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AI+製造”第一股暴跌30%,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還有沒有未來?

“AI+製造”第一股暴跌30%,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還有沒有未來?

中國製造業的每一個垂直領域都容易成為數十億的市場機會,問題是創新奇智慧否找到持續增長和健康商業模式的途徑。

2022年1月27日,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成功於港交所掛牌上市,但上市後形勢與商湯相差甚遠,截止2月7日,一度暴跌30%。創新奇智融資1。57億美金,45-50%是基石和長線,流通小,也很難控盤。

“AI+製造”第一股暴跌30%,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還有沒有未來?

創新奇智被稱為“AI+製造”第一股,其AI+製造業營收超過50%。我們知道,AI+製造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賽道,資料顯示,到2026年,我國智慧製造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8萬億元左右,行業增長空間巨大。

賽道沒有問題,那麼一定是創新奇智的商業模式可行性還有待考究。

一方面,這家初創公司嚴重依賴幾個關鍵客戶。2019年和2020年來自其五個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26%和31%左右。

另一方面,創新奇智毛利率逐年下行。根據招股說明書,其毛利率在2018年為63%,但在2019年暴跌至31%,並在2020年進一步降至29%,因為它從主要銷售軟體轉向涉及更多硬體元件的整合解決方案,這通常會產生更多的成本。盈利能力下降還因為該公司“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以擴大其客戶群。相比之下,商湯科技的利潤率從2018年的57%左右上升到2020年的70%以上。

創新奇智2019年和2020年的調整後淨虧損分別約為1。6億元人民幣(2500萬美元)和 1。44億元人民幣。商湯科技同期的調整後淨虧損為10億元人民幣和8。78億元人民幣。如果以2020年資料對比,商湯淨虧損是創新奇智的6倍,但市值是創新奇智的20多倍。

缺乏稀缺性

招股書顯示,創新奇智2018年的收入主要來自終端使用者,而在2019年、2020年則變成系統整合商。

早期的創新奇智探索AI+零售落地應用,後來將公司戰略從消費級調整至傳統行業,主攻AI+製造和金融,目前定位於“企業級AI解決方案提供方”。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0年中國企業級AI市場規模為1394億元,佔整個市場的7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約8366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43。1%。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行業高增長對於創新奇智來說是一大利好。然而,這個賽道競爭格局高度分散,創新奇智與曠視、依圖並列第三名,

市場份額僅0.3%

,排名第一的商湯市場份額1。0%,第四正規化排名第二,市場份額0。6%,行業競爭激烈,創新奇智缺乏領先優勢。

“AI+製造”第一股暴跌30%,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還有沒有未來?

創新奇智聚焦於製造業,主要為鋼鐵冶金、能源電力等製造業提供AI產品和解決方案,企業需根據下游客戶的需求較為定製化。創新奇智雖排名第一,但市場份額僅2。1%,領先優勢不明顯。

“AI+製造”第一股暴跌30%,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還有沒有未來?

財務資料方面,創新奇智營收不到商湯的四分之一、曠視的五分之二以及第四正規化的二分之一。而且虧損逐年擴大,盈利前景不清晰。

研發投入影響利潤,是AI行業盈利難的原因之一。與同行業相對比,創新奇智的研發費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AI第一梯隊的商湯科技、第四正規化、依圖、曠視等,其研發費用佔比均超過60%;尤其是“AI第一股”商湯科技,其2020年研發佔比高達71。2%。“AI四小龍”中研發投入最少的雲從,其研發投入也是創新奇智的幾倍。目前創新奇智營收規模偏小且缺乏領先優勢,研發投入過少會削弱公司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

創新奇智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研發開支為2870萬元、1。13億元、1。82億元及1。77億元,當期營收佔比77%、49。34%、39。39%和32。01%,研發費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創新奇智的研究實力到底幾何?全球三大計算機視覺頂會(CVPR、ECCV、ICCV)入選論文是衡量計算機視覺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尺,事實上,創新奇智成立四年僅被錄用了3篇論文:1篇CVPR論文、1篇ECCV論文和1篇ICCV論,與AI四小龍的論文錄用數量差距甚大。

事實上,翻閱公司官方宣傳渠道資料,其成立幾個月之後便開始持續不斷PR,且頗好拿各類獎項,不得不讓人質疑這家高科技公司科研初衷。

創新奇智150億左右的發行市值對應十幾倍P/S,跟國內快上市的格靈深瞳、雲天差不多。但其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在行業中偏弱,股價暴跌也能看出不受資本市場認可。

而且相關賽道已有大量企業佈局,缺乏稀缺性

。另外基石投資者偏弱,軟銀還是老股東。

缺乏成長性

創新奇智避開大熱門賽道,選擇慢熱的AI+製造,暫時避開與頭部AI公司的正面競爭,取得市場份額領先,但一旦頭部公司發力,可能面臨較大風險。

更大的問題還是行業性的問題,AI有三大要素:資料、演算法(模型)、算力,資料是“糧食”,沒有資料寸步難行,要拿到客戶資料本身就很難,不同客戶的資料還不通用,做得越廣,戰線長資金消耗大。

創新奇智剛成立時,其定位是賣人工智慧軟體,軟體毛利率高、客戶粘性好,現金流強大,標準化率高,後期維護成本低。

但從2019年開始,公司就開始賣硬體裝置,硬體重資產行業,週期長,現金流小,而且大多都是訂單制。今年拿了大訂單,明後年就不一定了。

“AI+製造”第一股暴跌30%,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還有沒有未來?

據招股書,創新奇智於2018年、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個月,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週轉天數分別為76天、115天、135天及137天,幾乎一倍的漲幅,被下游各企業佔用其資金時間變長。

“AI+製造”第一股暴跌30%,李開復坐鎮的創新奇智還有沒有未來?

創新奇智基於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獨立開發了三大專有 AI 平臺:創新奇智ManuVision(機器視覺智慧平臺)、MatrixVision(邊緣影片智慧平臺)、Orion(分散式機器學習平臺)三大專有AI平臺。

以三大AI平臺作為底層AI基礎設施,創新奇智以開放平臺為載體,驅動各種創新性的AI行業應用,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但以目前體量和研發綜合實力,打造平臺根基不夠深。

未來幾何?

從稀缺性和成長性上來看,創新奇智均存在較大風險。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對一家成立僅三年多的公司過高標尺。

上市本身也具備一定門檻,需要經過嚴格的財務、風險評估,曠視、雲從、依圖等AI企業就都被卡在上市前夕。從這個維度來看,創新奇智已經走在大多數AI企業的前列。

李開復長期深耕投資領域,定然深知資本之道,懂得如何利用資本這個有利槓桿。上市之後的創新奇智,可以依靠資本優勢,更多、更快投入研發,拓展市場,或許能做到一步快,步步快。

創新奇智選擇的AI+製造賽道是一個細分場景,它和教育市場有點很像,市場分散、需要慢慢啃的硬骨頭,但正因如此,核心玩家也稀少。不像安防、新能源汽車等核心賽道一片紅海,創新奇智選擇深耕製造業,在“十四五”規劃影響下,智慧製造逐步開啟發展新徵程,這個賽道一定會有更多的機遇。

回顧覆盤,站在2018年的時間點,那時行業處於爆發期,大部分人著眼於幾大主流賽道,李開復切入製造業無疑是一步好棋。

眼下行業仍然處於上行期且格局尚未確定,創新奇智正處於技術產生到大規模商用的關鍵階段,投資者更多應關注由於業務邊界拓展或新業務而產生的經營拐點,從更加動態、彈性的角度去看待科技企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