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只屬於AR硬體的新系統曝光,蘋果想提前佔坑“收租”

在蘋果尚未釋出的產品中,最讓人期待的莫過於蘋果汽車和AR/VR裝置,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蘋果未來的發展方向。而與蘋果跨界造車曾傳出的許多負面訊息不同,市面上關於蘋果AR/VR裝置的市場風向明顯更穩一些,畢竟AR/VR裝置可以應用部分iPhone和Mac的技術。

前幾天,有眼尖的開發者發現,在App Store的上傳日誌和GitHub的開原始碼中存在許多“realityOS”字樣的引用。從系統命名方式來看,reality即現實、真實的意思,正契合VR(虛擬現實)、MR(混合現實)和AR(增強現實)等裝置的系統命名方式。

只屬於AR硬體的新系統曝光,蘋果想提前佔坑“收租”

realityOS字樣的出現,可推測其可能就是蘋果AR/VR裝置的作業系統。根據多家外媒曝光的訊息顯示,蘋果AR眼鏡最早將會在今年正式問世,而realityOS大機率會伴隨著新硬體一同釋出。

realityOS要來了?

早在三四年前,彭博社曾報道一款名為“rOS”的蘋果新系統,當時許多網友並不明白該系統的具體用途,以及英文字母“r”的內在含義,現在來看r即指reality的簡寫。這也從側面說明了蘋果早早就在為開發AR/VR裝置的系統做打算。

蘋果的用意並不難理解。在蘋果的產品體系中,具有一定重要意義的智慧裝置都會為其開發單獨的作業系統。以iOS和iPadOS為例,原本iPad也使用iOS,但因為裝置的硬體設計和使用場景的不同,蘋果需要對iPad進行單獨最佳化,最後也就獨立出來了專門的iPadOS,儘管兩款系統目前仍是“同宗同源”的關係。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

對於蘋果來說AR/VR裝置屬於新的發展領域,realityOS大機率不會像iPadOS一樣基於iOS進行修改,而是一款全新開發的作業系統。

首先在系統層面。AR/VR裝置不同於手機和平板,在系統的使用上不必非得用觸控的互動方式,可以是眼部追蹤、懸空手勢或是藉助手部控制感測器完成更多精準的操作。互動體系的不同使realityOS要使用新的UI設計,系統介面可能會趨於3D化而非是傳統的二維平面系統。

其次是軟體層面,開發商在為iPad適配軟體時主要是調整UI佈局,以提升軟體在大屏裝置上的介面利用率。在AR/VR體系下就不同了,軟體開發商既需要根據新的系統顯示介面調整軟體的顯示比例,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沉浸感,又需要根據可能存在的不同互動方式做最佳化,像是在AR眼鏡上就要考慮軟體UI與周圍環境的適配度,更重視介面的“留白”,避免使用者在邊走邊用時介面過度遮擋走路的視線。

只屬於AR硬體的新系統曝光,蘋果想提前佔坑“收租”

另一值得一提的是蘋果軟硬體生態體系的“傳承”問題。在2017年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推出自己的AR工具ARKit,主要適用於iPhone和iPad。

不過蘋果一直較喜歡提前佈局新技術,在iPhone和iPad的帶動下ARKit應用下載量已突破千萬,未來ARKit生態體系完全可應用到蘋果AR眼鏡上。

而在硬體方面,LiDAR所具備的測距和建模功能也可以應用到AR眼鏡上,使其擁有許多同類型產品所不具備的深度資訊感知能力。

此前,庫克曾表示AR會是蘋果未來發展的“節點”,或許未來取代iPhone的不會是下一代iPhone,而是使用更便利、更無感的蘋果AR眼鏡。所謂硬體配置是基礎,系統才是產品的靈魂所在,蘋果提前佈局realityOS,不僅是要賦予蘋果AR眼鏡獨特的市場競爭力,更是想提前搶佔AR/VR裝置的軟體市場、籠絡更多第三方開發者。

提前佔坑“收租”

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許多掙錢的“大生意”本質上都是不同型別的收租生意。在古代地主向租用土地的佃農收租,現在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向來做生意的商人收租。

至於在網際網路時代裡,土地的概念轉變成了各種大型網際網路平臺上的網路“鋪面”。為提升產品和軟體曝光率,商家可以向網購平臺買流量或曝光位置,軟體廠商則可以買向App Store等平臺買首頁推薦或搜尋的置頂廣告。

