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當代產品經理薪資困境:只有10%能買得起深圳的房?

這是花生醬的第114篇原創

正文共:3814字4圖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當代產品經理薪資困境:只有10%能買得起深圳的房?

最近很多朋友跟我諮詢,覺得產品經理崗位薪資比較高,想轉崗做產品。

不瞞各位說,我身邊很多產品經理,都是一開始覺得產品經理活少錢多,才入的行。做了三五年發現:

入行簡單,賺錢難

乾的活雖然水深,不那麼容易量化,但對產出的考核是實實在在的,更別提要24小時待命跟進產品問題了。所以尤其是在2020年代,想做產品經理來賺錢,恐怕不是好的選擇。

說產品經理賺錢多的,其實是參考了前5-10年入職的產品經理。他們過得有多滋潤,可以去各種職場社群看看。

1 2010年代產品經理收入

拿我身邊的朋友來說,2010年前後入行的產品經理,往往在現在會有比較好的收入,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

網際網路浪潮的使用者增長紅利

,其二是

浪潮之下資本推動帶來的業務擴張

2010年左右入行的產品經理,會有大量的C端產品設計、試錯的機會,只要足夠勤奮,就能在野蠻生長的過程中,順利上岸。

我15年入行的朋友,目前發展最好的已經可以做到頭條3-1的職級,大致相當於阿里P8,收入在百萬以上,大部分都已經做到了舊騰訊3-1的職級,對標阿里P7,差一點的也是P6的待遇和title。

而阿里P8是什麼水平,大家可以參考最近入職阿里的歐陽娜娜,她就是P8。更詳細的對應關係可以參考下表。

當代產品經理薪資困境:只有10%能買得起深圳的房?

而2020年入職的應屆生朋友,碩士學歷(浙江大學)且能力優秀的,能夠拿到騰訊6級,即阿里P5。

近幾年C端紅利褪去,B端增長點尚未明確,所以導致整個行業的崗位和招聘需求都在收縮,從求職者方面來說,普遍認為2020年找工作的難度,相比於2015年的難度,大了一個量級。

很多人本科畢業拿到了BAT的offer,讀了個研究生出來,卻再也拿不到一線網際網路公司的面試了。

2 產品經理到底能賺多少錢

事實是,大部分近幾年入職的產品經理錢不夠花。

錢夠不夠花,要分析兩個方面,即收入和支出。

支出的話,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估算。以深圳為例,我調研了年齡在30歲&雙網際網路職工&一娃家庭的大致開銷,一年基本上是70萬,具體包括房貸36萬左右,衣食住行14萬左右,養娃養老20萬左右,而這個標準,極限精打細算壓縮的情況下,不會低於60萬。

當代產品經理薪資困境:只有10%能買得起深圳的房?

「基本生育成本:不含學區房、嫁妝、保險等」

假設他們維持這個標準到退休,需要的支出就是70*30=2100萬。

收入方面,兩個人目前的年薪收入是稅後100萬左右,如果cover掉2100萬的成本,需要21年。

乍一看好像非常輕鬆,而且兩個人還有漲薪跳槽,收入不會停留在100w,但其實這背後是有一定風險的。

最大的風險點是,如果在未來10年,兩個人40歲之前,不能有一位做到P8層級以上,那就會面臨失業風險,或收入下降風險。

我認識的一些35歲左右的產品經理,因為無法順利晉升P7,在之後的發展方向上已經越來越不明朗了。

而P8這個層級,佔全部產品經理的比例,預計僅佔10%左右,而想穩定在P8崗位賺錢,還要做到在P8層級考核不落後30%,否則會會被降級或裁掉。那麼剩下的人,基本上僅佔7%左右,說明15個產品經理裡,大概只有1個能夠完成階級的躍升。

當代產品經理薪資困境:只有10%能買得起深圳的房?

「P8徵婚展現出的自信」

P6、P7層級常年活躍在一線,一般是越年輕越好,因為一線的產品工作需要更新、更敏感的思考。同時,網際網路業務迴歸冷靜,淘汰壓力也在增大。職場不存在暫停,只有不進則退,

很多時候奮鬥不是因為想升職,而是因為不想被裁掉而已

這是近幾年,產品經理圈的現狀剪影。

3 躍升P8的三個方案

所以在現階段入行產品經理,到底面臨什麼樣的收入現狀?

接下來我拿我接觸到的,網際網路一線產品經理分析一下:

先說初期,不管你在什麼公司,拿到什麼等級的offer,是年薪20萬、25萬還是30萬,不會差太多。多個三五萬,一高興轉身買幣虧進去了,對人生總財富的影響微乎其微。

中後期,當你升職到P8以上,一年的收入可能是初期收入的三四倍不止,而在P7職級以下,一般一年的收入大差不差,大機率年薪不會超過50萬。

所以,想真正有賺到錢的感覺,最關鍵的是能夠完成P8層級的躍升,才算是達成了階級的躍升,能夠在收入上有一個質變。

但P8晉升如此之難,這種情況下咋辦?其實這個問題我也問過自己無數次,所以下了一番功夫,還真讓我找到了有成功案例的,3個比較靠譜的方向:

