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文章難寫出“新”意?只因沒在這3點上求新

“‘豬肚’式文章怎麼寫?”系列文章之三

季羨林在《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的文章中這樣評論寫作:“

核心是講自己的看法、自己異於前人的新意,要發前人未發之覆。

公文寫作如何才能在時間緊、任務急、標準高的前提下,實現創意寫作,寫出異於前人的文章呢?

1

在觀點上求新

觀點上求新,就是要在框架設計上求新,也就是在構思與列提綱階段,追求破題上的創新。

1.從領導講話中汲取新理念新觀點

領導的檔案批示、臨機講話、閒言碎語,有時看似非常隨意,不痛不癢,無關緊要,往往隱藏著真知灼見,其中蘊含的新思路新觀點新理念稍縱即逝,我們只有當好“有心人”,才有可能從這些碎片化資訊中受到啟迪,獲得思路。

2.從他人素材觀點中獲取靈感

需要做好兩個方向的對比:

一是縱向對比

,就是同歷年來同類材料作比較,以前提過的、講過的,我們就不能再提再寫,即便同一項工作,也需要轉換視角,做到觀點上的獨一無二。

二是橫向對比

,從網路上收集同類材料進行比照,站在他人肩膀上,提煉出新觀點新思路。

3.從一線群眾中探尋新觀點

小D與小H同時接到“關於員工自願報名參加西部建設情況調研”的材料任務。小D把自己關在辦公室冥思苦想,最終把原因歸納為“思想覺悟高、宗旨意識強”。

小H沒有走小D的路,而是逐科室找人談心,最終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艱苦邊遠地區工資高,獲得提升機率大;與其被單位強制派遣,不如積極表現……

小H的材料因切入點明顯優於小D,最終小H的材料被領導採納。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

最鮮活的思路一定來源於最基層最前沿,一線群眾始終是新思想新觀點的活水源泉。

2

在事例上求新

材料觀點雖然新穎,事例卻沿用往年“陳貨”,這種“新瓶裝老酒”的材料不可能矇混過關。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在事例上求新呢?

1.遵循以往鑑來的原則

事例上求新,就一定要引用別人從未講過的或很少提及的事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材料出新出彩。

如何才能確保事例的“新鮮”度呢?多向前人古人借鑑,多向傳統文化學習,只要做到學富五車,就能實現厚積薄發。

2.遵循緊貼熱點的原則

確保引用事例鮮活有熱度,每天讀報看新聞是一條有效途徑。

我們閱讀新聞不能飢不擇食,要留意國際國內主流媒體的即時新聞,這些新聞具有唯一性、權威性,能為公文材料帶來新鮮感與說服力。

比如,中央剛剛開過的民主生活會,我們將其中最新指導思想最新理念,融入單位民主生活會材料,就能搶佔先機注入活力。

3.遵循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原則

就是在材料中優先引用本單位的人物和事例。

通常,材料引用典型均來自於歷史或典型,雖然這些事例人人熟知,具有較強信服力,但總給人一種距離感、虛無感。

拉近與讀者的內心距離,唯有從身邊人身邊事中找標杆樹典型,才能帶給人看得見摸得著的親切感與真實感。

3

在手法上求新

這裡的寫作手法創新,不單單是指文章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的創新,還包括框架設計、詞彙選擇、寫作文風等內容的創新。

1.轉變平鋪直述傳統寫法

寫作手法創新,就是要引入議論、抒情、描寫等表達方式,託物言志、欲揚先抑、襯托(烘托)、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寫作方法,比喻、排比、列錦、對偶、反問等修辭手法,豐富公文寫作形式,增強吸引力與新鮮感。

2。轉變傳統框架結構設計

公文寫作常用套路始終遵循著“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析問題

”的原則,這種邏輯思維可謂根深蒂固。

改變框架設計,就是要打破這種套路,向網路熱文學習,積極適應“快餐式”閱讀習慣,從結論式、答案式、方法論等結構上改革,設計符合受眾需求的材料骨架。

3.轉變莊重肅穆政治文風

網文之所以容易成就10萬+爆文,根本原因在於網言網語文風清新、接地氣,習慣用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風格碼字,真正走進讀者內心,引起讀者共鳴,這恰恰是公文最顯著的短板。

公文要追求創新,首要就是在觀念創新,就是要習慣用通俗易懂的俗話、充滿鄉土氣息的土話來撰寫材料,這樣的公文也許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點一下“在看”,是最溫暖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