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怎樣的母愛才恰到好處?

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怎樣的母愛才恰到好處?

究竟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她們有太多的不適宜做母親的缺陷,卻一般沒有得到子女和社會的理性認知,而掩蓋在母親之辛勞和氾濫之母愛的背後。

拿破崙說過:“民族的未來取決於它的母親。”

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怎樣的母愛才恰到好處?

我們今日值得提出一個問題:究竟怎樣的母愛才是好的?

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怎樣的母愛才恰到好處?

無論在過去或者在今日,做一個母親其實不需要過度的母愛。恰到好處的母愛就是做到理性與溫情的平衡。

一個人最初、最好以至一生的教師,便是自己的母親。

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怎樣的母愛才恰到好處?

恰到好處的母愛,不是容易做到的,後果尤其嚴重。因為,童年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終生。

做人母親,總是會遇到類似的兩難處境,其實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不過,如果沒有做好準備做一個恰到好處的母親的話,那麼常常會因為過度的母愛或者愚昧的母愛而誤了自己子女的一生。

女性因為她遺傳的母性,與子女有特別血肉相連的關懷和無私的體貼,所以母性可能會向兩方面發展延伸:一方面是清明高遠的知性,成為一個天生的教育家,是為“教育媽媽”;另一方面是發展了“過度母愛”,被母愛矇蔽了知性,而變成一個縱容包庇壞性格的“愚昧媽媽”。

多數情形是:天性的母愛並不能保證一個女子可以成為天才的“教育媽媽”,要做一個合格的母親(父親也是一樣),當然需要學習和研究,要有做準備的精神,這才是負責任的成年人。

而另一種,在當代中國,由過度母愛裡已經滋生出一種“過度教育”的母性,為了成功,母親成了不惜代價的強迫症源頭:

一個異化母愛 = 過度母愛 + 過度教育 + 愚昧母愛

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怎樣的母愛才恰到好處?

弗洛伊德說:“童年的經驗影響人的一生。”而你的經驗首先來自於你的母親。一個好的媽媽,她的愛心就是要用最有益而深遠的經驗影響你的一生,這就是恰到好處之“教育媽媽”的智慧。

蒙臺梭利指出:

成人雖然非常熱愛兒童,但在他的內心仍然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防禦本能,總擔心自己的安寧生活和財產被弄髒或打碎、被下一代破壞,所以會不自覺地阻攔兒童的活動,責罰孩子的糾纏或者過錯,這種防禦本能是一種缺乏理性和貪婪感的結合。

(《童年的秘密》,P87-89, 京華出版社,2002-6)

好媽媽除了寬容愛心之外,還要善用春風化雨的教育。需要“理性的沉靜”,即恰到好處的態度,在不動聲色中平等地引導,首先讓已經發生的事件不要成為強烈追究的“問題事件”,小心翼翼地保護子女的自尊心和養成他理智的沉靜,讓他從困境和打擊中解放出來。

“恰到好處”就是恰如其分的愛和教育,最後在不經意中使孩子獲得解決難題的成就感。

這需要一個母親要有多高尚的修養啊!

一個好母親貫穿其一生會有不同時期的“恰到好處”之表現。該放手的時候就必須剋制氾濫的母愛,讓人獨立自由是最大的造化。

如何做一個恰到好處的母親,始終存在著難以瀟灑對待的難題。

莊子有一個很好的觀念道理一直在中國沒有得到推廣: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大宗師》)

有多少母親是不合格的?怎樣的母愛才恰到好處?

看似無情,其實明智,合則兩害,獨立雙美。此之謂“恰如其分”矣。

“家庭”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一切人情文化圍繞著家庭這個中心一層層構建起中國文化模式。如果要有一個根本的破局,特別是要造就新一代的獨立自主公民,必須適當調整家庭關係。

在今日中國,家庭文化正在發生根本的變化。將獨立自由精神引入中國家庭文化的內涵,是更新的必由之路。年輕一代的獨立與不依賴,會同時生成老輩的獨立心性。一個新型的孃家與子女家之關係正在相濡以沫與相忘於江湖之間平衡著,關懷與放手,正是恰到好處的張力。

子女成家了,是另一個獨立家庭的誕生。過度惦記便是束縛。

各自有自己的生活模式,給對方多一點自由,距離才能產生和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