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金庸一生創作創作的武俠小說都是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其中《天龍八部》更是經典中的經典。《天龍八部》於1963年開始在金庸自己的報紙《明報》上連載,歷時四年完成。小說一共50回,前後歷經六次修訂,是金庸武俠作品的集大成之作,陳世驤先生稱其為“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透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象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天龍八部》小說的每一回的名字連線在一起,就成了五首詞:

第一卷:少年遊 (段譽十回)

青衫磊落險峰行,玉璧月華明。馬疾香幽,崖高人遠,微步觳紋生 。

誰家子弟誰家院,無計悔多情。虎嘯龍吟,換巢鸞鳳,劍氣碧煙橫 。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第二卷:蘇幕遮 (段譽蕭峰合十回)

向來痴,從此醉,水榭聽香,指點群豪戲。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昔時因,今日意,胡漢恩仇,須傾英雄淚。雖萬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門,絕壁無餘字 。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第三卷:破陣子 (蕭峰十回)

千里茫茫若夢,雙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許約,燭畔鬢雲有舊盟。莽蒼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蕩寇鏖兵。草木殘生顱鑄鐵,蟲豸凝寒掌作冰。揮灑縛豪英 。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第四卷:洞仙歌 (虛竹十回)

輸贏成敗,又爭由人算。且自逍遙沒誰管。奈天昏地暗。斗轉星移,風驟緊,縹緲峰頭雲亂。

紅顏彈指老,剎那芳華,夢裡真,真語真幻。同一笑,到頭萬事俱空,胡塗醉,情長計短。解不了,名韁系嗔貪。卻試問,幾時把痴心斷 。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第五卷:水龍吟 (蕭峰、虛竹、段譽合十回)

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王霸雄圖,血海深仇,盡歸塵土。念枉求美眷,良緣安在,枯井底,汙泥處。

酒罷問君三語,為誰開?茶花滿路。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露。敝屣榮華,浮雲生死,此身何懼?教單于折箭,六軍辟易,奮英雄怒 !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第一首用《少年遊》,寫的是年輕公子段譽出入江湖的奇歷。第二首《蘇幕遮》,轉入喬峰的故事敘述,其中涉及“胡漢恩仇”,而“蘇幕遮”三字,正是胡語,為西域舞曲,暗與本事相符。第三首《破陣子》,寫喬峰追蹤帶頭大哥和大惡人不遂,由中原返回遼國,後助耶律洪基平定南院大王之亂的經歷。此調拗怒激越,又是寫軍情,不論題材內容或聲情,也正是合適。第四首為《洞仙歌》,洞仙歌一調,極為清淨幽渺,此部又以虛竹為主角,其經歷更為匪夷所思,兼及逍遙派往事,奇幻飄渺,正是洞仙歌的本色。末首為《水龍吟》,前事各種冤孽情由,盡皆在此部收束,《水龍吟》一調,清壯頓挫,兼有鬱勃言之不盡的聲情,用在此節,也是頗為合適的。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但是可能有人會問,這《天龍八部》只有五部,為什麼叫“八部”,那三部去哪裡了?

其實這個問題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的開篇就已經解釋過了,大體就是這麼回事:

天龍八部,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金庸先生用“天龍八部眾”象徵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和芸芸眾生,表面上和小說絲毫沒有關係,但是其實卻是極其契合小說的主旨的。

《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為何要叫“八部”?其他三部去哪了?

比如喬峰天人,當為八部之“天”(即帝釋天)。且天人死前有五哀,喬峰正是哀莫大於心死。段譽出身龍脈,當為八部之“龍”。虛竹接掌靈鷲,振臂天山,以宅心神技統領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諸魔,使之棄惡從善,殲敵保國,是為夜叉。

現在大家知道了為什麼《天龍八部》明明只有五部,卻為什麼叫八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