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北大教務部副部長秦春華:少年班是天才之路還是苗助長

北大教務部副部長秦春華:少年班是天才之路還是苗助長

(作者系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兼招生辦公室主任 秦春華)

不少知名的中學校長和我聯絡,希望和北大合作,共同建立針對“天才兒童”早期培養的“直通車”班。中學從初中甚至小學選定一批優秀的學苗,不經過中考和高考,經選拔測試後直接升入北大。認真研究中學校長提出的各類合作方案,我總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看上去特別像前些年流行過的“實驗班”和“少年班”。關於“少年班”究竟是“天才之路”還是“揠苗助長”的爭議,譭譽參半。

教育自有其規律性。每一個教育階段都有相對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教育的本質並非教給學生一些“知識”——

知識總是處於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之中

——而是透過傳授“知識”,學生們能夠掌握

思考問題的“方法”

,從而獲得

解決處理問題的“能力”

,使自己逐步走向

“本真的我”

,不斷提高生活的品位和格調。這些東西遠比分數和知識重要得多。

北大教務部副部長秦春華:少年班是天才之路還是苗助長

教育除了追求效率之外,還必須兼顧公平,特別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直通車”班的要害在於,當前中國社會對於公平問題極為敏感和脆弱,貿然實施“直通車”班將可能引發更大的社會矛盾和信任危機。

有一篇文章流傳甚廣。文章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個僅僅擁有8500萬人口的國家,卻貢獻了超過6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作者認為,這是因為德國憲法禁止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禁止開展“天才兒童教育”和“貢獻了最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二者之間是否一定形成因果關係,雖然不能因此而輕易就得出結論,但它們的確都是無法否認的事實,而且同時為真。

我始終認為,學校不是工廠,教育不是生產工業品,按照統一的模子進行澆鑄和裝配,大批次生產出同種型別的產品。教育更像是種樹,學校更像是花園或者果園。就教育而言,我們應當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和更大的選擇自由,讓優秀的孩子自然地湧現,而不是一開始選定一些所謂的“好苗子”,然後進行重點培養,不斷催肥。那樣的話,既毀了選定的樹苗,也斷送了其他潛在的好苗子。

在教育問題上,我是一個保守的自然主義者。人生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一個人能夠成長為傑出人才,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小機率事件

。對於人才培養而言,我不太相信有目標的預設。有意識的設計,有計劃的培養,那是工業化生產的特點,不是在做教育。那些先天條件並不優越、甚至歷經挫折和磨難、卻始終胸懷遠大理想不懈堅持的人最後脫穎而出,成長為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靈魂人物。歷史上這樣的經驗教訓不勝列舉,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研究。

北大教務部副部長秦春華:少年班是天才之路還是苗助長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週刊網,作者系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兼招生辦公室主任 秦春華,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