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比愛因斯坦還厲害的跨界天才,西蒙是怎樣被培養出來的?

聊起天才,一定躲不開愛因斯坦這個名字。愛因斯坦26歲那年,他還是一名普通的三級技術研究員,卻一口氣發表數篇論文。據分析,那年每篇論文均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愛因斯坦天賦之高堪稱驚豔絕倫。

雖然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上有頗多建樹,但論起跨界的成就,在20世紀,依舊存在一名比他獲獎還多的大神。這人叫赫伯特西蒙,他是政治學博士,卻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是認知心理學的奠基者,也是計算機領域最高榮譽圖靈獎的獲得者,而且他還擁有有管理學,運籌學等終身成就傍身。

眾所周知,一個人能在一個領域做到頂尖,已實屬不易,西蒙卻能在數十個領域均能達到頂尖高手的水準,實在非常人可及。

這樣的天才,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比愛因斯坦還厲害的跨界天才,西蒙是怎樣被培養出來的?

西蒙出生家境殷實的高知家庭,父親是名德國工程師,擁有非常多的發明專利,而且還是某所大學的榮譽博士,母親是名鋼琴教師。所以西蒙成長在一個具有嚴謹理性和感性浪漫的家庭,天然具備跨界優勢。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充分展示“尊重孩子本能”的策略。

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不干預孩子的玩耍,並尊重孩子的發言。

西蒙在自傳中提到,自己會在秋日下午,獨自一人反覆擺弄棋盤,並樂在其中。晚餐時,父親都會主張大家敞開心懷來聊,不管什麼主題,他都會認真傾聽,並給予迴應。

許多父母做法恰好相反,比如孩子在屋子裡寫作業,母親會忍不住想進去送點小零食或飲料。這些做法看似好心,無形間讓孩子無法集中精力保持專注。

而且孩子有些幼稚的發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迴應,往往只能被父母粗暴地打斷和呵斥。久而久之,孩子便不願與父母交流。

二、不追求最優,而是追求滿意。

西蒙的父母從未要求他勢必拿第一,反而十分尊重孩子的興趣,比如定期帶西蒙去田野玩耍,時不時到工業基地參觀等等。

這使得西蒙以後進行跨領域研究時,也不會要求自己拿到領域第一,而是以滿足內心需求為主導,只要達到令自己開心滿意即可。

如同闖關打遊戲,太重的勝負心會影響發揮,反而那些心態輕鬆平穩,一心只想體驗遊戲樂趣的人,會玩得更好。因為沒有追求最好的念頭,努力闖關只是內心覺得好玩,也更願意嘗試難度高的關卡,因為那樣很有樂趣。

三、興趣優先、但保持克制。

西蒙感興趣的事物很多,但受理性且嚴謹父親的影響,他知道要想有所建樹,愛好廣泛也要保持專注。

他在自傳提到,自己對興趣是嚴格控制的,因為最喜歡主題是“人類思維”,所以後續無論從事人工智慧還是管理學的研究,本質都是圍繞著“人類思維”進行開展。

許多孩子之所以沒能成就,不是沒有興趣,而是興趣過於廣泛,結果每個只能淺嘗輒止,連一項靠譜的技都能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