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付立春:理性看待華為概念股

近日,美國“斷供”華為成為全球焦點,並持續發酵。截至目前,已有谷歌、高通、英特爾等多家企業“響應”。“斷供”或倒逼國內相關產業鏈更好地整合,部分華為概念股隨之掀起漲停潮。

華為概念股一度爆發。截至5月23日收盤,上證綜指收跌1。35%,報2852。52點。但多隻華為概念股繼續狂飆,其中,實達集團5月16日以來已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累計漲幅約達77%。

此外,中國軟體、星星科技、新亞製程等華為概念股,以及華天科技、力源資訊、宏達電子等華為海思概念股,近日均出現過連續漲停。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斷供”事件中切斷華為供給的谷歌、高通、英特爾等企業,近期股價表現持續震盪,其中,高通5月22日更大跌逾11%,創近兩年最大單日跌幅。

投資仍需理性。5月22日,財政部發布了積體電路設計和軟體產業企業所得稅最新政策,宣佈自2018年12月31日計算優惠期,前兩年免徵,隨後三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進一步增強相關企業信心。

雖然有利好政策出臺,但華為概念股的表現已有所分化。截至5月23日收盤,力源資訊跌9。99%、星星科技跌9。93%、中國軟體跌3。15%。

個人以為,華為概念股近期掀起漲停潮,主要是兩方面因素所致。

一方面,華為近期曝光度空前。更重要的是,在此次‘斷供’事件中,華為透過一系列應對成功‘化危為機’,總體影響偏正面,這是華為概念股近期普漲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美國對華為部分核心部件實施禁運,能夠在華為相關產業鏈上實現一定程度進口替代的國內企業,其業務量和業績存在進一步提升的可能。因此,在當前進口替代必要性與迫切性同步增強背景下,相關公司的股價反映了業績向好預期。

對此前供給華為的相關海外企業而言,‘斷供’事件也會對其股價與估值產生多方面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是對華為供貨份額大幅削減,將使其收入與業績受到一定影響。

其次,長期而言,雖然目前巨頭憑藉核心技術,在國際市場上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壟斷,但‘斷供’勢必加速中國自主研發,加劇競爭和替代。其核心競爭力或面臨衝擊甚至替代,未來的利潤空間和行業地位可能受到實質性衝擊。

此外,美國在次貸危機後,貨幣政策極度寬鬆,很多高科技公司在過度充裕的流動性下,透過發債或其它形式進行低成本融資,並不斷透過回購推高自身公司股價以擴大市值。

在沒有相應技術突破、產業革命呼應,亦缺乏更強業務收入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這些高科技公司股價一定程度虛高,存在較大泡沫風險,甚至存在持續下行風險,“美國‘斷供’華為,可能會成為導火索。

客觀來講,‘斷供’事件對華為和其產業鏈企業是不利的,特別是短期壓力和挑戰較大。雖然華為概念股的業績確存提升可能,但不確定性也不可忽視。同時,雖然財稅政策的支援能在短期內提振市場情緒,但科技產業升級是一個長期事件。

在此前受資金面、愛國情緒等影響,華為概念股表現可圈可點,但情緒面存在波動週期,投資者對華為概念股應理性看待。

(根據上海金融報採訪稿整理,原題:美國“斷供”事件持續發酵 華為概念股還能漲嗎,記者:田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