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礦山的白領子,地下的黑科技

中國煤炭行業有了“全國煤炭行業首個科研創新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晉城金匠園區西南角,20P Flops算力在澎湃。這意味著AI、5G、雲等數字技術,將加速在智慧礦山落地,作業序列智慧影片分析、智慧洗選煤-選煤引數最佳化等一批黑科技,正在走出實驗室。

礦山的白領子,地下的黑科技

AI成智慧礦山基礎設施

落地是如此之快。

7個月前,“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落地晉能控股集團,就是很有標誌性意義。這家山西省最大的企業,煤炭產能約4。4億噸,電力裝機容量3814萬千瓦,裝備製造資產規模367億元,是全球第三大、中國第二大煤炭企業。

就是這樣一家大型能源集團,已開始數字化轉型,其看待數字化的態度,或許就像《亮劍》中的那句臺詞——“拿五頓炮彈,換下李雲龍。” 晉能控股集團也正在謀求“以科技換人力、以科技強安全、以科技增效率”。

延續此思路,“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正式落地於晉能控股集團,其隸屬於“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是由山西省委省政府委託晉能控股集團牽頭,與華為合作建立。

此前,華為已經在武漢等多地,落地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這意味著算力將像水和電一樣,成為可廣泛獲得、承擔得起的智慧資源。人工智慧也將像能源、交通、水利、通訊一樣,成為城市核心基礎設施。

“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意義則不同。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這只是智慧礦山解決方案中的薄薄的一層,但此“薄薄的一層”卻越來越有質量。建設“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在全國煤炭行業尚屬首例,其可提供20P Flops算力的人工智慧子系統和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或者說,就像採掘機、傳送帶託輥、液壓支架一樣,人工智慧也將成為智慧煤礦的基礎設施之一。

沒有被遺忘的角落

確實如此。

煤炭行業並不是被數字化、智慧化遺忘的角落。中國是全球最大煤炭生產國,有超4800座煤礦,但相比傳統教育、金融等行業,智慧礦山過於苛刻的環境場景,確實限制了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

礦山的白領子,地下的黑科技

舉例說明,礦用與民用IT裝置,基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礦用交換機外殼必須具備防爆功能,電路設計也必須選擇低電耗、低電壓元件,民用交換機則沒有這方面限制。礦用光纖裝置也必須具備無電火花、無電磁干擾等特性,民用光纖標準則沒有這麼苛刻。

這就是說,相當聚焦的市場,以及相當苛刻的應用環境,使白領子的科技公司,難下決心“下礦井”,更難以推進“科技+場景”的有效融合。或者說,現有解決方案只是浮於“為數字而數字、為智慧而智慧”的表象,沒有形成平臺化、集約化和AI化,因此無法真正推動智慧礦山落地。

絕知此事要躬行

其實,早在10餘年前,煤礦行業就已明確提出“減員提效”的方向目標。2014年,中國更是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但規章制度和傳統解決方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華為的思路則不同。

華為將基礎研究科學家、技術專家、產品專家、工程專家、銷售專家、交付與服務專家全都匯聚在同一組織,縮短了解決方案迭代週期。其又聯合使用者採用“煤炭專家+ICT技術專家”的創新模式,推進了“科技+場景”的有效融合。

此外,華為還與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重慶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組織合作,共同在煤炭智慧化開採、智慧礦山建設、煤礦機器人、智慧應急、精準地質保障等領域,開展聯合科研創新。

聚焦“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實驗室的建設和運營模式,與傳統模式則完全不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其是由晉能控股集團、華為,以及生態夥伴,共同提供專家資源,共同進行解決方案創新。

或者說,“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屬於典型的“坑口實驗室”,“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則屬於典型的“坑口計算中心”。這裡既有懂演算法、懂ICT的華為,也有懂業務資料的使用者,還有懂應用場景的合作伙伴,更有澎湃的算力,而“演算法+算力+資料+場景”零距離的結合,使應用創新更容易實現突破。

目前,華為已聯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上海山源、精英數智、龍軟科技、和利時、華洋通訊、星網信通、合智宇等夥伴合作,聯合進行技術創新。以精英數智為例,其透過華為雲一站式AI開發元件ModelArts、邊緣計算IEF服務、雲上資料服務等,基於機器視覺、影象識別等技術,為山西眾多煤礦企業打造了“煤礦大腦”解決方案。

當然,在“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落地應用後,其將向更多的生態夥伴開放。澎湃的算力、不斷最佳化的演算法、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貼身式的智算服務,都將成為生態夥伴無法拒絕智慧礦山的理由。

十項“黑科技”走出實驗室

不僅如此。

目前,創新實驗室圍繞“煤礦資訊網路”、“自動化使能”、“智慧感知技術”、“煤礦大資料”、“生態合作”等課題,已成立五個專題實驗室進行科研攻關,這為全國乃至全球煤炭工業發展提供了“山西模式”。

礦山的白領子,地下的黑科技

而且僅過7個月後,第一批名副其實的“黑科技”,已走出“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其中包括3項創新研究、7項創新應用,均圍繞煤礦業務痛點,以突破行業關鍵技術難題、提升煤礦智慧化為目標。

其中,創新研究課題涉及漏纜無線覆蓋增強、掘進作業序列智慧影片分析、智慧洗選煤-選煤引數最佳化等方向。以智慧洗選煤為例:採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學習經驗資料,生成最佳化後的洗選工藝引數並下發到裝置洗選,單位原煤的精煤產量提升0。8pct,每千萬噸原煤的收益預估提升3200萬,實現從“人控”到“數控”、從“自動”到“智慧”的全面升級提速。

創新應用課題涉及煤礦“一朵雲”、智慧掘進遠控、智慧作業管理系統-管路隊場景、礦山融合IP工業網等方向。

穿西裝去挖煤

上述“黑科技”均已走出實驗室,而且突破此前的技術侷限。例如,在“創新應用”課題中,明顯帶有平臺化特徵。煤礦智慧作業管理系統實現了,“指揮-運營-作業”三屏數字化聯動;礦山融合IP工業網則實現了“廣域-辦公-生產”三網的“雲網安一體化”。

在“創新研究”課題中,則大量應用了人工智慧、智慧感知等新興數字技術,這些創新課題也均需要人工智慧的基礎能力,均離不開此次建立的“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支撐。

這就是“智慧礦山創新實驗室”的價值。透過數字技術與煤炭技術的結合;“煤炭專家+ICT技術專家”的結合;透過“坑口計算中心”的落地,中國煤炭行業正在快速完成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正在創新“安全、少人無人、高效”的生產模式,這使“穿西裝去挖煤”成為可能,更將促進山西,由“能源集中”向“技術輸出”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