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俠氣十足的皇帝劉邦,和信陵君的不解之緣,用俠氣吸引跟隨者

劉邦的定位一直是布衣皇帝,而且人們對劉邦的評價常常伴隨無賴二字,但這一無賴非我們之後所理解的無賴。無賴一詞本身就出自劉邦的自述,在《高祖本紀》裡劉邦回憶自己的過去,對自己的老父親說自己年少的時候常被說無所依賴,現在看看我的家業還比得上哥哥們嗎?所以這其中有著自嘲的意思,而且表達的也不是市井流氓含義,而是說無事生產,沒有賺錢的經濟來源而已。

俠氣十足的皇帝劉邦,和信陵君的不解之緣,用俠氣吸引跟隨者

劉邦劇照

劉邦其實一直對自己的要求就很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劉邦年少時不事生產,非要成一個無賴的原因。劉邦年輕時期的偶像是信陵君,信陵君的定位一直是遊俠之首,更是戰國時期四大公子之一。而兩人是同一個時代的人物,更加深了劉邦對這一個傳奇人物的期待。

劉邦年少時期的經歷很少,只能從其他人的傳記記載裡去探尋到一些蛛絲馬跡。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人就是盧綰,盧綰和劉邦的關係很鐵,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發小知交。兩人之間還有著一段奇妙的緣分,原來高祖的父親和盧綰的父親本身就是好朋友,後來兩個孩子也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俠氣十足的皇帝劉邦,和信陵君的不解之緣,用俠氣吸引跟隨者

劉邦發小盧綰

到了兩個孩子讀書時期,又是臭味相投,盧綰凡事都是聽從自己的這位好大哥劉邦的,所以說也是結下了世交情分。等到了青年時期的劉邦就開始成為一個熱血少年了,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而踏上腳步。劉邦的老家是在沛郡,此地正好是當時楚國和魏國交界的地區,所以對魏國的信陵君事蹟算是有著可靠的一手資料,至少也是知道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俠氣十足的皇帝劉邦,和信陵君的不解之緣,用俠氣吸引跟隨者

信陵君

事實上劉邦的確是對信陵君十分看好,劉邦本人對信陵君也是崇拜不已,在劉邦年邁時期,討伐英布之後路過了大梁。這時候劉邦親自去祭拜了信陵君墓,而且感受到自己恐怕也時日無多,就特地給信陵君留下了五戶人家,要他們在這裡為信陵君守墓,更是要世世代代的供奉信陵君。事實上劉邦的感受很準確,就在這一年劉邦去世。

俠氣十足的皇帝劉邦,和信陵君的不解之緣,用俠氣吸引跟隨者

劉邦

之所以提到這麼多劉邦和信陵君之間的緣分,其實也是想要表達劉邦是屬於戰國末期到秦初期的一個特殊分子,一個渴望成為遊俠的少年。劉邦自己也確實親自實踐過遊俠的滋味,在信陵君去世之後,劉邦做過一段時間張耳的門客。張耳曾在信陵君門下,在信陵君去世之後也就離開去了外黃,和當地的一個富翁孫女結婚,接著就是開始招攬門客。這時候劉邦就來到了張耳這裡,並且一連住了好幾個月。

在這之前要先了解下游俠的身份,在過去這是一種威脅到社會穩定的角色。但同樣這是過去平民想要出入仕途的一種另類方式,所有在戰國時期聽說過的平民發家,幾乎都是來自於門客這一渠道。比如趙國的毛遂,毛遂是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一直以來都是默默無聞。但時候來平原君去說服楚王的時候,毛遂自己舉薦了自己,也就留下了毛遂自薦的典故。

俠氣十足的皇帝劉邦,和信陵君的不解之緣,用俠氣吸引跟隨者

毛遂

最後毛遂用自己的出色表現,為自己賺到了地位,同樣擺在自己面前的張耳也是過去的門客,不一樣是成了外黃縣令嗎?故而說在沒有選拔人才制度的時期,想要出入頭地還真的就這有這一種做法。因此對劉邦的理解就不能稱之為他是懶惰成性了,而是劉邦志向遠大,只是當時無人能夠理解罷了。

俠氣十足的皇帝劉邦,和信陵君的不解之緣,用俠氣吸引跟隨者

韓信

之後的劉邦其實也是一直秉持著遊俠的風格,可以說是一個俠氣十足的君王。比如當時張良在劉邦的身邊,項伯勸說張良趕緊離開,這時候張良還是韓王的臣子,但張良還是以“亡去不義”的理由回絕。同樣的還有韓信,在蒯通勸說韓信自立為王的時候,韓信的回答是什麼呢?是劉邦把自己的車給自己坐,把自己的衣服給自己穿,把自己的食物給自己吃,這怎麼能夠背叛呢?這種氣息就非常江湖,也是當時所流行的遊俠主義。

自然劉邦本人也是主要核心,試想要是劉邦不夠俠義精神,那麼為什麼張良不願意棄之而去,韓信為什麼到了能夠背叛的時候,不選擇背叛?想必也是因為這一方面的精神魅力。而且當時社會的風氣也充滿了遊俠精神,比如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麼江湖的話,不也是當時的一種風氣體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