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美的“智慧”:從樓宇到城市的創新書寫

順暢的交通出行、便捷的就醫體驗、高效的城市治理、節能的樓宇建築……一個個智慧的場景被鑲嵌在“智慧城市”的藍圖中。近年來,隨著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慧、5G等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正向我們越走越近。

城市作為人類生活的一大空間,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雙重角色使之成為創新要素的聚集地。而樓宇是構成一個城市的重要單元,從單體建築著手,是賦予城市“智慧”的第一步。

去年11月,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更名為暖通與樓宇事業部,聚焦樓宇智慧生態的構建,由過去單一暖通產品供應商轉型為樓宇建築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透過多款自研自產自銷的智慧建築解決方案系統助力城市的加速變革與發展。

“市場知道智慧樓宇的概念,但真正瞭解的人不是特別多。”美的集團暖通與樓宇事業部總裁管金偉認為,這是目前智慧樓宇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之一。在他看來,智慧建築應包涵兩大方面:舒適和節能,“從智慧建築到智慧城市的連線,首先要把樓宇數字化”。

但中國過去建的樓宇真正能夠數字化的其實並不多,而現在所謂的智慧城市更多是從安防角度出發,並不是把所有樓宇連線起來。“從這角度去看的話,其實未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管金偉如是判斷。

搭建新業務架構

從去年下半年起,美的中央空調開始推進內部產業結構調整。7月,進行戰略調整,剝離To C業務,專注TO B業務;11月,正式更名為“暖通與樓宇事業部”,由單一暖通產品供應商轉型為樓宇建築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12月,宣佈與菱王電梯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軍電梯業務。

收購菱王電梯是美的在智慧建築產業鏈上的一大重要佈局。當前,高耗能是我國大型公共建築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暖通和電梯部分的耗能佔比,據管金偉介紹,暖通佔整個樓宇能耗的50%,其次就是電梯。

在他看來,十年前中央空調的格局與今天的電梯行業類似,“現在國產電梯普遍存在進不了高階樓宇、高階房地產的現狀。但是我們判斷,可能5-10年之後,電梯行業的中資和外資市場份額會倒過來。”

而智慧建築有望成為推動這一變局的突破口。

“客戶只說要智慧樓宇,但是他們往往自己提不出來具體要什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跟客戶進行共創,客戶描述他的理念、體驗、空間、功能需求是什麼,我們一起設計,並透過解決方案還原最初的設計構想。”管金偉坦言,目前行業尚未有針對智慧建築的明確定義,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實很難讓客戶提出明確的“智慧”需求。

比如說,“客戶希望上班的時候高峰期可以儘量少等電梯,但是少等電梯透過什麼樣的手段來實現?他不知道,這需要我們告訴他,可能透過物理派機智慧化系統就可以把上班高峰期的人流問題解決掉50%,更多是一個互動過程。”管金偉認為,相較於過去單純地賣中央空調,現在事業部要更多地與客戶交流,並針對其痛點提供智慧化的解決方案,變得“更貼近使用者了”。

眼下,美的專注樓宇整體的目標已經顯現。除了收購菱王電梯以外,美的還成立了上海美控智慧建築有限公司,並在上海和杭州建立智慧樓宇研究院,專門從事樓宇數字化平臺的研究。

至此,美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的業務方向已覆蓋暖通系統、樓宇智慧化、電梯業務、能源管理等與智慧建築相關的方方面面,聚焦樓宇智慧生態的構建,與日新月異的環境共同生長。

“目前來看,我們從原來單一的裝置製造商向樓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邁出比較好的一步,整個框架已經搭起來了。”據管金偉透露,目前事業部80%的業務還是來自於暖通,但他希望未來能形成2到3個業務支柱,“暖通、電梯,還有一個未知。”據管金偉透露,未來美的不排除進入更多消防安防領域,“因為這都是跟樓宇高度相關的”。

聚焦三大領域

今年4月,美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正式對外發布SMART IN ONE業務戰略,圍繞佈局智慧建築全產業鏈,打造智慧建築三大神經系統。

其中,美控的全系列樓宇自控產品,如智慧控溫、啟停產品等可以理解為建築的“自主神經”。“周圍神經”則是指基於行業場景、整合業務專項系統的整合,例如醫院中的智慧門診和病房,軌道交通中的智慧站臺和高效機房等行業應用。而“中樞神經”則代表著針對智慧建築的全生命週期服務,負責整合樓宇建築。

“把建築打造成為有溫暖、可感知、會思考的生命體”這是美的構建智慧建築三大神經系統的目標所在。簡單來說,如果把建築比作人的話,美的希望可以構造出建築的頭腦、心臟、面板、骨骼、呼吸系統及代謝系統。比如說,建築中的暖通系統就好比人的呼吸系統,電梯則是代謝系統(人行/物流)。

