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為你的個人資訊加上“法律鎖”

2021。11。01

嚴禁“大資料殺熟”;

APP不得強制推送個性化廣告;

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資訊;

不得因使用者不同意提供資訊拒絕服務;

……

2021年11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

正式施行了,

法律明確不得過度收集個人資訊、“大資料殺熟”,對人臉資訊等敏感個人資訊的處理作出規制。

這是進一步加強個人資訊保護的重要法律保障,為公民上網安全、保護隱私、保障權益加上了一把“法律鎖”。

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為你的個人資訊加上“法律鎖”

我的資訊我做主,誰過度採集、竊取、販賣個人資訊,誰就難逃法律鐵拳。無論“大資料殺熟”,還是給使用者“畫像”傳送精準廣告,都於法不容。

《個人資訊保護法》築牢了法律“防火牆”,讓公民個人資訊有安全保障;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讓公民在網路時代更有安全感。

2020年中國網民規模已達9。89億人,網民總體規模已佔全球網民的五分之一。資訊化時代,個人資訊保護已然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在資訊化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今天,各大金融機構透過資訊化手段給廣大金融消費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與之相伴,個人金融資訊的保護問題也愈發突出。

個人資訊

個人資訊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別或者可識別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資訊,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資訊。

其中“匿名化”是指個人資訊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自然人且不能復原的過程。

個人金融資訊

個人金融資訊指在金融領域圍繞賬戶資訊、鑑別資訊(含登入密碼、查詢密碼等)、金融交易資訊、個人身份資訊(含生物識別資訊)、財產資訊(含納稅、公積金)、借貸資訊等,是金融機構在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積累的重要基礎資料,相當部分也是個人隱私的重要內容。

《個人資訊保護法》作為一部個人資訊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確立了個人資訊處理應遵循的原則,自然也適用於個人金融資訊。

該法強調處理個人金融資訊應當採用合法、正當的方式,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限於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公開處理規則,保證個人金融資訊準確,採取安全保護措施等,並將上述原則貫穿於個人金融資訊處理的全過程、各環節。

同時,該法確立了以

“告知—同意”

為核心的個人金融資訊處理一系列規則,要求處理個人金融資訊應當在事先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取得個人同意,並且個人有權撤回同意;重要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重新取得個人同意;不得以個人不同意為由拒絕提供產品或者服務。

此外,《個人資訊保護法》以第二章第二節專門設定

敏感個人資訊的處理規則。

除了金融賬戶外,該法亦將金融服務線上場景中常用的

生物識別

歸入敏感個人資訊中。該法認為敏感個人資訊一旦洩露或者被非法使用,容易導致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危害。該法規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的情形下,方可處理敏感個人資訊,並且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或者書面同意。

免責宣告:

以上資訊僅用於投資者教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資訊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資訊做出決策。中金財富力求該宣傳內容的準確可靠,但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證,亦不對使用該資訊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