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燈火之下》:你眼中的“乖孩子”,是他自己心中的痛

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每天只想在家裡“躺屍”

有時興高采烈,頃刻間又跌入黑暗的深淵

要麼整宿睡不著,要麼睡個昏天黑地

課業拖、家務拖,一切事情都被他拖死

話都懶得說,更別提跟人打交道或去上學

你的孩子出現了這種情況了嗎?

《燈火之下》:你眼中的“乖孩子”,是他自己心中的痛

看起來是“佛系”的生活習慣,其實是抑鬱症狀的表現。抑鬱症狀和抑鬱症不一樣,它是抑鬱症的前兆,也就是說,長時間處於抑鬱狀態的話,嚴重的會發展成為抑鬱症。

據調查,每五名青少年中就有一名會在某一時期被抑鬱困擾。

《燈火之下》的作者美國人凱蒂。赫爾利就是一名在青少年時期,飽受抑鬱症狀困擾的女孩,她沒有自信,害怕上臺講話,她害怕和別人打交道,她常常把自己關在屋裡……然而,她卻憑藉自己的“正面迎擊”,將抑鬱症狀態打散了,更成為了一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

《燈火之下》:你眼中的“乖孩子”,是他自己心中的痛

她在著作《燈火之下》中,詳細拆解了抑鬱症狀的7種不同表現,結合自己的親身實踐,總結出了方法,提出25個自助練習,為孩子們指出了主動走出抑鬱症狀的路。

一、你眼中的“乖孩子”,是他自己心中的痛

《小捨得》中,最乖的孩子是誰?

是歡歡嗎?不是,她一直可以享受著自己的愛好,在樂趣中成長。

是米桃嗎?不是,她是天生自帶“神力”,主動學習的孩子。

最乖的孩子,應該是子悠,明明喜愛的是足球,卻用自己的樂趣換取了媽媽的顏面。在媽媽變本加厲地施壓與責罵中,子悠抑鬱了。

他不愛與人交流,常常自己呆若木雞;他渴盼踢球的自由,假想出一個玩伴;他煩躁,拖延著寫作業……

起初表現的症狀,並沒有引起子悠媽媽的注意,直到子悠自言自語地對話,才知道他真的病了。

作為父母,我們一直給孩子灌輸“乖孩子”的理念,“你要做一個乖孩子”“你看姐姐多乖,你要多和她學學”“乖孩子才能有獎勵”,所以孩子們從小就學會了“看大人”,大人臉色一變,一定不說不動;大人不同意,一定不反駁;大人一生氣,一定不吱聲。

孩子是乖了,可是他們從此以後,沒有了“自我”,他們聽了太多爸爸媽媽的話,卻聽不到了自己的話。

《燈火之下》:你眼中的“乖孩子”,是他自己心中的痛

於是,自己與父母之間產生矛盾時,就容易造成抑鬱狀態。

很多孩子的抑鬱狀態是來自於父母的管教的。

所以,

作為父母,不要津津樂道於養育了一個“乖孩子”,他也可能是另一個子悠,用自己的“乖”打造了父母炫耀的資本。

二、想要“龍”“鳳”,還是想要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多數父母身體力行地踐行的準則。

可是,當分數、當高考不是唯一決定孩子一生的機會時,你還想逼孩子嗎?

當孩子被逼得出現抑鬱症狀時,孩子各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1、行為發生改變

曾經樂樂呵呵的小孩,當出現抑鬱症狀時,會少言寡語,不愛熱鬧,甚至直接回避了人群。

我老公的弟弟,原本是一個能言善辯的大男孩。因一次成績沒考好而受刺激後,整個人都變了。每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甚至連窗簾都要關上,他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此時,連交流都成了問題,難道作為家長還要逼他學習嗎?

2.情緒產生變化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抑鬱實質上是一種悲傷的情緒,但青少年在抑鬱時通常會感受到強烈的憤怒或易怒(或兩者兼有)。”

當孩子性情大變時,作為家長不要急於去責罵孩子,而是要查詢原因,可能是因為壓力帶來的抑鬱狀態而產生的情緒變化,它也是鑑別抑鬱症狀的一種方法。

《燈火之下》:你眼中的“乖孩子”,是他自己心中的痛

3.健康出現問題

抑鬱症會導致食慾不振、失眠或者多夢,這些對身體健康都是具有負面影響的。

而更嚴重是,很多青少年在產生這些症狀時,試圖用酒精、尼古丁甚至毒品去對抗,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產生了新的健康問題。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抑鬱狀態的變現特徵,在《燈火之下》這本書中,作者列舉了7種抑鬱症狀的變現形式:

情緒低落、無意義噶

學業繁重、壓力大

腦子裡盡是悲觀、消極的想法

莫名的憤怒

啥都不想幹,能拖就拖

自我懷疑人生、不想與人交往

不與信任的人求助

同時,作者在每種表現形式後面,還配上了自測試題,幫助讀者測試自己的目前的抑鬱狀態。

而作為家長,更要明白抑鬱症狀的影響,從而時時告誡自己,為人父母一場,我們要的不是成績,不是大學,不是面子,而是一個健康的孩子。

三、如何自救

“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就有希望。”

抑鬱症狀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一段時間或者某段時間處於抑鬱症狀中,但是,一定要自己能夠走得出來,出來了,它就像得了一場感冒,走不出來,就成為一場重病。

《燈火之下》的作者,在應對自己的多種抑鬱症狀時,主要採取了三種方式:

1、正念相對,積極動筆

正念相對,就是在意識到自己的抑鬱症狀時,不要回避,而是正面看著,用筆記錄下自己的每天遇到的事情,在記錄的過程中,讓自己能夠觀察與分析自己。

2。面向人,而非社交網路

很多人沉溺於社交網路,尤其是抑鬱症狀的人,但是,社交網路並不是真正的社交場地,往往只能給人帶來社交的假象,放下手機後,反而更加孤獨無助。所以,抑鬱症狀的人,要主動走出安靜區,與“人”直接交往,在交談與相處過程中,讓自己體會到別人的溫度,加強與別人的聯絡,讓自己不感到孤獨。

3。制定計劃表

網路上有一句話“忙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可是對於抑鬱症狀的人來說,他們往往不自覺地“等、靠、拖”,因此,為了讓他們忙起來,不拖延,抑鬱症狀的人要給自己制定計劃表,以此來加強時間的觀念,提高效率,從而用小成就、小成功增加抑鬱症狀人的信心。

《燈火之下》:你眼中的“乖孩子”,是他自己心中的痛

其實,真正的成功,並不是腰纏萬貫或者身居高位,而是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

因為,他們勇於去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所以對於抑鬱症狀者來說,他們都是一個潛在的強者。

但是,正如《燈火之下》中所說:“不斷地練習健康的應對策略是學習克服挑戰的好方法。”

當意識到抑鬱症狀時,一定要刻意練習克服的方法,從而讓自己和作者凱蒂。赫爾利一樣,走出抑鬱症狀態。

(圖片來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