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對話技象科技總裁徐新:掌握底層核心技術,方能突破“卡脖子”問題

11月26~27日,2021(第十六屆)中國電子政務論壇暨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在廣州舉辦。本次大會以“建設數字政府加快數字化發展”為主題,營造數字政府建設濃厚氛圍。

過去20年,通訊技術極大地促進了全產業鏈,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蓬勃發展。而當前,物聯網能夠把所有物品透過資訊感測裝置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進行資訊交換,即物物相息,以實現智慧化識別和管理,已經成為新的風口。在這數字政府峰會上,中國電科集團旗下的新生混改制企業技象科技聚焦這一話題展示了其雄厚的硬核科技實力,透過豐富的產品和成功的案例讓觀眾充分感受到其發展底氣。

技象科技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什麼選擇專注物聯網行業?當前其發展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為更好地瞭解技象科技背後故事,筆者專訪了技象科技總裁徐新,他也站在一名從業者的角度,分享了對物聯網行業發展的見解。

對話技象科技總裁徐新:掌握底層核心技術,方能突破“卡脖子”問題

技象科技總裁徐新

解決國產科技的“卡脖子”問題,掌握真正的底層核心技術

筆者:技象科技是於2018年成立的,請問有何背景和原因呢?

徐新:我很清楚地記得,技象科技成立於2018年12月4日,恰巧當時技象科技作為中國電科集團成果轉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批落地科技企業,為了解決國產科技的“卡脖子”問題,正在打造100%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物聯網通訊系統,“做萬物互聯的底層”正是我們的技術目標。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此次技象科技參加首屆數字政府峰會就是計劃借這個機會重點展示出我們在底層通訊核心技術的實力和研發產品的價值。當前,我們對於數字政府有一個分析和認知——政府在走向數字化的過程中帶動了整個社會的智慧化數字化發展。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強調要“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迎接數字時代,啟用資料要素潛能,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而我們作為數字化的科創企業,需要注重做好數字化發展的基礎建設工作並關注底層技術的開發,這些“硬科技”研發難度大、研發週期長,過去很多企業往往選擇使用來自國外的穩定成熟技術作為研發支援,這也導致中國的底層核心技術錯過了一段最佳的發展時間。底層技術的難度決定了其戰略意義,只要掌握了真正的底層核心技術,那就不怕外界抽掉基於此上的任何“一層”——比如數字化應用等。當前,技象科技在物聯網通訊方面的技術從“最底層”物理層做起,解決了產業鏈發展中“卡脖子”的關鍵問題。

打造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物聯網通訊系統,提供“定製化”服務

筆者:面向萬物互聯新機遇,技象科技有何優勢?目前已經取得了什麼樣的成效和突破?

徐新:技象科技的核心研發團隊來自中電科的專業通訊團隊,因此,即便公司成立的時間不久,但已經有了二十餘年的通訊行業沉澱。因此技象科技在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後選擇的研發方向就是打造城市級萬物互聯的通訊系統。

透過兩年多的研發,技象科技自身在技術層面已經完成了“從0到1”的跨越,聚焦物聯網底層關鍵技術,打造100%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物聯網通訊系統——TPUNB新型城域物聯專網。當前,已經有數十家生態合作伙伴使用我們的通訊系統做出瞭解決方案,而且技象科技已經成功地把這些解決方案推向市場。現在技象科技處於一個爬坡的過程中,希望我們的這一套技術能夠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基於萬物互聯,我們的系統幾乎可以與各行各業產生連線,這也正是基礎科技的魅力所在。因此,我們目前也正在跟有關政府部門嘗試打造基於技象科技核心技術TPUNB的物聯網產業園區,計劃在三年內至少推動100家使用技象解決方案的生態企業進入園區之中,推動打造一個基於國產底層通訊技術的生態產業。

這並不意味著使用技象科技解決方案的企業才能進駐園區,而應該反過來說,技象科技將成為一個技術輸出型或者是服務型企業,為這些做上層應用的企業提供他們解決不了的通訊服務。在通訊行業,絕大多數通訊系統是固定的,很難為了某一個應用去調整通訊架構或者是通訊協議,歸根結底就是當前中國尚未出現一個完全自主可控的通訊協議。當前,技象科技的解決方案已經實現從物理層到鏈路層再到網路層的100%自主可控,因此,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服務。比如,當前的黃埔區科學城就採用光纖+TPUNB無線寬窄融合通訊網路覆蓋,廣泛連線感知層智慧感測器,後臺管理實時接收價值資料。

而且,我希望加入這個生態產業的企業,不僅能夠實現技術上的連線,更能夠實現商務上的連線,將各企業的商務客戶端也實現打通互動。可以說,在物聯網生態產業中,生態企業對底層技術“供給”和對廣闊市場“需求”的兩端都能夠得到滿足。我相信,物聯網天然就是一個碎片化的場景,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生態中的企業角色千差萬別而且還會持續流動,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大包大攬地滿足全部的角色需求,希望我們這樣的一個生態設想,未來能夠成為物聯網的經典發展模式。

要將中國自主研發的通訊系統做到全球頂尖水準

筆者:當前,哪些主體正在積極對物聯網改造進行探索?您認為未來技象科技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突破?

