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又“一雙鞋”隕落!曾家喻戶曉,如今市值暴跌99%,關店4000家

如今許多人在買鞋的時候都只認一些國際大品牌,如AJ、阿迪達斯等,一雙零售價千把塊錢的鞋子,在眾多炒鞋客的擁躉下能夠推向萬元高價。實際上以實用性為論,國內有著不少製鞋企業不屬於國際廠商。例如專注於女性鞋業的達芙妮,曾經便在國內佔據了大半江山,並且與另一個品牌“百麗”共同被稱為女鞋界的賓士寶馬。

只可惜如今的達芙妮已經由盛轉衰,根據達芙妮最新的年報,在過去的2019年,達芙妮的線下門店便關閉了2395家,而營業額為21。26億港元,相比去年下滑48%,虧損更是高達10。12億港元。並且這已經是達芙妮從2012年開始,連續第7年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因此達芙妮的市值也僅剩2。14億港元。與最頂峰時的6757家門店和189億港元市值相比,這個曾經的鞋王,似乎已經跌落了神壇。

又“一雙鞋”隕落!曾家喻戶曉,如今市值暴跌99%,關店4000家

據訊息稱,曾“門店滿街”的達芙妮最近4年,關閉了將近4000家門店。市值從曾經最高189億港幣,淪落到如今的2億港幣,跌幅高達99%。

在“高光時刻”,達芙妮號稱每年能銷售出近5000萬雙女鞋,達芙妮甚至一度被冠以“鞋王”的稱號。

三地輾轉,最終“定居內地”

達芙妮的誕生,最早能夠追溯到1980年代,達芙妮的創始人張文儀帶著僅有的5名工人,開始了艱辛的創業道路,最開始的時候,張文儀將場子設在了臺灣,並且做得的大多數是外銷生意。由於當時的市場競爭不大,張文儀的小廠倒也活得滋潤,幾年之後,在女鞋行業嚐到甜頭的張文儀開始將目光放到了香港。

又“一雙鞋”隕落!曾家喻戶曉,如今市值暴跌99%,關店4000家

然而香港看似繁華,但是在成本上同樣不低,到了香港創辦達芙妮國際的前身永恩國際之後,張文儀頓時就感到了成本帶來的壓力,無論是用地成本還是人工成本,相對於之前在臺灣的時候,幾乎都是翻了數倍。此外作為一座知名的國際性城市,香港鞋業的競爭十分巨大,於是張文儀只好另尋他地,並且盯上了內地這一個空白的市場。

1990年,張文儀便開始將工廠開到福建的莆田市,並且創立了“達芙妮”這個牌子,目標就是為內地市場提供優質的鞋品。不過在這個時候,內地市場已經有了百麗等品牌,因此達芙妮在進駐內地之後,所面臨的競爭也不小。

又“一雙鞋”隕落!曾家喻戶曉,如今市值暴跌99%,關店4000家

覆蓋步行街,一年賣出5000萬雙

面對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的對手們,達芙妮開始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在當時,許多時尚品牌無論是服裝還是化妝品,例如百麗、雅芳等都選擇商場專櫃或者門店的形式作為銷售渠道。但是達芙妮卻將店面開向了步行街等地方。到了2008年的時候,達芙妮的門店數量已經高達2800家,幾乎實現了二三線城市的全覆蓋。

而到了2012年,達芙妮迎來了創立之後的最巔峰,一年賣出的鞋子高達5000萬雙,根據達芙妮的產品定位,面對的是20歲左右至50歲左右的時尚女性,根據2012年的人口普查,這一部分人群約為3億,也就是說,2012年每6個時尚女性裡面,就有著1個穿了達芙妮的鞋子,也就是在這一年,達芙妮被稱作了女性鞋裡的“寶馬”。這個時候,達芙妮甚至還請了謝霆鋒作為形象代言人。

又“一雙鞋”隕落!曾家喻戶曉,如今市值暴跌99%,關店4000家

然而就在獲得105億港元營收和9億港元利潤,並且將市值推向189億港元的高位之後,達芙妮卻開始跌落神壇。而達芙妮之所以衰落的原因,就在於電商的衝擊。

決策失誤,危機降臨

早在2006年,達芙妮便開始鋪設電商渠道,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達芙妮對於線上渠道還是予以重視,但是在2012年,電商發展最為迅猛的時候,達芙妮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當年達芙妮投資了3000萬元入股新的電商平臺“耀點100”,並且因此放緩了對淘寶、京東等渠道的投入。

又“一雙鞋”隕落!曾家喻戶曉,如今市值暴跌99%,關店4000家

結果達芙妮卻押錯了寶,“耀點100”僅一年後便燒光了3億元的投資,並且宣佈停止運營,包括達芙妮投入的3000萬也血本無歸。對於達芙妮來說,更嚴重的是電商渠道就此一蹶不振。而如同蝴蝶效應一般,電商渠道鋪設的失敗,也暴露出達芙妮前期瘋狂開店成本高昂的弊端。

之後達芙妮開始裁員節約成本,但是能夠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2009時達芙妮員工人數為2。1萬人,人力成本為6。7億港元,而2015年裁至1。8萬人的時候,人力成本卻高達13。3億港元。為了遏制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達芙妮只能夠選擇關店自保。然而達芙妮關店的舉動也沒能阻止不斷下滑的利潤,2017年達芙妮關店1009家,虧損高達8億元。

又“一雙鞋”隕落!曾家喻戶曉,如今市值暴跌99%,關店4000家

根據達芙妮的最新年報顯示,2019年達芙妮關店幅度達到創立以來最高峰,一年關店2395家,但是虧損依舊高達10。12億元。如今的達芙妮也開始轉變運營思維,比如門店的名稱不再用“達芙妮”,而是使用英文“DAPHNE”,並且在設計上也力求更加“年輕化”。可是在巔峰已過,而又年年虧損的情況下,達芙妮又能夠撐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