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身為家長,你是否曾經問過孩子:

你最想學什麼?”

問孩子的時候,其實這個問題也在困擾著你。

因為作為家長,最焦慮的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該如何幫助他們學習有用的知識,讓他們更好得長大。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但在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回答,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培養“雞娃”,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上名校、輔導班,學習計劃塞得滿滿的。

但在新聞報道中,我們卻看到了這樣的悲劇:全職家長耗盡心血培養出的“雞娃”終於考上名校,即將出人頭地,最終卻選擇了自殺。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局面?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他們的興趣和意願被打壓、甚至忽略了

一個孩子曾經這樣說:“最想學唱歌跳舞,學校的課都不想學,因為不快樂”。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還有一些教育人士認為,

學校並不足以提供孩子長成大樹所需的全部養分。

英國作家尼爾·蓋曼就曾經在《睡魔:好心人》中列出了一張關於“學校不會教孩子的東西”的單子。

他寫道:

“他們不會教你怎麼愛一個人。

不會教你怎麼做一個名人,怎麼做一個平凡人。

他們不會教你怎麼富裕、怎麼貧窮。

不會教你怎麼理解別人腦子裡發生的事情,也不會教你對一個瀕死之人說什麼。

他們不會教你值得知道的事情”。

但是,

完整的人格、自我認同的建立、愛自己和愛他人的能力,恰恰是讓孩子真正成人的至關重要的部分。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樂升王國》劇照

而緩解育兒焦慮的方法,

就是把成長和學習的時間真正交給家長和孩子自己。

在親子共處的過程中,做到美國教育學家大衛·博金斯提倡的那樣,“去尋找對孩子來說真正有意義、有關聯,熱情投入的東西”。

0/1

“標準答案”之外,

發現屬於孩子自己的成長方式

為了緩解家長們的育兒焦慮、開發孩子成為獨一無二個體的潛能,

《三聯生活週刊》打造了適合9-16歲孩子學習的雜誌——《少年》。

希望透過“三聯”一直保有的深厚人文底蘊和優質原創內容,讓家長和孩子在親子共讀和講述的過程中,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廣闊的成長天地。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少年》的作者都是各個領域的資深人士

,有《三聯生活週刊》深耕兒童教育領域多年的資深主筆陳賽、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苗千、北大心理學博士陳祉妍、兒童小說作家程瑋等等。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但他們不會故作權威,

而是用孩子的視角,講啟發性話題。

比如用“貓咪成為歷史學家它們會如何書寫歷史的角度”,來講述貓的進化:

“貓咪歷史學家大致可以做出合理的推測,它的祖先們是主動選擇了以親近人類作為生存策略。如果一定要說‘馴化’,那麼,它們是自己‘馴化’了自己,並藉此攻陷了人類的心”。

用“所羅門王透過指環跟動物交談”的傳說來引入自然科學領域,啟發孩子自己探索森林裡的奧秘:

“所羅門王可能是極聰明,也可能極笨,這點我不敢說。照我看來,需要用魔戒才能和動物交談,未免太遜色了一點。活潑潑的生命完全無需藉助魔法,便能對我們述說至美至真的故事。”

……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少年》2020年8月刊內頁▲

雜誌的內容也十分豐富。

它不侷限於講某個領域,而是涵蓋心理、藝術、哲學、歷史等諸多方面。

不僅開發孩子的不同興趣,也包容孩子成長過程中所有的好奇、不安、未知和疑慮。

《少年》中的每個欄目都經過深思熟慮的構思,分為思考、新知、專題、閱讀、專欄等板塊。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每個版塊都別具探討價值和啟發性,它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學會怎麼去愛:

《愛情是什麼?》

《世界上為什麼會有邪惡?》

《如何跳出自己的視角?》

……

幫孩子認識自己、探索世界:

《中國人從哪裡來?》

《這個世界有多老?》

《時間有多深?》

……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鼓勵孩子去探尋未知的領域、拓寬想象力:瞭解海洋、火星、貧民窟、古文明……

“早就聽說貧民窟是世界上最為骯髒、破敗、危險的地方之一……垃圾堆積如山,一排排骯髒不堪的鐵皮棚屋,每間屋子住著七八個人;骯髒的水溝被垃圾徹底阻塞填滿。但是,在那個車窗外的世界裡,人們的嘴角卻帶著笑,那種彷彿生來就有的、天真無邪的、不帶修飾的笑容。為什麼在這樣的生活中,仍然有笑的能力呢”?

——《在孟買最大的貧民窟,我放下對這裡所有的偏見》

它也希望孩童能提前認識成年人的世界,去了解權力、不同的職業都在做什麼。

幫他們應對成長和心理變化帶來的焦慮不安,比如如何化解孤獨、認識自己的情緒……

焦慮之下,有些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替他們選擇了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這本雜誌就像一個知識淵博又體貼包容的朋友。

他不講大道理,而是一直陪伴他們去觀察、去思考。

只待少年長成,建立強大的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之後沿著什麼方向前行?這個選擇權,最終會放心地交給少年自己。

0/2

三聯專業團隊

打造 “親子共聽 ”新方式

《少年》紙質刊上線以來,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僅第四期印量就突破了15萬冊,這對於一本新刊而言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成績。

為了滿足家長和孩子多元化的生活場景需求,

三聯團隊又在中讀APP推出了《少年》雜誌有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