「解決方案轉業務」

解決方案產品經理是B端比較流行的概念,即解決方案產品經理聚焦客戶痛點,向客戶輸出產品能力,同時影響平臺產品規劃。

簡單來說就是解決方案更偏業務,平臺產品更偏研發。兩個崗位做的事情差不多,但立場和方向不一樣。

解決方案產品經理,會積累很多的一線業務經驗,幫助業務部門完成KPI。而平臺產品經理,會更聚焦在平臺效能,屬於產研團隊,核心在於降本增效。

所以相比較之下,解決方案產品經理是有很大優勢,能夠有機會帶業務團隊的。所以第一個很好的方案是:透過解決方案產品經理崗位轉到業務條線,利用產品思維和平臺視角積累,形成核心競爭力。

現階段很多同學覺得解決方案產品經理不夠純粹,但其實像C端產品經理一樣,都是離業務越近,積累的能力越接地氣,越好變現。

做產品經理太古典、固守不變的工作範圍的話,本身就與產品講究的迭代思維相悖。

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做解決方案,不妨嘗試在這個領域完成P8層級的跨越,機會會比產研領域多很多。

「攢人脈創業」

創業的本質就是,市面上沒有更匹配我的坑,我自己造一個坑。逃離平臺,透過三五年的蟄伏和苦功夫,解決沒有自己坑位的問題。

但創業,不是一個人能辦的事,你至少得做到:有人,且,能管理。就拿自媒體來說,很少見到哪個大佬是沒有團隊的。單兵作戰007寫作,還要保持高水準,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這個領域,唐韌老師已經是少有的旗幟了。

而一些我們常看的大號,比如某比比等,大多都是組建了團隊進行選題、蒐集、創作的頭部玩家,這樣才能保持日更高能的水準。

所以想透過創業來完成階層跨越的,管理能力可以說是必須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在你創業賽道的各個崗位上,必須要有你的人脈。

我見過成功創業團隊,其實在創業之前,都已經註定大機率能成功了。原因就是,他們的團隊創始人,之前就已經在這個行業內有了足夠的資源和地位。在平臺內都能影響行業,脫離平臺只會更加放開手腳,做得更好。

所以如果你想創業,那就有意識積累人脈,學管理吧。

「踏踏實實做專家」

其實這最後一個方案,就是兩個字,硬鋼。

想鋼贏,那就得儘早做好準備,天時地利人和都得具備。如下這些建議不保證一定好用,但肯定能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走向。

第一個建議是,5年之前,用工具越精越好,5年之後,用工具越少越好。

做到了P8、P9以上的層級,說實話用嘴比用工具多。日常很少畫原型,Excel也基本不用,想看資料和分析報告,直接安排資料組出一份,自己看和指導就可以了。

工具用的好,能幫你順利度過P8之前的時光,但學太精,邊際效用遞減,根本用不上。工具的目的是支撐表達,表達的背後是邏輯,產品經理不想邏輯,而去畫高保真原型,這團隊產出肯定上不去,團隊產出上不去,收入和職級也上不去。

第二個建議是,橫向講邊界,縱向講思維。

什麼意思呢?橫向就是和其它人、其它部門合作的時候,要把邊界拎清楚,這樣不犯錯,也不會被推脫、搶活,我們的產出能最大化。而縱向和領導之間,就不能講邊界。主要原因是,領導和你的資訊是不對稱的,他在想股價和戰略發展,你在想人力和產品設計。不在一個層級,是談不了邊界的。所以高層要你做的事情,如果在你邊界之外,要學會理解,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而不是推脫。

第三個建議是,告訴自己這是最累的選擇。

之前很多人講,創業比打工輕鬆,很多年輕人不能理解。工作久了之後發現,創業輕鬆在,自主權大,能夠掌控,擁有自由。而打工,要完成很多不在自己計劃範圍內,卻在崗位職責內的任務,這種情況下,對人的消耗是比較大的。

做喜歡的,有成就感的事情,能痴迷地做一整天。而做不感興趣的事情,一秒都覺得累。很多人會覺得能在平臺划水摸魚,是輕鬆的選擇。但這種心理上的輕視,是造成發展受阻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如果選擇在產品領域內拼一個P8層級的跨越,那麼請告訴自己一份努力一分收穫,這可能是最累的選擇,但也是最純粹的選擇。

4 做個總結

總結一下:

1。 想投機追趕網際網路紅利做產品經理的同學,可以慎重思考一下了。在B端爆發和下一個技術革命來臨之前,是不會有前幾年那麼多的機會的。

2。 做產品經理的其實偶爾應該跳出當下,看看未來的收入走向、職業發展趨勢,就能想清楚很多戰略上的問題,尤其是在這個產品經理崗位迴歸理性的時代,早做準備是很重要的事情。

3。 入行了及想入行的產品人,都應該想清楚,如何實現P8層級的跨越,無論是用換崗、創業還是硬鋼的方式,都要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和對策。

最後說句心裡話:

事在人為

所有的困難都是人創造的,也都是可以被人解決的。作為一個產品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難。

無論我們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也許你在創業開闢新的產品機會,也許你在像我一樣寫文章啟發思考,也許你看了這篇文章做了改變,產品崗位的價值都是不斷增長的。

泡沫戳破,破滅的也只是泡沫

。最核心的產品思維和崗位價值,還是要靠每一個產品人踏踏實實的努力。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產品躍升之路!

作於2020年5月24日 晚12點

願諸君 平安喜樂 順頌商祺

· end ·

作者簡介:花生醬|高階AI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群》專欄作家/產品思維倡導踐行者/網際網路行業觀察者/一個不追熱點只寫深度的高效能原創作者/歡迎關注加我微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