徐新:就目前而言,比較積極參與物聯網改造的是各級政府和具有較大物聯網場景需求的企業。其實,可能很多企業都有需求,只是當前對於物聯網能夠給企業發展帶來的發展空間還無法想象。我相信物聯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前物聯網的發展可以說是20年前的網際網路,正處於開始發展的起步狀態。20年前,沒有人會想象到網際網路的發展會推動當前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的誕生和各種新業態的興起。或許隨著各種應用藉助物聯網實現連線,會碰撞出更多新的應用,也會推動這個產業不斷引進新的模式,實現新的發展。

比如說近期很火的元宇宙的概念,在我看來,如果將這一概念同物聯網結合在一起,那麼更多的就是藉助物聯網更好地將現實世界的資料與虛擬世界的需求打通。

技象科技當前設立的一個目標就是要做中國自主研發的通訊系統,並且將這個通訊系統做到全球頂尖水準,當前已經明確地看到這一目標實現的方向和時間,應該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實現;此外,技象科技還希望能夠將自主研發的這套通訊系統推廣到全國乃至全球,讓更多人、更多生態企業能夠應用這套系統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於技象科技未來的發展,一方面,我認為物聯網未來實現突破的主要方向是6G,6G技術將在短時延、低功耗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物聯網的應用推廣創造更多可能。舉例而言,如果藉助6G技術實現低功耗,那麼一月一抄的水錶就可以透過物聯網技術實現一天一抄、一小時一抄甚至一分鐘一抄,而抄表時間的縮短將賦予水錶新的功能,即透過資料的波動,實現有效的異常監測。當前在研發過程中技象科技已經應用了大量的5G技術,而要打造在萬物互聯目標上的具有引領性的系統,我們還需在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

另一方面,技象科技還需要在市場上取得大的突破。技術的價值,最終還需要透過市場的檢驗,而這也是我們在近一兩年需要重點關注的。

紮根廣州,力爭早日實現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目標

筆者:在您看來,技象科技打造萬物智聯,底氣從何而來?技象科技將立足廣州,獲得更廣闊的發展?

徐新:首先,專業的團隊和紮實的技術是技象科技最大的底氣。核心研發團隊二十餘年無線通訊研發經驗,打造出行業領先的物聯網通訊底層核心技術,為技象科技打造的100%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物聯網通訊系統——TPUNB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帶來更高效、節能、經濟、開放、安全5大優勢。

此外,技象科技作為中國電科央企旗下混改制科技企業,可以說是蜂窩行動通訊於物聯專網的“國家隊”。當前,技象科技已經入選2021年廣州市信創產品資源池,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肯定了技象科技作為資料安全、網路安全的基礎以及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技象科技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立了智慧物聯關鍵技術聯合實驗室,與中山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等高校也在物聯網方面積極探索合作,相信將進一步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技象科技作為廣州的本土企業,得到了很多肯定和支援,當前,技象科技已獲評2020年度廣州高科技高成長20強暨明日之星、2021廣州“未來獨角獸”創新企業、2020~2021年度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等榮譽,也為推動打造物聯網應用落地以及打造物聯網產業園區做出很多積極嘗試。廣州在全國範圍內屬於較早佈局謀劃的城市。此外,在廣州發展還能夠得到更多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力量的支援,技象科技將立足廣州,不斷前行,爭取早日實現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目標。

筆者手記:打造萬物互聯,期待無處不智慧

站在數字化發展的新起點上,面向物聯網“新藍海”,技象科技聚焦物聯網通訊底層關鍵技術。一個小小的震動偵測感測器,就能夠檢測到細微的震動。例如一旦有人挪動了城市護欄,這個終端就會向城市管理系統進行報警推送,並實時通知管理人員及時對現場情況做出處理。這套解決方案,能夠以最為方便快捷的方式做好對城市護欄的檢測管控。

“我相信,萬物互聯必將成為未來的新趨勢。”在技象科技總裁徐新看來,如今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開啟,底層技術的核心將從基於人的連線延伸到基於萬物的連線,徹底開啟新的行業發展通道。據瞭解,技象科技聚焦物聯網通訊底層關鍵技術,打造100%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物聯網通訊系統——TPUNB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助力打造屬於中國的數字新基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催生物聯網行業新生態。

在城市級專網建設領域,技象科技圍繞數字政府、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智慧能源、智慧農業、智慧製造、智慧環保、智慧健康等重點領域,助推各行業數字化賦能,併成功助力“黃埔區新型智慧城市物聯感知網”“智慧揭東”等城市級物聯專網的專案建設。

在活動現場,筆者瞭解到,只需藉助搭載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晶片或者模組的各種智慧終端採集資訊,技象科技所打造的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就能夠將透過自主研發的網路傳輸產品比如基站、閘道器等“連線”起來,實現無處不“智慧”的目標,為推動城市真正走向智慧化、數字化提供方案。

文/許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