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金九銀十成色不足,車企開啟價格戰,硝煙瀰漫

文|郭懷毅

編輯|李皙寅

金九銀十成色不足,車企開啟價格戰,硝煙瀰漫

▲ 攝影:郭懷毅

今年,汽車廠也開始湊“雙十一”的熱鬧。

以往,每年九十月份,是賣車旺季,銷量走俏,價格堅挺。然而,今年市場變了模樣。銷量不達預期,車企紛紛降價。

在今年的市場上,“雙十一”降價已成車市主流,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非特斯拉莫屬。

11月8日,特斯拉推出了一個半月之內的第三項促銷新政,車主按期完成提車後,尾款最多可減8000元。在此前的10月1日和24日,特斯拉已經先後推出兩項促銷措施,分別是保險補貼7000元和直接降低汽車售價1。4萬元至3。7萬元。

對於特斯拉的意外降價,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顧問李顏偉對《財經》記者表示,降價預示訂單不夠,特斯拉想透過降價提升訂單量。

而且,鑑於特斯拉在純電中型車市場擁有定價權,它的價格能漲能跌。“這對於其他車企業很殘忍,它們只有降價才能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李顏偉表示。

事實上,遇到銷量問題的並不只是特斯拉。11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前十個月的汽車銷量同比增長4。6%,其中10月銷量250。5萬輛,雖然同比增長6。9%,但環比下滑4%。

在此之前,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下稱:乘聯會)的資料也顯示,今年10月中國車市出現了環比下滑。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10月零售環比下降4。3%,

這也是自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金九銀十”的環比下降。

在今年“銀十”市場整體表現都不如預期的情況下,各大車企只得紛紛打折優惠。

01

降價潮蔓延整個車市

“現在可以明顯感受到所有的燃油車品牌都被捲入了激烈的價格戰。”在談及近期的車市優惠力度變化時,汽車銷售服務平臺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對《財經》記者表示,以前一些優惠不高的日系品牌,現在也增加了優惠。

金九銀十成色不足,車企開啟價格戰,硝煙瀰漫

▲ 圖源:Pexels

孫少軍給《財經》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以往廣汽豐田的中級車凱美瑞的售價很堅挺,今年4月的優惠只有8000元,但現在部分地區最高優惠已高達38000元。

在《財經》記者的走訪過程中發現,車企確實都在增加優惠的力度,甚至豪車市場也不能免俗。

有賓士經銷商對《財經》記者表示,作為一款主力車型,賓士C級在8月的時候優惠只有25000元,但目前的優惠已經接近40000元,“一些以前加價的車型,現在甚至還有優惠了。例如GLS和GLE這種進口車,以前加價幾萬塊錢,現在優惠都有3萬至5萬元了。”

由此可見,在目前的燃油車市場上,不論是主流車型,還是豪華產品,降價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直接追隨特斯拉降低產品售價的企業卻並不多。目前,只有福特中國宣佈,國產福特電動野馬Mustang Mach-E全系降價,幅度在2萬至2。8萬元之間。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沒有直接降低產品定價,但有部分車企採取了其他方式給予消費者優惠。孫少軍表示:目前,華為加持的問界汽車,部分車型尾款減免8000元,比亞迪的部分車型也放開了優惠。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車企會不會追隨特斯拉的腳步,進一步降低產品定價呢?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這種可能並不大。

陳士華對《財經》記者表示,特斯拉降價是因為單車成本低,但其他車企做不到,而且現在動力電池的價格很高,很多車企漲價都無法實現盈利,更何況降價也未必就能拉動銷量增長。

02

中國車企多方承壓

目前,車企面臨兩難:晶片短缺和動力電池原材料昂貴,兩者提高了成本。如今再降價優惠,只會讓利潤更加微薄。

近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就表示,在2022年,晶片短缺和電池價格上漲對車企的經營造成了重大的負面衝擊。

“缺芯導致芯片價格飆升,直接導致主機廠採購成本增加。”朱華榮表示,長安汽車的部分新品上市初期受晶片短缺影響,交付週期被迫拉長,這就嚴重影響了新品上市節奏、企業銷量和品牌形象,甚至整個生產秩序都被破壞。

金九銀十成色不足,車企開啟價格戰,硝煙瀰漫

▲ 長安汽車董事長 朱華榮

圖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也讓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朱華榮談到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從2021年初的5。3萬元/噸,猛漲至如今的56萬元/噸,漲幅高達10倍,這讓長安汽車的不同車型單車成本大概增加0。5萬到3。5萬元。

目前,動力電池原材料成本的價格還在進一步走高。11月10日,上海鋼聯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電池級碳酸鋰漲5000元/噸,均價報58。7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漲5000元/噸,均價報57。5萬元/噸,續創歷史新高。

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已經嚴重影響了車企的利潤水平,而且隨著部分鋰礦長協合同的到期,車企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陳士華告訴《財經》記者,國內進口的鋰礦以前還有長協價格,但這些合同在今年基本到期。未來的長協合同只鎖定了供應量,但沒有鎖定價格,價格會隨行就市的進行浮動,所以國內車企的壓力依舊很大。

-END-

責編 | 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