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個堪稱偉大的崗位

一個堪稱偉大的崗位

01

科舉,在封建制度裡面,絕對是一個偉大的發明。

撕開了世襲制的統治面,讓底層社會人士有機會躍升階級。

那時候,常掛在熱搜的話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因為科舉制,也在市井上逐漸退熱。

取而代之的是“女鬼戀上趕考書生”“金榜題名的陳氏小生捨棄前妻”等100萬+的故事,讓人們在酒館津津樂道,好不快活。

一時間,百姓們紛紛內心根植理想,“好好讀書,改變命運”。

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官方的人才評估標準,最大的好處,就讓人有了安全感,不再迷茫。這巧妙地解決一項棘手的民生問題

就業。

以現代社會而言,誰能完美地創造“就業”,一定就是偉大的企業,社會的企業。

這樣的企業不多見,本來飽和的市場憑什麼會單單生出一個新的行業。

迎合還是創造,順應還是引領,都寫在各自企業的價值觀裡。

1999年,馬雲的網站,本來只想著迎合“義烏小商品市場”,擴大商品銷路。卻沒想到,4年之後,打通了一片全新的就業領域。

從此,阿里巴巴做起了平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天平的一頭是一堆小商品經濟下的小企業,天平的另一頭是廣大消費者,而這中間有一個龐大的群體組織

快遞小哥。

再過了7年,嚼著龍巖花生長大的王興,把這個行當變成了更短途高頻,也滿足更多宅男宅女的口舌之慾。創造了一個新的群體,他們的稱號叫

外賣小哥。

衍生而出的送花、閃送、送洗、回收。

就業崗位,越來越多。

02

在廣西山區的阿成,是高考的落榜者。無計可施,進城打工。

原先,只能和幫主一樣,進入地產行業,工地裡搬磚,搬真的磚。

而如今選擇甚多,考慮穿藍衣服、黃衣服、紅衣服還是黑衣服呢?

不管怎麼發展,房地產與城市都是繞不開的話題,城市化率是硬性指標。

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追趕,城市化率由1999年的30。89%,提升到2019年60。60%,人數增加了4。6 億,20年增加了一倍多。雖然和發達國家仍有距離,不過已經足夠迅猛。

粗略一算,每年將有2000多萬的人進城。也是靠著這幾個數字,保住了房地產人的飯碗。

過去幾十年,房地產的全產業鏈解決著大量就業。

而漸漸地,除了建築工人,湧現了外賣、快遞等零門檻好上手的崗位之外,

另一個巨頭悄然出現,

騰訊與阿里一直分庭抗爭,一個解決人與物的連線問題,一個解決人與人的連線問題,好像人與物的連線更容易創造就業,直到有一個叫張曉龍的人創造了微信,以及微信的生態。

第一次在人與人的連線上,井噴出龐大的就業人口

新媒體運營崗。

前不久,也得到官方正名,成為就業崗位之一。雖然有超過2000萬個公眾號,不至於像網上說的,真有2000多萬個崗位。

按照活躍公眾號超過300萬,平均每個公眾號2個人運營的話,也是600萬的群體,這也許聽著沒太大概念。

對比另一組資料,外賣人員也才700萬。

一個解決食物的快捷到達問題,一個解決精神食糧的快捷到達問題。

大量就業需求背後,必有可疑之處。

03

最近有個新詞,和廣大80後中老年朋友,一起學習下——

“白嫖”。

這個詞最早源於遊戲中,意為非人民幣玩家,用免費的途徑獲得稀有的道具。現在應用最多的是在直播場景下,那些不打賞,不送免費禮物的行為,就稱為白嫖。

企業官微,就一直是白嫖的。

企業成立,就註冊個官微,小團隊成立,就註冊個官微,分工成立,就註冊個官微,專案成立就註冊個官微。

美其名曰,“品牌”。現在更噁心,換了一個新詞兒叫“IP”。

一個公眾號就是一個IP,也沒問人家IP願意不願意。

過去大家想做品牌,從創立到推廣,是一件極其難得事情。

在楊超越還在打雜工,肖戰還在重慶上學的年代。

企業做品牌推廣,只能硬廣+軟文,從線下紙媒到線上門戶。

那是個幹什麼都得花錢的年代,流量集中在幾大入口網站。

幫主剛進入地產圈,售樓處一場由入口網站辦的導流活動就得2萬,上個次頭版廣告也要5萬。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品牌推廣和官微運營,變成了一個意思。

反正白嫖,先建個公眾號,定期發著推文,又不佔年度品牌預算。

既然是白嫖,又何必認真?

內容原創與否,無所謂;閱讀量高低與否,無所謂;筆觸深刻與否,無所謂。

朋友圈開始充斥著,一堆東拼西湊,味同嚼蠟的文字。

因為要完成每週推文任務,運營者也是無奈。

領導扔一個10萬+文章進來,說咱們也弄一個。

怎麼弄?不知道,照著弄唄,實在不行抄還不會嗎?

更有一些有經驗的老手,得意洋洋地教新手如何洗稿,還怡然自得。

劣幣驅逐良幣,投機取巧,愈演愈烈。

04

流量是一個調皮的魔鬼,裡面藏著誘惑。

一個官微要多努力,才能起到對外推廣的效果呢?

算一筆賬,一個企業的官微,一個ID每天能貢獻5個閱讀量,這麼算,至少閱讀量要高於員工數量的5倍,才算及格吧。

好像,並不容易,不用猜了,自己人都不看官微。

白嫖來的,別要求那麼高。

於是,這個崗位好像開始變得舒服。

很多老闆不在乎閱讀量,只在乎維持企業更新頻次。

沒把新媒體當成一門專業,而是一個臉面,自嗨型地猛誇即可,

卻也欣欣向榮。

新媒體運營絕對是偉大的崗位,讓品牌極小化,解決了大量的就業人口。

一大群有志或無志青年,趨之若鶩,橫衝直撞,劈頭蓋臉。

越黑的地方,燈往往越亮。繁榮的背後,卻是悲涼。

新興的崗位,抗打擊也最弱,還是渾渾噩噩,最容易被時代取代。

官微無罪,只是自身不去變通罷了。

內容無罪,只是此刻不再用心罷了。

看著另一面MCN,短影片,直播帶貨行業風生水起,好不快活。

溫水裡必然舒服,真正要跳水的那一天,也會沒有力氣和勇氣。

再回看這個偉大的崗位,

要麼自己去爬山,苦練內容,創造價值。

要麼,被另一個興起的內容崗位約著,“一起爬個山?”

撰稿:幫主

一個只寫原創的地產人,不定時更新

地產自媒聯盟成員 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

新的微信規則,一定要點個“在看”

為了不錯過推文,先關注,再點亮“星標”

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