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為什麼孩子會故意激怒家長?

如果我們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方向,就必須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否則,我們幾乎難以改變他們的行為——魯道夫 德雷克斯

5歲的東東在畫畫,媽媽坐在對面用電腦辦公。東東說:“媽媽,我口渴了,給我倒水!”媽媽放下工作給他倒好水。沒過2分鐘,東東說:“媽媽,我的橡皮找不到了!”媽媽抬眼一看,橡皮就在東東胳膊肘旁邊,就拿給他,繼續工作。過了一會兒,東東又說:“媽媽,我要一張新的紙,你去拿紙!”媽媽終於不耐煩地說:“不要一直喊媽媽,媽媽在工作,你自己去拿!”

沒過幾分鐘,東東開始用鉛筆敲桌子。“別敲了!好吵!安靜點!”媽媽生氣地說。

一會兒,東東又開始用腳踢桌腿。“我說過了,不要再製造噪音了!聽懂了嗎?”媽媽又開始訓斥。

“No,我不聽你的!“東東扯著嗓子喊。媽媽一下子站起來,火冒三丈,朝東東屁股打了一下,並大聲咆哮:“你為什麼總讓我生氣!你為什麼不能安安靜靜、老老實實的畫一會畫呢?!”

為什麼孩子會故意激怒家長?

東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不斷“搗亂”,他根本沒法回答媽媽的問題。

然而,所有問題出現的背後必然是有一定的原因,找到原因就能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

孩子是社會的產物,他最強烈的心理動機就是希望有歸屬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於他有沒有歸屬感,這是他的基本需求。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獲得自己的定位。他會重複那些讓他感受到自身價值和歸屬感的行為,而放棄讓他感到不受關注和孤獨的行為——魯道夫 德雷克斯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東東“搗亂”行為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在

尋求歸屬感

。媽媽一直埋頭忙著工作沒有關注到自己,這讓東東感到很氣餒。

感到氣餒的孩子常常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透過得到”過度關注“來尋求歸屬感。

東東的行為都在

無聲

地說:”媽媽,看我!跟我說話!抱抱我!關注我!不要只顧著看你的電腦!我可不是你對面的空氣!”

有的孩子會有可愛的方式來尋求得到大人的關注,如果可愛的方式得不到關注,那麼尋求“過度關注”的孩子便會不知覺的用各種

惱人

的方法。比如:找到各種方式讓一家人為他忙前忙後;哭哭啼啼、哼哼唧唧,就是不配合;故意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等著你催他;故意做不好事情,或者故意做錯事情,引起你的關注等。

這樣的孩子有一個

錯誤

的觀念“

我需要被看見,不管以哪種方式

!”在他們心裡雖然他們的”搗亂“行為會迎來爸爸媽媽的呵斥或咆哮,但他們至少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而如果家長每次對於孩子尋求過度關注的行為妥協或讓步時,這就相當於在增強他的錯誤的觀點,

即讓孩子認為自己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找到自己渴望的歸屬感。

面對孩子”搗亂“或故意激怒家長的行為,如果家長了解並能識別出孩子是在尋找他渴望的歸屬感時,那麼問題的解決辦法就不是對著孩子一頓咆哮或者打幾下屁股了。

如何避免孩子尋求過度關注而採取錯誤的做法呢?

答案是:當孩子不能達到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時,他們就會重新考慮,選擇新的方式。

當孩子尋求過度關注時,家長可以不對他的要求妥協。

在他試圖透過”搗亂“激怒家長時,保持理智和平和,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孩子知道關注不是靠錯誤的行為帶來的。

每天留有一段你和孩子的“專屬時光”。

在這個時間段裡,孩子能得到你全部的關注和陪伴。你可以和他一起讀繪本、做遊戲、運動、聊聊天,或者就簡單的抱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讓他知道他不需要做什麼事情來吸引你的關注,你原本就關注他,而且會一直愛著他。

當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後,他便會精力充沛地去做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再以錯誤的方式尋求過度關注。

為什麼孩子會故意激怒家長?

歡迎點贊和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