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喜歡孫儷,大概是從很多年前看《幸運像花兒一樣》的電視劇,後來關注她的微博,看她記錄下和倆娃的日常,和鄧超的幽默搞怪,還有就是娘娘分享的養生大法、練習瑜伽和普拉提。

在抖音上看到這段小影片,簡直說出了同為偏頭疼的我的心聲。

這兩年因為自己常看中醫書,分享一些養生理念,就有一些留言說,小莉要從育兒號變成中醫號啦,有時候也寫寫心理學,又有人說,這個號要變心理號了。

其實我從來沒有給自己定位究竟是育兒、心理或是什麼,只是最早開始寫的時候,自己關注和喜歡童書,就起了這個名字。

後來又陸續研究PET溝通法,喜歡中醫,心理學、跑步、瑜伽,常常翻看這些書籍,就會寫寫讀後感、分享自己在這些領域的體會。

我想,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孩子慢慢長大,我也在不斷地成長,我關注的領域也會慢慢轉變。

那些希望我一直持續分享童書或者育兒經驗的親可能會失望了哈,我只能真實地表達此刻的自己,將來的我會怎樣,會不會成為催眠治療師,園藝師甚至開始倒騰廚藝,分享美食,我也不知道。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歪題啦,回到開頭,我想說,我也和娘娘一樣,也是因為自己身體不舒服,才慢慢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調整過去的心理模式。

最近看到原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的抗癌事蹟,也深深觸動了我。

這位記錄下改革開放風雲變遷的的資深時政記者,在2007年被診斷為肺癌晚期,醫生篤定他只能活不超過3個月。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之後他瘋狂地查閱各種資料,發現了很多癌症治療的現狀,比如醫生只看檢查結果不看人,患者花重金,排隊等了很久所謂的“專家會診”也就三分鐘。

也瞭解到,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三分之一是被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死於癌症本身或併發症。

他也不是一味拒絕手術,在腫瘤切除之後,他拒絕了化療,因為資料表明,化療僅僅將治癒率從60%提高到了62%。

他選擇了相信自己身體的力量,把性命託付給自己,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

比如,每天走路5公里,從不間斷,5年走了8000公里,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忙碌,在適量的工作之餘,他開始享受在湖邊踏青,在林間散步,停下來享受陽光,每天最重要的就是吃喝拉撒睡。

5年後,他康復了,並寫下一本書《重生手記:一個癌症患者的康復之路》,記錄自己的抗癌感悟,在書中他說:

癌症只是一種慢性病,開啟健康之門的鑰匙在我們自己手裡,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擁有強大的自愈力。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對癌症患者來說,我們必須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拒絕那些不應當接受的治療,主動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康復之路。

病痛,是身體的吶喊,而身體,是我們最忠實的夥伴。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生活在節奏繁忙的大都市,我們都像是一臺高速行駛的列車,只顧著拼命向前,很少停下來看看輪胎是不是磨損了,動力還夠不夠,也因為巨大的慣性,列車很難停下來。

於是,有些人是身體出現了狀況,有些人是婚姻觸礁,還有一些是因為孩子的教育碰到了困難,

總之,生命有千百種方式來提醒你,是時候調轉車頭,慢慢走向原點。

在那裡,有一個本來的你在等你,等著你去擁抱它,迴歸一顆本真的初心,敬畏自然、熱愛生活,迴歸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天地、自然為伴,不再被慾望所裹挾,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月初的時候回西安參加小姑子的婚禮,順便去終南山徒步,在民宿主人的帶領下,拜訪了幾位長年隱居在山上的隱士。

其中一位慕白先生住在山的最深處,我們爬了大半天的山才來到他隱居的山洞,這位知識淵博的北大學子在經歷複雜世事後,看透紅塵,隱居山上多年。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慕白先生山洞門口望出去的風景

他一兩年才下一次山,背一些米麵類的必需品,平時每天自己種菜,土豆,紅薯這些,基本上自給自足,除了幹農活,平時他會打坐練功,閒時爬山走路,喝茶聽風。

讓我訝異的是他的精神狀態,快60歲的人看上去像三四十歲,嗓音洪亮,雖然平時可能幾個月都見不到一個人,但和拍爸討論起歷史地理來,又滔滔不絕,文采飛揚,還寫得一手好字。

他住的石洞門上就掛著他自己寫的對聯,“看山看水看紅塵,品風品雨品寂寞”,完全不像想象中蓄著長鬍子、寡言高冷的隱士。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去隱居,但近距離地接觸這位慕白先生,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原來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可以如此簡單,如此平靜安寧。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這幾年,我也比以前少買衣服、鞋子,也不太去商場、超市,人多的地方就恨不得逃離,這樣無形中花費減少了很多,真正買回家,用起來的東西不多,但都很有品質。

我常常在一家活力農耕農場買蔬菜,活力農耕採取比有機更嚴苛的種植標準,買多了農場主也認識了。

有一次和他抱怨最近農場的菜選擇太少了,天天那幾樣很容易吃膩,他說因為蔬菜不打任何農藥,菜都被蟲子吃光了。

“我也可以用很多農藥,種出很多菜,賣得很便宜,可既然選擇了活力農耕,就決定現階段,我沒辦法讓很多人滿意,但這是值得的”。

那一刻,很感動,其實任何事背後都是一樣的邏輯,作為公號狗,追追熱點,製造焦慮,寫出爆款,的確能吸引眼球,但那樣的內容看完了也就到此為止。

我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點滴感悟,也許很個人化,也許沒有多少轉發,但我相信那些真實流淌出的東西,即使只能觸動和改變一個人,那它就是有意義的。

去終南山探訪隱士,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簡單

當我在追熱點的時候,我就像一隻被蒼蠅拍追著跑的無頭蒼蠅,到處亂竄,當我靜下來,我手寫我心的時候,我是在主宰自己,這種從容地表達本身,對自己就是一種療愈和愛。

都說要愛自己,可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愛自己是想買什麼就給自己買,凡事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嗎?

我想,愛自己首先需要我們能停下來,審視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需求是什麼?

你整天孜孜以求,拼命工作,是不是隻是想證明自己工作能力很強,很棒,你盡力帶娃,是不是想證明自己是個好媽媽?證明這些才說明自己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

你千辛萬苦想得到的,不過是他人的肯定和愛。

我的催眠老師斯蒂芬吉利根博士曾經說過一段話。

以前,我以為不喜歡我的人是因為他們不瞭解,不瞭解我有多好,只要他們足夠了解我,就會喜歡我。

於是,我努力做很多事情,試圖向他們證明我自己,可後來,我才知道那些不喜歡我的人,也是瞭解我的人,知道這一點,剛開始很失落,但同時也是一種解脫。

因為那些不喜歡我的人,他們也不喜歡自己。

知道這個真相後,我終於可以放下討好他人,開始學習聆聽和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療愈自己,為自己而活。

榮格說:人生的前40年是為別人而活,後40年要為自己而活。

當我這樣寫的時候,常有留言說,為自己活,誰不想呢,可40歲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中年危機的時候,可人生又有什麼時候是風平浪靜呢?

但生命不能一直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風雨為友,雨中起舞。

親愛的,走自己的路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