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近日,步步高董事長王填的一句話引起了軒然大波——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時刻!”

社群團購真有這麼大威力?竟然都快把超市搞垮了?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超市被社群團購害慘了

5月初,永輝超市的一份財報讓整個行業炸翻了天。 財報顯示,永輝超市2021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為2。33億元,同比下降達98。51%。也就是說利潤驟然暴跌九成。 訊息一出,滿場譁然。永輝超市的市值當即狂跌,500億市值一夜蒸發。 永輝超市是誰呀,中國企業500強,跟華潤萬家、大潤發比肩的連鎖超市,業績怎麼就忽然下滑了?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對此,永輝超市在財報裡解釋了:

去年下半年社群團購等新興業務的衝擊,導致收入和毛利率下滑明顯。

翻譯成白話,大概是這個意思:

社群團購把我害慘了呀。

無獨有偶,其他大型連鎖超市也通通被社群團購按在地上摩擦。

2020年下半年,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切入社群團購賽道,瘋狂攻城略地,開始搶超市的生意。也就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家家悅、紅旗連鎖、大潤發等商超股價紛紛開始跳水。 截至目前,家家悅下跌近50%,紅旗連鎖下跌近38%。 不止是股價,超市的客流量也突然變得低迷。從行業調查資料來看,今年一季度,超市客流出現大幅下降,降幅基本在兩位數左右,有些甚至達到20%-30%。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就淨利潤來說,據統計,13家上市超市的淨利潤總共暴跌了65。20%。

當超市淚灑資本市場的時候,社群團購反倒是一路高歌猛進。

美團優選的日訂單量已經突破了2000萬單,日均交易總額在1億元左右; 多多買菜的日單量達1500萬單,日交易額為1。65億; 橙心優選日單量突破1000萬單,日交易額過億。 這些社群團購平臺給自己定的目標更是驚人:美團優選將2021年的年GMV定到了2000億,多多買菜的目標是1500億,橙心優選為1000億……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要知道,國內零售大佬華潤萬家經營了幾十年,才堪堪將一年的銷售額做到千億元。美團優選成立還不到1年,就已經想著超越華潤萬家了,野心勃勃呀。

據說社群團購的團長一般都是一些大爺大媽。大爺大媽幫巨頭賣賣菜而已,就整垮了這麼多家超市?社群團購的威力為什麼這麼大?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社群團購是如何搶走超市生意的?

相信大家都對社群團購很熟悉了。 它指的是依託社群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具體操作形式是這樣的: 平臺上線生鮮等百貨商品,團長會在群裡釋出生鮮類商品連結。使用者可以透過團長分享的小程式連結下單,也可以直接在社群團購小程式上下單。收到訂單後平臺會把商品配送到倉庫,隔天配送到團長處。使用者再去團長處自提商品。 那社群團購是如何搶走超市生意的? 主要有兩點。

首先透過低價搶走消費者的芳心。

沒錯,消費者就是這麼勢利,看到哪方給的價格低就投向哪方。艾媒諮詢做過一個調查,消費者之所以使用社群團購,有51%的原因都是因為省錢。 社群團購真的有這麼便宜? 據券商調研,社群團購相比連鎖超市,價格整體上便宜約20~25%。其中生鮮類便宜25~30%,標品便宜約20%。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具體到個例上,500克油麥菜在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的價格為3。98元、1。41元,低於中百倉儲和沃爾瑪的4。08元和8。17元。 300克豬腿肉在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分別賣9。99元和9。33元,在中百倉儲和沃爾瑪則賣13。88元和11。34元。社群團購的價格比超市便宜了差不多30%。 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類,社群團購相比連鎖超市都有著充分的價格優勢。試問你是消費者,會如何選擇呢?想必不用我多說。

其次,用“方便”這一優點持續吸引消費者。

一般來說,提貨點都會控制在消費者住處的500米內。消費者下班之後,大可以悠哉悠哉散著步前去提貨點。 到了提貨點,消費者也不用挑挑揀揀,團長已經將商品打包好,消費者只需拿走包裹即可。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無論該消費者是今天突然想買醬油,還是明天來了興致想買草莓,均可在平臺一次次下單。 社群團購滿足的其實是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具有高頻、碎片化的特點。 而超市就不一樣了。大型超市不一定會在消費者的住處周圍。消費者往往會將超市採購視為一週一度的活動。他們會先列好購買清單,到了週末再舉家驅車出行,在超市逛上這麼一個小時,慢慢採購商品。 無論是在出行成本還是時間成本上,社群團購均具有超市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其實滿足了很多消費者採購商品時對於方便和效率的需求。所以消費者原本可能3天光顧一次超市,社群團購普及了,就改為10-15天光顧一次超市了。 社群團購正是靠著這兩點,硬生生從超市的嘴裡搶食蛋糕的。

