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灰度思維”是最高層次的思維

知乎上有人問:“看起來成熟的人和真正成熟的人,有什麼區別?”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看似成熟的人對世界有一套非常清晰和穩定的價值觀念,喜歡對事情下‘終極式’的判斷,凡事都要分出黑白。

而那些真正成熟的人知道生活是不確定的,能根據不同的場合進行靈活地權衡與判斷。”

一個人越成熟,越能發現一個道理:

現實中的事物往往不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現實中的人也並不是非善即惡/非敵即友,因為這些都可以隨時轉化的。

所以,如果我們單純用“對”和“錯”去判斷事情,總是會有失偏頗的。

西方社會是二元社會,很多事情都是對立的:要麼是對,要麼是錯。

而中國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我們有了一個三,所以很多事物不是對立的,而是並存的。

灰度思維,才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思維模式。因為真實的世界不是稜角分明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圓潤的,混沌的,無常的,它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隨時可以變成白,白隨時可以變成黑,這就是灰度。

1

西方人更注重過程的公平,而中國人則講究結果的公平,灰度思維可以融合過程,直抵結果。比如要允許別人犯錯誤,對別人要求不能太苛求,對眼皮底下發生的很多事情可以視而不見,只要結果是符合人心所向,就可以適度放開。

灰度思維的本質,就是時刻懷著開放的心態動態的去認知事物,永遠做好接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勇於面對不確定因素,均衡——失衡——再均衡,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善於平衡局面,是最高境界的思維藝術。

在中國,大人處理兄弟吵架、老師處理同學打架、領導批評員工爭執,一定會說你們兩個都有錯,兩個都該罵,然後還要告訴他們,互相反省,互相道歉,互相承認錯誤。

所以,中國人講究彼此各讓一步,夫妻之間,兄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如果一定要分誰對誰錯,分到最後離心離德,儘管天天住在一起,但是有時候還不如路人。

即便你有理,即便你是對的,即便你有功,你依然不能得理不饒人。你必須時刻檢討自己還有哪裡不足,人無完人嘛。你應該看看自己該如何進步,甚至你要讓對方能和你一起進步,這才是大格局。

再比如,有很多人就認為自己做的是對的,然後鑽到牛角尖裡去了,對別人寸步不讓,一副有理走遍天下的樣子,咄咄逼人。

還有很多人得理就不饒人,但是到了最後,往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一種雙輸,只不過看雙方哪一個輸的更慘而已。甚至這樣還能對方逼得要和你同歸於盡,何苦呢?

也有很多人因為有點功勞就居功自傲,讓周圍的人都很不愉快,然後非要把自己的對和別人的錯劃清界限。

可這世上之事,從不只有黑白,很多問題,也無法只用對錯判斷。

人性就是這樣複雜,看上去再討厭的人,性格中也有善的一面;看起來再善良的人,內心也會留有惡意。

2

任正非是最懂灰度哲學的企業家,他曾經說過:

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度中脫穎而出,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真實的世界不是簡單的是非曲直,稜角分明。

就像一幅優秀的素描作品,從來不是隻有黑白兩色;

一個完整的世界色階,也從來不是隻有是非對錯。

每個人都是一個多面體,每件事都具備層次性,世間萬物都在不斷地轉化之中。

不要戴著黑白兩色眼鏡看問題,是人生最重要的藝術。

為什麼“灰度思維”是最高層次的思維

老K的下屬,去年的時候想嘗試社群電商,作為電商領域的老兵,老K知道水有多深。如果直接拒絕下屬的要求,勢必會打擊大家創新的積極性,如果同意下屬的方案,公司將要投入上千萬的成本。

這時候,老K採用了灰度思維,社群電商是電商未來方向,值得探索,於是老 K給下屬10個人,半年的時間,如果折騰出每天1千單,就繼續投入資源,達不到目標就停止專案,專案的核心成員在專案成功之後,可以分配部分期權。既解決了試錯成本的問題,又解決了團隊利益分配的問題。

