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深圳“誠意滿滿”供地:華為建76萬平“大廠”,比亞迪佈局深汕

10月18日下午,華為公司以“史詩級”2。98億低價,拿下了龍華黃金地段的工業用地。

這片工業用地的准入行業只有兩個: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新能源產業。深圳為了留住華為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可謂是下了“血本”。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2018年,上海同樣以9。7億的低價,將上海臨港工業用地出讓給了特斯拉。上海,自此一躍邁入新能源汽車製造第一方陣。

發力“新能源之城”,深圳最近動作頻頻。

深圳往東,近日,比亞迪也以2。42億元的超低價,拿到了深汕合作區39。1萬平方米產業用地。

業界評論認為,深圳用寶貴的土地資源,為新能源領域的“寶藏”產業投下了信任票。

就在幾天前,華為數字能源拿下了舉世矚目的沙特紅海新城儲能專案,這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儲能專案。

再看比亞迪,9月新能源車銷量達到7萬輛,是同期理想、蔚來、小鵬三家新能源車銷量的2。49倍。受此影響,比亞迪的市值正在衝往萬億高地。

明星企業相繼拿地

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在龍華拿下的這塊地,總用地面積為514857。79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509083。42平方米,道路用地面積5774。37平方米。

對於工業用地來說,這塊地佔地可以說是“巨無霸”級的。

根據規劃顯示,建面76。3萬平,其中包括廠房61。6萬平,食堂5。5萬平,宿舍9萬平,差不多是華為深圳坂田基地(約130萬平方米)和華為東莞松山湖基地(約126萬平方米)的一半,稱得上“大廠”的規格。

面向重點產業領域,深圳這次的土地供應可以用“誠意滿滿”來形容。

一組資料對比足以說明:

2018年,特斯拉在上海臨港的拿地情況是:9。73億,864885平方米。

2021年,華為在深圳龍華拿地的情況是:2。98億,514857平方米。

按照單價來算:

特斯拉:每平米1125元

華為:每平米578元

換句話說,華為這次在深圳拿地的價格,僅僅是特斯拉在上海拿地價格的一半。

深圳對華為的誠意可見一斑,深圳對新能源產業的決心,也可見一斑。

從目前國內新能源的產業分佈來看,上海有了特斯拉,廣州有了小鵬和廣汽。

號稱“最強風投”的合肥市政府,也相繼引入了蔚來、江淮、大眾、安凱、長安、奇瑞等120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並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華為最具潛力的新能源業務,有望在“家門口”結出果實。

新能源產業的“想象空間”

新能源,無疑是當下全球最火的產業賽道之一。本就基礎雄厚的深圳,更需抓住絕佳的機遇。

深圳是國內最早佈局新能源產業的城市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新能源汽車行業產值從2010年的不足10億,僅用短短7年時間,就於2016年突破1000億元關口。

2003年,比亞迪就已經開始進入新能源產業,現在已經在深圳形成了龐大的新能源產業鏈。

新能源風口之下,受益最多的當屬比亞迪所在的深圳坪山。

2019年1-12月,坪山區高新技術企業產值為1014。26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為1168。52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值為503。16億元。

更關鍵的一點是,跟深圳頗為繁榮的手機行業不同的是,在新能源領域,深圳在核心技術和主機利潤率上,跟海外巨頭特斯拉等企業,處於同一條起跑線上。

比如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比亞迪已經在新能源核心器件、電池和儲能方面,都有了獨門“秘籍”。

從利潤率情況來看,比亞迪跟特斯拉也在靠近。

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的毛利潤為19。53%,僅次於特斯拉的22。82%;比亞迪的淨利率為4。78%,僅次於特斯拉的7。35%。

從華為目前釋放的新能源行業資訊來看,其產業佈局也非常廣泛。從自動駕駛裝置的軟硬體,到數字能源儲存系統,華為都已經全力押注,在行業中也有著顯著的競爭力。

做好用地保障工作為產業發展留足空間,可以說是發展一座城市產業的第一步。深圳的最新動作,展現了支援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魄力,也為這座城市未來先進製造業發展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來源】“灣區經濟評論”公眾號(已獲授權)

【整合】張光巖

【作者】 張光巖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