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週末故事】小狗媽媽:我的心裡住著20個孩子的第二位媽媽

01

“小狗媽媽,你看今天老師獎勵我的小紅花。”

“小狗媽媽,我和你說說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小狗媽媽,我這次考試考的不好。吃飯的時候,爸爸打電話把我罵了一頓,我好難過。”

……

這樣的對話常常能在兒童服務站的晚間作業輔導時間聽到。

被孩子們調皮稱為“小狗媽媽”的正是苟小蘭。她很喜歡這個外號,因為這代表了孩子從心裡接受與信任她。

苟老師說,自己就像是服務站裡20名孩子的第二位“母親”。在家庭、學校環境外,用心關愛每一位孩子的心理狀態,注重讓孩子們在站點享受到學習和生活的快樂。

【週末故事】小狗媽媽:我的心裡住著20個孩子的第二位媽媽

照顧20多個留守兒童,兒童服務站的工作讓苟小蘭倍感壓力。她不僅每天兢兢業業,認真備課,還會思考應該採取什麼方式能讓年齡段不一樣的孩子喜歡學習並掌握所學知識;希望能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喜好和認知現狀等實際情況,更好地因材施教。2020年內,她家訪了38次,開展心理輔導20次,主動加班服務時間300小時,獲得了家長的一致好評和縣教育局領導的讚譽。

02

開朗善良的苟小蘭自己本身也是一對兒女的母親,也曾因和孩子分離而痛哭崩潰過。

幾年前,苟小蘭從甘肅來到北京打工。因為女兒無法滿足北京的“六證齊全”就讀要求,無奈只能由奶奶帶回老家上小學。這也是苟小蘭與女兒的第一次分別。即使萬般不捨,但為了能讓剛確診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2歲小兒子在京接受康復訓練,她只能把女兒送上返鄉的列車。

“那段時間太難了,我捏著兒子的下巴,教他發音。眼看別的孩子幾天學會了26個拼音字母,自己的孩子卻還是沒學會說‘a’,嘴都磨破了,邊哭邊練。”兒子哭,苟小蘭也哭。她不僅要承受照顧自閉症兒子的艱難,遠在老家的女兒也因為缺乏陪伴,漸漸疏離自己。

在女兒要上二年級的時候,老家的奶奶無法繼續照顧她。兒子在北京上幼兒園也碰了壁。苟小蘭心一橫,給兒子辦了退學,自己也辭了職,從北京回到老家,回到女兒身邊。

“剛回到老家,我半個多月沒有出門,因剛到新環境不適應而頻繁暴躁的兒子,對自己愛理不理的女兒,讓我突然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生活在一層層陰霾中艱難行進,在一個氣壓很低的午後,暴雨終於伴隨著雷電瓢潑而至。苟小蘭的兒子走丟了。

那天具體是怎麼過去的苟小蘭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小區裡到處都是來幫忙的警察。她一邊焦急地找鄰居們詢問線索,一邊還要安慰因擔心而痛哭的女兒。雖然沒過幾個小時,但兒子的情況讓她不得不做著最壞的心理準備。

夜幕降臨,怕黑的兒子怯生生地回家了。他跑到附近樓的屋頂上去了,苟小蘭抱著孩子幾乎已經哭不出來。

那次以後,苟小蘭和女兒長談。她告訴女兒,媽媽再也不會離開你了,不要害怕。從那以後,苟小蘭也更注重用平等的方式和女兒交流,母女倆的關係慢慢修復。女兒也會主動牽起弟弟的手,對苟小蘭說:“你是我們的‘大媽媽’,你不在的時候,我是弟弟的‘小媽媽’。”

【週末故事】小狗媽媽:我的心裡住著20個孩子的第二位媽媽

“我的心情會影響孩子的心情。”苟小蘭深知自己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母親。她認識了很多社群裡的其他家長,有了朋友,情緒有了出口,心情穩定了許多。

偶然的一次機會,朋友推薦她到壹基金兒童服務站做志願者,隨著對服務站工作的熟悉和了解,看到每天放學後,20多個孩子成群結隊來到服務站,寫作業、遊戲、談天說地,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為這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做更多事情。2020年,苟小蘭主動申請成為了站點的專職老師,把自己照顧和教育孩子的心得和經驗,用在社群裡數十個留守兒童的身上。

【週末故事】小狗媽媽:我的心裡住著20個孩子的第二位媽媽

苟小蘭有時也會帶著自己的小兒子去服務站,“剛開始是不願意去的,人多的時候他總是縮在角落。逐漸熟悉之後,他也知道了這個地方沒有威脅,是安全的、快樂的地方。現在對他說‘走,去兒童服務站吧’,他會慢慢穿好衣服,拿起鑰匙,跟媽媽走到服務站,幫媽媽開門。”

苟小蘭很享受與感激有兒童服務站的平臺,能讓她成為這麼多孩子的“小狗媽媽”。“我想在這條公益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陪著孩子們一起成長。”

【週末故事】小狗媽媽:我的心裡住著20個孩子的第二位媽媽

壹基金以“盡我所能、人人公益”為願景,專注於災害救助、兒童關懷與發展、公益支援與創新三大領域,是5A級社會組織,連續九年保持資訊公開透明度滿分。感謝壹家人支援,歡迎壹家人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