後來證明這個學費是值得交的,專案本身沒有成功,但是鍛鍊了人才,讓我們對行業的理解、對企業自身的理解更深入了。後來這個專案組,在別的專案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灰度思維之下,進行了小範圍的試錯,失敗了就及時止損,成功了繼續加大投入。從做與不做的單一線性思維中,解脫出來,站在試錯成本的軸線上,找到了出路。

用非黑即白的視角看問題,將一切事物限定於圈裡和圈外,只會禁錮自己的思維和眼界。

3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所有的問題並非只有一個答案,所有的事情並非只有黑白兩面。

不將所有事物簡單分化,才能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視野去思考問題。

為什麼“灰度思維”是最高層次的思維

每個人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大致可以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第二層:懂得衡量,通權達變;

第三層:禍福轉化,合作同贏。

處於第一個思維層次的人,就像一張黑白版畫,清晰明瞭,卻又嚴肅刻板。

處於第二個思維層次人,就像一副素描,能夠面面俱到,綜合考量。

處於第三個思維層次的人,彷彿一張太極八卦圖,可以化敵為友,否極泰來。

而後兩種思維方式,正是所謂的“灰度思維”。

明代沈萬三,就是一個深諳“灰度”之道的人。

他年輕時做過一段茶葉生意,在新茶上市時,跟隨商隊去產地收購。

沈萬三家底微薄,無法與財力雄厚的大商行競爭,好茶几乎收購無望。

就連與茶農談妥的茶葉,也被更有實力的商人從中買走。

見此情景,沈萬三放棄收購茶葉,將目光放在裝茶的竹筐上。

他買下所有竹筐,又以高出市場三倍的價格,轉手賣給有需要的茶商,最終賺得滿盆滿缽。

人生困局就像沈萬三的“茶葉困局”,很多問題的答案,也不是非A即B。

換個思路,拓寬眼界,就會發現A與B之外,還有CDEF等多重可能。

一個人,只有將自我認知維度放開,才能最大限度地融合過程,直抵結果。

為什麼“灰度思維”是最高層次的思維

4

馬化騰曾在演講中說:

“在騰訊內部的產品開發和運營過程中,有一個詞一直被反覆提及,那就是‘灰度’。”

真正的成功之人,都是擁有“灰度思維”的強者。

總能夠在看似非黑即白的困局中突破界限,將不利變為有利,最終成功破局。

頭條創始人張一鳴,被眾人稱為“冰冷的機器人”。

他喜歡一切規律化與程式化的東西,最討厭的就是“不確定”。

做程式設計師時,輸入的每一個程式碼,都會有相應的程式,結果完全可控。

但從程式設計師變為CEO之後,這種可控感便消失了。

這種不確定性,曾經一度讓他十分痛苦。

直到後來他才意識到,程式碼不過機率分佈,只要自己能夠做出最佳決策,便是最好。

5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用“黑白思維”去看待問題,無異於困住雙腳,裹足不前。

用“灰度思維”去進行思考,就是突破認知舒適區,在未知中把握趨勢,在對立中尋求共贏。

灰度思維是極具智慧的思維,它是多元化的、變化無常、圓潤的,混沌的,也是最受人待見的思維。如果能合理的掌握,那麼此生會更加的順暢。

平常生活中,凡是被我們看到的是非黑白,都只是表相。千萬不要執著於這些表象,就是所謂的“不著相”,要能從表象裡看到真相。

因此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檢驗一個人能力的標準,就是看他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因為他們懂得人心人性,懂得為人處世的技巧。懂得理解他們,包容他人。這種高格局,自然更易於成功。

嘗試用“灰度思維”去思考問題,看待世界。

開放心態,擁抱未知,才能在迷茫困頓中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為什麼“灰度思維”是最高層次的思維

點個

在看,

願你能在黑白之間,接受那片“灰色地帶”。

給自己更大的自由,也給人生更多的可能。

以上圖文來源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