而美的順德總部以及上海在建的全球創新園成為了最先一批試驗田。在上海的美的全球創新園區,建築面積近40萬平方米,總投資逾60億元人民幣,採用Design Thinking 的模式,邀請使用者、運營者、設計師、工程方、設施裝置供應方共創,從五種典型角色的使用者旅程出發,規劃了各場景的使用者體驗,並透過美的三大神經系統的模式與生態整合能力,自上而下的把智慧理念落地到具體眾多設施與系統之間的規劃、選型、除錯、聯動。並隨著技術和需求的不斷變化而保持迭代能力,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智慧建築。

管金偉認為,相對而言,“節能”可以透過資料來量化,“智慧”則往往難以體現出來。此外,在他看來,智慧樓宇不僅要讓建築使用者感覺更智慧,同時也要讓建築運維方感覺更智慧。

以目前的電梯維保舉例,一個月兩次,工人根本不可能爬上30層、60層的大樓、把電梯裡面每一個零部件都檢查一次。“我們希望未來可以做到每個電梯的核心零部件都裝上感測器,透過感測器傳遞回來的聲音、頻率、溫度、資料分析,來判斷這個零部件是否有問題,是否需要提前更換,這些都屬於智慧樓宇的範疇。”

據介紹,目前美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會率先聚焦在軌道交通、智慧醫院、總部級別辦公大樓三大領域。對此,管金偉解釋稱,這是因為美的在軌道交通領域一直有很好的基礎;而智慧醫院是整個智慧建築裡面子系統最複雜的,“把醫院建好了,我們再做其他事情就相對比較容易”;此外,市場上要將總部大樓打造成智慧建築的需求比較大。

第三方資料顯示,美的以14。47%的市場佔有率位列2020年中國中央空調市場排名第一位。同時,在軌道交通行業,以30。01%的市場份額在2020年城市軌道交通暖通系統位列第一。

除此以外,美的還將深入探索智慧建築在地產、基礎建設、公共事業、商業服務、工農生產等方面的應用,逐漸提升樓宇建築智慧化程度,改善建築能耗現狀。

從樓宇到城市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智慧城市的憧憬與想象與日俱增。智慧城市理念是在城市數量和人口不斷增加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城市在不斷髮展,面臨著交通擁堵、管理低效等難題,變革提上日程。

IDC釋出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顯示,2020年全球數字城市相關技術支出預計達到約124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18。9%。其中,中國市場支出規模將達到266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去年12月,工業和資訊化部在《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系統整合解決方案供應商,拓展智慧城市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據管金偉介紹,目前中國的智慧城市領域主要有三類參與者:以江森自控、西門子為代表的外資企業,以華為、阿里為代表的平臺企業,以及大量第三方企業。

其中,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可能面臨水土不服的情況,華為、阿里等平臺企業則傾向於獲得樓宇和使用者資料為其他業務服務——將“智慧樓宇”視作手段而非最終目的;第三方企業則存在輕資產投入而做不大,以及無法控制硬體裝置而實現不了深度智慧化的雙重難題。

相較之下,既有軟體平臺、又有大量硬體設施的美的在此刻入局無疑為行業注入了一股新生力。

“美的現在的投入應該是整個行業裡面最大的。”管金偉舉例說道,很多軟體類智慧樓宇公司如果想控制如電梯等硬體時,面對的現實是行業內的頭部企業沒有一家對智慧樓宇公司開放軟體平臺。

空調亦然,“因為智慧樓宇很大一塊就是節能、高能效,高效節能的暖通系統需要從整個邏輯控制系統開始做整個演算法。作為第三方的智慧樓宇軟體公司做不了這件事情,但美的是一個軟體和硬體相結合的智慧樓宇平臺。”管金偉說。

由點到面,智慧城市的搭建並非一家企業能夠抵達。管金偉進一步指出,美的智慧樓宇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平臺,其數字化平臺可以相容所有第三方裝置,同時美的的裝置也會相容別人的裝置,“我們的優勢在於可以給客戶提供整個解決方案。”

從這個層面來看的話,未來美的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比如我們最近開發的一些暖通系統,會全部連線到網路,我們跟國家電網合作,國家電網會把我們裝置的運營資料做一個簡單採集,在波峰波谷的時候做能源調節,對這個城市的節能有非常大的好處。”管金偉認為,智慧樓宇是智慧城市的一個最基本組成單元。樓宇與樓宇的組合,構成了城市;而樓宇與樓宇間的連線,則是賦予“智慧”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