不過,如果你認為這就是社群團購的全部優勢,那你就太膚淺了。社群團購之於超市,其實是一種新業態對舊模式的顛覆。

電商頭條

身價百億的曹德旺,現在吃飯一粒米都不敢掉,都是因為小時候餓怕了#曹德旺#名人#企業#大咖#

影片號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不是超市落後了,而是社群團購太優秀

社群團購之所以能對超市帶來致命的打擊,是因為其本身在零售模式方面具有革命性進步。不是超市的業態落後了,是社群團購太優秀了,以致於市場做出了自己最好的抉擇。

社群團購為什麼能將商品價格打下去?

除了平臺本身給予的補貼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平臺對流通環節的改變。

就拿社群團購的主力產品生鮮來說,傳統的生鮮商品流通環節是這樣的:生產商-農貿市場-產地批發商-銷地批發市場-生鮮批發商-連鎖超市-消費者。 因為流通環節多,價格疊加現象非常頻繁。從生產商到農貿市場,從農貿市場到產地批發商,從產地批發商到銷地批發市場…… 每一個環節中間都要經歷不同程度的加價,農產品的加價達到6次這麼多。往往一件49元的商品,在經過層層流通後,到了消費者手裡就變成了100元。 當商品早已失去了它本來的價格,消費者就只有等著被收割的命運了。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反觀社群團購平臺的商品流通環節,往往是這樣的:基地直採-城市中心倉-網格倉-團長-消費者。 它繞過了傳統的批發商,只經歷了從基地到倉庫再到團長的三次加價,分別是商品費、倉儲費、配送費和團長佣金,價格自然會比超市來得低。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砍掉中間環節,讓商品最接近於它本來的面目,讓老百姓能買到最實惠的水果——這正是社群團購的意義所在。

其次,社群團購還比超市更靈活。

大型超市的採購過程非常繁瑣,沒有辦法按需採購。因為它沒有辦法預知消費者喜歡什麼商品,上架商品就存在一定的風險,還有可能造成大量的庫存。 而社群團購,因為是預售的模式,所以能夠按照市場靈活調節商品的種類和規模,甚至可以上架一些反季節性蔬菜。 比如這陣子消費者喜歡車釐子,那社群團購平臺就可以多采購車釐子,好討得消費者的歡心。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社群團購平臺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銷售商品,庫存自然也會超市要來得少。 這麼靈活的商業模式,自然更有競爭力。

無論是在效率還是在成本上,社群團購相比超市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超市被吊打,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是誰殺死了超市?

那試問如果沒有社群團購,超市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超市本來就面臨著衰亡的處境。

2019年,聯華超市關閉了335家門店,2020年上半年又關閉了148家; 同年,世界第二大零售巨頭家樂福正式賣身蘇寧易購,徹底被收購; 不久之後,世界排名第三的超市巨頭麥德龍宣佈以149億人民幣估值將其中國業務賣身給本土零售品牌物美。 沃爾瑪也過得艱難,過去兩年關閉了約23家門店。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智研諮詢釋出的資料顯示,2014-2019年中國大型連鎖超市的數量不斷減少,增速不斷下滑。超市的從業人員也不斷減少,從56。18萬人驟降到48。2萬人…… 是誰殺死了超市?

有人說是租金。

2010年到2018年,北京的房價一路猛漲,從從均價2萬5/平漲到了5。9萬/平。租金成本的提升,導致超市的運營壓力不斷加大,業績不好的自然只能關門大吉。

有人說是電商。

無論是價格、sku還是購物的方便程度,電商都比超市棋高一著。越來越多人加入網購的隊伍,拋棄了一週去一次超市的日程。 這就導致電商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多——2009年,線上銷售實物只佔零售消費總額的5%。2019年,線上實物銷售佔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以上。電商多出來的15%,正是從超市等實體店口中搶來的。

受社群團購衝擊,超市業態到了至暗時刻!

還有人說是消費者。

消費者最擅長用腳投票。當他們享受過了便宜又方便的服務,還可能掉轉頭去超市嗎?雖然他們嘴上說著懷念超市,但身體卻無比誠實。

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趨勢的力量。

市場變了,渠道變了,超市如果沒有競爭得過其他業態的優勢,又沒有足以抵擋其他對手的實力,倒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歷史的趨勢很難逆轉。在趨勢面前,任何哭喊都無濟於事,任何抵擋都是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