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文丨

優寶

不少雙職工家庭都會把帶孩子的問題拋給一方的父母,老人家願意、父母也省心。

但這也讓不少媽媽生出了這樣的擔憂——

寶寶從小就跟老人親近,和父母卻日漸疏遠,這可怎麼辦?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這種擔憂也在一些家庭中逐漸升級為現實,孩子一和自己在一起就鬧騰,甚至就連想抱抱他,也會哭著喊著要姥姥/奶奶抱,婆媳關係也逐漸滋生出裂縫。

難道孩子真的是誰帶就會和誰親嗎?

所以,愛會消失的對嗎?

很多人認為,等孩子長大了,跟自己自然就親密了,但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

19世紀,精神分析學家勒內·施皮茨,跟蹤拍攝過一群沒有媽媽照顧的嬰兒:由媽媽照顧三個月後,一群嬰兒改為育嬰園的護士照顧。

實驗結果顯示:這些孩子普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的反應遲鈍,有的情緒低落,施皮茨認為,護士照顧嬰兒只是在履行工作職責,因此並未和嬰兒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這種“缺愛”的情況下,依戀關係就會消失。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他又做了另一組實驗,這次將嬰兒該由家庭的其他養育者,比如爺爺奶奶照顧,為期一年。

這些照顧者,同樣對孩子充滿愛,並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實驗結果一目瞭然——這些孩子會把對媽媽的依戀關係轉移到養育者身上。

施皮茨也由此得出了結論:

嬰兒對媽媽的依戀關係是會消失或轉移的,同時,錯過的依戀關係是不可逆轉的。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科學界普遍認為,2歲以前是嬰兒與成人建立依戀關係的關鍵。

0-2

個月是無意識依賴期:誰抱都行

新生兒階段的寶寶對於撫養人沒有明確的認識,所以這個階段的寶寶對人不挑,誰抱都行,只要能滿足他們的基礎需求,就萬事大吉。

3-6

個月是初步依賴期:能夠認出撫養人

這個階段開始,寶寶有了初步的心理要求,雖然不能夠明確的表達需求,但是會用哭來與人溝通。

這時候,對於經常照顧自己的人有了初步的認識,開始認定自己的撫養人。比如媽媽透過身體接觸,情感交流,對孩子的及時迴應來建立依戀關係。

但當媽媽的角色被其他養育者代替,孩子的情感依戀自然全盤轉移到其他養育者身上。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7

個月-2歲是建立依賴的關鍵期:對撫養人會特別依賴

這個階段的寶寶從初步關係過渡到建立依賴關係時期,並認定了自己最依賴的人。不一定是付出最多的那一個,但是一定是給他陪伴最久的那一個。

之後也有心理學家對2歲後寶寶的依戀發展進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他們發現寶寶會在2歲後,隨著語言能力的發展、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進入一個重新建立依戀關係的階段,

而這一時期的寶寶生活圈子也在逐漸擴大,朋友、玩伴都在他們心中並悄然佔據了一席之地,但通常情況下父母仍是寶寶最依賴的人。

但對於那些和寶寶不太親密的父母,傷害的可也並不僅僅是依戀關係。

缺乏安全感的人生

演員章齡之,曾參加一場心理遊戲。

心理老師讓她在

“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好友”

中依次劃掉一個人,最後人生只能留下一人,她毫不猶豫地先劃掉了爸爸媽媽,然後劃掉好友,最後萬般不捨劃掉外公。

她很認真地說:“如果只能留下一個人,我要我外婆,我很愛她。”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章齡之的父母,在她一出生就去了日本,她是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的。

成人後她和父母的關係非常寡淡,就連結婚也沒經過父母同意。

章齡之向心理老師坦誠:

“我心裡有很多缺失,每次有什麼事,我一定要去外婆家,和她一起午睡,躺在她邊上睡一場,就像自己充電了一樣。”

這就是很典型的內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現,而這也讓章齡之心裡始終有股無處安放的怒氣,老公陳龍說章齡之像個刺蝟,和他溝通時,總用吵架這樣的彆扭方式。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這似乎也應驗了美國作家約翰·佈雷蕭曾在《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寫道的那樣:

如果在3歲之前,媽媽和孩子分離超過兩週,那麼孩子的被拋棄創傷將是不可逆的,孩子越小,心理就越脆弱,受到的傷害就越難以彌補。

我們總愛說愛孩子,願意為孩子付出生命,但其實,愛沒那麼沉重。

就比如陪睡,誰全心全意給他講個故事,睡前給他一個甜甜的吻,一個暖暖的擁抱,孩子能踏實感受到的,就是愛。

長輩再細緻,也終究比不上爸媽給予子女的愛。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但這或許也是很多職場媽媽的無奈,事業與家庭,丈夫與孩子,終究是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對此

優家教育創始人吳臻老師

曾給出過一些建議:

職場媽媽如何讓孩子和自己更親密?

1、不用擔心因為陪伴孩子時間少,孩子和我們不親,孩子天然喜歡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的人,因此建議媽媽們學幾個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親子游戲,以此來建立親密感;

2、在有限的親子時間裡,做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媽媽,用真情實感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而不是用誇張的言行去討好孩子;

3、處理好上班前的分離焦慮,要明確告訴孩子媽媽去上班了,而不是不告而別,給孩子造成被拋棄的恐懼。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壓力,請長輩協助養育也很錦上添花,但一定要盡力做到,孩子和長輩親,也和父母親。

“爸爸”和“媽媽”,是世界上最有愛的稱呼,也是最應該承擔責任的稱謂。

當孩子深情呼喚你時,至少把入睡時光留給孩子。

尤其在孩子1歲前,儘可能多的陪孩子睡,溫柔的把他入懷,為他哼唱歌謠,陪著他咿咿呀呀,在他夜醒時及時給予迴應。

如果實在做不到,那麼至少,趕在孩子睡前回家,給孩子一個甜甜的吻,一個暖暖的擁抱,一個充滿愛意的撫摸……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

對孩子多說一點甜言蜜語,就比如在睡前和孩子說一聲:“你是我最獨一無二的寶貝,晚安……”

對孩子來說,興奮或疲憊的一天結束,在睡前帶著父母深沉的愛意進入夢鄉,月光下,媽媽溫暖的懷抱,會是孩子一生甜蜜的記憶。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對待!

誰帶孩子跟誰親?錯過這些與孩子的親密階段再親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