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跨界造車炙手可熱,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車市盤點

12月23日,華為釋出了AITO品牌首款車型問界M5,這也是首款搭載鴻蒙OS系統的車型。而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 、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表示,這是華為團隊親自打造的第一款車型,華為“造車”之路更加深入。

跨界造車炙手可熱,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車市盤點

隨著華為、百度、小米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想瓜分造車“蛋糕”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甚至地產、酒業、家電行業也來蹭這波造車熱。那麼,對於這些汽車行業的“圈外人”來說,跨界造車的成效如何?“跨界造車”熱潮的背後,正是“軟體定義汽車”程序的不斷加快,智慧化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而新入局者也為車市注入新的動力,促使智慧汽車的技術比拼升級,成為未來競技新陣地。

跨界造車炙手可熱,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車市盤點

造車成為網際網路競技新陣地

今年來,華為強勢衝擊汽車市場,跨界“造車”底氣十足。華為的影子已經深度滲入汽車圈,並與多家車企合作。4月17日,華為與ARCFOX極狐品牌攜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搭載3鐳射雷達量產車阿爾法S 華為HI版正式上市,被認為是華為的“第一款車”,華為進一步跨界入局智慧汽車新賽道。

跨界造車炙手可熱,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車市盤點

在高調“造車”後,華為已成為流量新密碼,華為聯手小康股份宣佈造車,不僅讓小康股份創下了數個漲停,更讓這個陌生的品牌賽力斯廣為人知。此前,賽力斯品牌一年才銷售800臺,然而與華為共同打造的智選SF5開售一週便創下6000個訂單,智選SF5與華為品牌產品線上下門店一起售賣,熱度不斷攀升。

隨著汽車智慧化已經成為主流趨勢,“軟體定義汽車”讓軟體成為汽車產品力的重要籌碼。而網際網路企業具有天生的軟體技術開發優勢,成為其“跨界造車”天然基礎。在具備跨界造車的天然條件下,汽車市場已經成為網際網路競技新陣地。

跨界造車炙手可熱,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車市盤點

今年,華為、百度、騰訊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都紛紛入局“上車”,為車企提供智慧解決方案,軟體系統與硬體結合,將新一代的汽車更加智慧。

目前,百度Apollo已經在起亞嘉華,新一代廣汽豐田漢蘭達、起亞智跑Ace、捷尼賽思G80、吉利博越X等車型上實現了前裝搭載,並實現自主研發的車規級認證遠場語音互動晶片“鴻鵠”,具有遠場陣列訊號實時處理、高精度超低誤報語音喚醒等核心能力。

而不少網際網路車企不僅僅停留在提供智慧方案,更“激進”自主造車或投資造車。10月18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以自有資金 29億元投資入股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投資全部完成後,間接合計持有哪吒汽車16。594%股權,成為哪吒汽車第二大股東。

小米更是斥資100億成立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將總部落戶北京,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預計2024年首車將下線並實現量產。在“自研”快速推進的同時,小米不斷擴大“造車”版圖,在智慧汽車領域頻繁投資、收購多家產業鏈公司,壯大小米造車產業鏈。

跨界造車炙手可熱,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車市盤點

飛黃騰達還是萬丈深淵?

隨著一個又一個網際網路巨頭下場造車,智慧汽車已經成為最炙手可熱的“香餑餑”,讓傳統企業也試圖分一杯羹。

相比於網際網路企業的優勢,傳統企業跨界造車則更加“簡單粗暴”,靠足夠的資本積累,以投資、併購等方式,直接單線切入造車行業。

此前風頭最盛的恆大集團自從宣佈造車後,便一路高歌猛進,以“買買買”的方式與世界前60大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其納入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朋友圈”。

恆大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將用三年時間,投資450億元,打造恆馳汽車。目前,“恆馳1”已經正式亮相,恆馳全系列產品今年陸續實現全面量產,恆大汽車廣東、上海生產基地在今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

然而,跨界造車卻並沒有“買買買”那麼簡單。在一路高調造車後,還未上市任何一款車的恆大,未出手卻遭遇滑鐵盧,此前,恆大已經接觸第三方投資者探討出售恆大汽車部分資產。

這也意味著,汽車作為有一定技術門檻的行業,跨界造車並非人人都賺得盆滿缽滿。由於恆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回報週期長,恆大汽車一直處於“燒錢”階段,截至去年末已累計投入 474 億元,其中研發投入高達249 億元。今年5月,恆大汽車釋出公告稱,預計2021上半年錄得淨虧損約人民幣48億元,虧損進一步加大。

跨界造車炙手可熱,入局者成效如何?|2021車市盤點

但傳統企業跨界造車的勢頭依然火熱。五糧液選擇直接投資37億,新建凱翼宜賓智慧工廠,入主凱翼汽車打造首款新車“炫界”。5月,美的集團旗下威靈汽車部件公佈三大產品線,專注為車企提供汽車零部件,專注自己的製造優勢。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髮布創維汽車品牌,將新能源乘用車產業作為“再奮鬥三十年”的目標。

汽車的智慧化會帶來整個產業鏈的重構,進而形成一個全新且龐大的產業鏈,而正是智慧化汽車的快速發展,為大量的跨界者提供了機會。新入局的造車企業並不意味著能完全顛覆傳統車企的地位,兩者協同發展合作將促進市場的良性競爭,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注入活力,將進一步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轉型。

【記者】拱千舒

【統籌】郭小戈 邵玉梅

【作者】 拱千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