可以說,在網際網路時代誰的平臺大、誰的推廣渠道價值更高,誰就有可能依靠“收租”經濟去賺取更多利潤。以蘋果App Store為例,根據Sensor Tower的資料顯示,2020年App Store收入達到723億美元,遠超谷歌Play Store的386億美元,

主因是App Store的渠道價值更高,安卓生態內除谷歌外還擁有Aptoide等應用商店,更多的推廣渠道分散了廣告主和軟體開發商的撒幣方向。

只屬於AR硬體的新系統曝光,蘋果想提前佔坑“收租”

蘋果提前佈局realityOS,而面向AR裝置的App Store可能也在開發中,著名記者Mark Gurman也表示蘋果希望為AR/VR裝置開發專屬應用商店。

蘋果意在提前佔坑,想繼續憑藉軟體生態優勢搶佔智慧裝置“下一個十年”的發展關鍵點。

一方面,蘋果有提前發展應用商店的老傳統。在2008年釋出的iPhone3G上,蘋果推出的App Store極大刺激了開發者的開發熱情,預見了APP發展潮流的喬布斯認為未來是應用程式的天下。比較有趣的一個反例是,蘋果自己也吃過“後發”的虧,比iPhone的App Store晚幾年釋出的Mac版App Store在應用生態的豐富度上遠不如前者,許多軟體仍要透過搜尋引擎檢索下載。

只屬於AR硬體的新系統曝光,蘋果想提前佔坑“收租”

另一方面,不少廠商紛紛加快了AR/VR裝置的研發速度,想靠元宇宙發展的Meta已在開發新的VR作業系統,畢竟Meta一直以來扮演的都是“租客”的角色。在軟體生態領域,知道先發優勢重要性的蘋果,自然並不想讓其他主流廠商捷足先登。

好幾年前VR創業熱潮的失敗,就與當時的廠商不重視軟體生態有關,產品體驗比較糟糕。系統軟體生態的下限,同時也是AR/VR裝置使用者體驗的下限,現階段AR/VR裝置的系統和軟體發展方向還比較模糊,若蘋果在行業內建立相應的標準,利於其他廠商學習和借鑑,進而帶動行業的良性發展。

其次,蘋果繼續在軟體生態上的發力,更能提醒個行業從業者AR/VR裝置軟體生態的重要性,

提前佈局好裝置的系統和軟體生態發展框架,例如提前引導平臺開發者呼叫相應的API介面開發虛擬現實類APP,並探索新的軟體盈利與平臺分成模式,避免行業再次走上重硬體輕軟體的死衚衕。

總的來說,網際網路也是一場收租生意,筆者推測realityOS及其配套的App Store會隨著AR眼鏡一起到來,相關的軟體開發標準或正在策劃當中。從Mac在X86轉ARM的過程中能夠看出,蘋果在軟體生態領域的號召力仍無法撼動,或許極強的行業號召力就是蘋果手裡的王牌。其他主流品牌未來要想在AR/VR領域挑戰蘋果,在硬體之外仍需加快軟體生態的構建,爭取成為行業裡的“地主”而非“租客”。

結語

除了AR眼鏡,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的訊息稱,蘋果的AR/MR頭顯將採用雙CPU設計,在算力上領先同行兩到三年時間。顯然,

蘋果仍在走自己熟悉的發展模式,試圖在軟硬體上與同類型產品拉開足夠大的差距,讓消費者和開發者心甘情願地選擇自己生態體系內的產品。

可以說的是,蘋果不管涉足哪些領域,都傾向於開闢一條獨立發展賽道,像是iPhone的Face ID和AirPods Pro的頭部追蹤等。而對於AR/VR產品,在筆者看來蘋果是想借系統和軟體生態去推動硬體的發展,要讓消費者繼續形成蘋果軟體生態具有優勢的消費心智。

而對於元宇宙,蘋果雖然看似對元宇宙這一概念並不感冒,甚至傳出蘋果內部禁止討論元宇宙的訊息,但從蘋果的產業佈局來看,AR眼鏡和AR/MR頭顯都與元宇宙有關。可能對於蘋果來說,與其現在去吹噓一些短期內難以實現的理念,不如從實際出發,先解決AR裝置的算力和系統問題,讓使用者最終買到的不至於是一款雞肋的AR產品。

也需要說明的是,realityOS或是AR眼鏡可能也是一款只存在於新聞中的產品,是否落地量產還得看蘋果的規劃。畢竟在蘋果歷史上這樣的產品不在少數,如AirPower、Apple Paladin和PenLite等。但可以基本確定的是,蘋果推出的產品必然會“相對成熟”,而非是折騰一些為了釋出而釋出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