜神記》編輯者幹寶同時代的人,他們都共同伺候著同一位皇帝司馬睿。如果這位劉寵果真是當年折衝將軍的身份、且參與了與徐龕的戰鬥,他與幹寶可謂是同朝為官了,甚至相互認識、有交情也不可知。

故事裡提到了劉寵的死地壇丘。順著這個點,終於查詢到在公元320年確實有一戰,腳踏兩隻船的武裝勢力徐龕打敗了朝廷的部隊,主帥蔡豹戰前就逃跑了,是他的部下兩部將士,一個叫留寵,一個叫陸黨,堅守應戰,最後戰死。

請注意,第一個人的名字叫留寵。留與劉同音,莫不是誤將留寵寫成劉寵了?這是很有可能的。

如此,解開迷底有了一個抓手,即:可以認為留寵就是劉寵,是他出徵之前遇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比如家門口有血、煮飯變成了蟲。

好了,劉寵是誰解決了。現在不妨察看一下當時的戰事,具體講就是他的領頭大哥一見兩面受敵(一面是外部勢力石虎,一面就是徐龕),便兩腳抹油一逃了之,連輜重也不要。輜重是什麼?軍事物資的統稱。也就是說,這位統帥大人並不是有策略地帶領部隊轉移或後退,而是內心一驚,只顧自己死活,撂挑子了。劉寵及同事,是在保衛輜重的戰鬥中犧牲的。

所謂軍事物資,不僅包含了武器,當然也包含了糧草。大概可以推斷,他是負責輜重這一塊工作。一提到糧草,不竟就聯想起劉寵開赴戰場之前,燒的飯都變成了蟲子。米飯怎麼就變成了蟲子呢?會不會是已經生了蟲子的米煮的呢?

這一問,其實擊中了要害,它就是答案。事實是用生了蟲子的米,煮成的飯。米生蟲,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奇怪的是為什麼明知了生了蟲,為什麼還要煮成飯?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保管不善,也許是米收儲時就已經生蟲了。我不知道古時候因條件所限,軍中的大米大多會生蟲,視吃生蟲的米為常態,還是這裡面隱隱約約地透露了失職、貪汙的資訊。總之,蟲子不是突然變化成的,而是自然界在特定場合下的造化。

不過,我更傾向於與失職或貪汙的猜想:劉寵是一個營私利的人。你看,外出打仗前,肯定是要準備糧草的,他劉寵乘這個機會買了次品糧草,剋扣下來的錢財肯定是據為已有了。也或者有關方面送來戰備糧草是已經腐爛了的,但劉寵沒有揭穿,而是視而不見,收下了。總之,不是貪汙就是失職。

證據呢?就是他收下了“黑禮”,每到夜間,便開始收受對方送上門來的好處,除了可能的錢財,便是肉類動物了,並且是當場驗貨是活口後,才殺的。牲口殺後,又不能讓外人發現,於是便挖坑埋血,由於血太多,乃至於掩蓋的土都被軟化了,仍能滲透一些出來。象這樣的收受賄賂,連續了好幾天,所謂“每夜,門庭自有血數升,不知所從來”是也。

殺死的牲口,不醃製或存放不妥,當然也會生蛆,而且繁殖得也特別快。所以,他劉寵家食用這些肉食的時候,也是“變成了蟲子”。原文裡講得很清楚,是“其家人蒸炒,亦變為蟲”,請注意寫的“蒸炒”,並不是前面提到的“炊飯”,加工方式的不同,說明食品也是不同的。

蛆蟲是可以吃的。古人連人肉都吃過,肯定食用過蛆蟲,指不定味道還不錯,當然要看烹飪的方式,象蒸炒一類的能讓食品膨化的方式,肯定就“其火愈猛,其蟲愈壯”了。

諸位讀者,有沒有反問我:憑什麼我十分肯定劉寵就是一個營私利的人?

除了上面的分析,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朝廷對他的態度。按理,象他這樣在統帥開溜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崗位死在戰場的人,應該得到朝廷的表彰才對,可偏偏沒有獲得這樣的殊榮,是可以佐證了吧。

幹寶與他是同時代的人,對他的所做所為,是完全能夠了解得到的。假如他是一位“正面”人物的話,故事不可能這樣被收錄。可以這樣講,幹寶收錄這條故事,是很有用心的,就是要告誡大家,為官者營私利,肯定沒有好下場。

至於留寵與劉寵之別,有可能是後世人的誤作,也有可能是故事的創作與傳播者們的誤會,或者也是給了留寵的一絲薄面,畢竟他們沒有逃跑,死在了戰場上。

2021-8-14

《幹倒》專欄253

圖片源於網路

向原作者致敬

海起小店

啃一本書  → 《搜神記》

作一篇小說  →《老子行》(暫擱)

解一部經  →《道德經》(不定期)

一類現象/一份思考/一番境界

每一段都是智慧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