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DEFI,讓「銀行」成為歷史

從加密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金融體系有兩等份——傳統金融和加密貨幣金融。但加密領域現在有兩個子空間——中心化金融(CeFi)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

DeFi——去中心金融,縱觀加密貨幣的發展,加密貨幣的進化過程伴隨著混亂和希望,Difi是2019年區塊鏈領域中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DeFi一定是未來,因為它是安全性、隱私和效率的在傳統的金融系統中,金融服務包括融資投資、儲蓄、信貸、結算、證券買賣、商業保險和金融資訊諮詢等業務,都是由中心化的金融機構為使用者提供的。

DEFI,讓「銀行」成為歷史

DeFi相對於CeFi的創新

DeFi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建立在區塊鏈和智慧合約的基礎上,但他又不是用區塊鏈技術為中心化金融服務提供支撐,而是將傳統金融服務的產品和模式遷移到區塊鏈/智慧合約之上。

DeFi的技術本身給金融行業帶來了新的價值,比如抵押借貸的業務模型雖然在傳統金融存在,但DeFi中資金池的透明性防範了中心化機構持有的道德風險,給參與者帶來了信心,從而市場的規模會擴大,帶來更大的流動性。

DeFi中既有將CeFi中已經存在產品遷移過來的產品,也有獨立創造出來的新產品,比如智慧合約保險,其保險標的是智慧合約的安全性,並且保險的憑證(也就是保單)是token化的,因此可以轉讓,形成一個保險的二級市場。

DeFi在技術和產品的基礎上之上,實現了市場、協議、資產層面全部打通,這種生態模式在CeFi中是很難實現的,因為CeFi的市場基本是相互獨立的,資產也就相對隔離。透過DeFi非中心化的區塊鏈世界的落地產物。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公鏈的落地會越來越好,將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步是DeFi開啟公鏈落地的序章;第二步是DeFi的協議走向DAO化;第三步是基礎效能達到一定程度後迎來Dapp的落地;第四步是DAO的全面落地。DeFi不會是曇花一現,它開啟了公鏈落地的第一步。

DeFi是顛覆金融業的三大技術趨勢之一。科技“平臺”公司正在努力涉足支付和銀行業務。政府正在推出數字貨幣或govcoins。DeFi提供了另一種途徑,旨在分散權力,而不是集中權力。可以保持開放、不可篡改的公共記錄,並在不需要中央機構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更新。

傳統銀行業務需要龐大的基礎設施來維持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從清算機構、合規性到資本規則和法院。它很昂貴而且經常有內幕交易。相比之下,區塊鏈上的交易是值得信賴、便宜、透明和快速的——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

DeFi上發生的基本活動眾所熟知,包括在交易所交易、發放貸款和透過稱為智慧合約的自動執行協議吸收存款。衡量DeFi活動規模的一個指標是用作抵押品的數字工具的價值:從2018年初的幾乎為零,到目前已達900億美元。另一個是以太坊驗證的交易價值。2021年第二季度這一數字達到了2。5萬億美元,與Visa處理的金額大致相同,相當於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交易量的六分之一。

MetaMask是一個擁有超過1000萬用戶的DeFi錢包,充當數字身份。為了進入一個去中心化的“元宇宙”,元宇宙是一個由使用者運營的物理世界的映象世界,你將錢包連結到一個四處遊蕩的卡通頭像。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轉移到網上,DeFi可以提供支付功能和產權保證。

DeFi也引發了關於具有自己規範的虛擬經濟如何與現實世界互動的問題。一種擔憂是缺乏外部價值錨定。加密貨幣與美元沒有什麼不同,因為它們依賴於對其效用有共同期望的人們。然而,傳統貨幣也得到了壟斷力量的國家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中央銀行的支援。如果沒有這些,DeFi也容易經受恐慌。

數字自由主義者更希望DeFi保持自主——不完美但純粹。然而,要想成功,它必須與傳統的金融和法律體系相結合。許多DeFi應用程式由去中心化組織執行,這些組織對某些問題進行投票;這些機構應受法律和法規的約束。央行俱樂部國際清算銀行建議在DeFi應用程式中使用數字法幣以提供穩定性。

金融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科技平臺、政府和DeFi這三個新穎但有缺陷的願景將相互競爭和融合。每一個都體現了一種技術架構和一種關於經濟應該如何執行的意識形態。與1990年代的網際網路一樣,沒有人知道革命將在哪裡結束。但它必將改變貨幣的運作方式,並由此改變整個數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