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成績不如意,請別甩鍋給“多動症”!

最近,很多媽媽都來留言抱怨,家裡的娃一刻都停不下來,不管的話擔心孩子出事,管得話身體吃不消。

累就罷了,更讓媽媽操心的是,孩子這樣動來動去,是不是有多動症,以後上學會不會影響成績?

孩子成績不如意,請別甩鍋給“多動症”!

對於孩子是否有多動症這件事,其實很多父母都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比如:

孩子平時看電視興奮起來,就手舞足蹈,走路又蹦又跳,是有多動症嗎?

孩子上課時好動愛講話插話,課間教室一刻也待不住,就想出去追逐打鬧,是否也是多動症?

的確,兒童多動症的發病率並不低(有報道稱大概在5%左右,即每20個孩子就有1個是多動症),它也確實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疾病之一 ,但生活中這個詞很多時候是被濫用了。

據報道,美國每年可能有約一百萬的兒童被誤診成多動症 。

還有些家長,內心無法接受孩子成績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就甩鍋給“多動症”。

而另一些家長呢,說自己孩子有“多動症”其實並不是擔憂,只是想秀一下自己娃有多活潑而已。

但這樣隨隨便便給娃貼上疾病標籤,是不利於寶寶身心發展的。

所以,“多動”≠“多動症”,大家在用“多動症”這個詞的時候,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啊!

孩子成績不如意,請別甩鍋給“多動症”!

很多家長就說了,是不是多動症不應該是由專業醫生診斷的嗎?為啥誤診率會這麼高?

這是因為,多動症雖然是一種病,但並沒有明確的特異性的臨床症狀,醫生下診斷時,很大程度上依賴老師和家長的反饋(而這些反饋都有侷限性,可能沒那麼客觀)。

總體來說,多動症和頑皮好動,有4點區別:

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他的軀體活動明顯比同齡孩子多、自控力差、不能安靜下來,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01

好動不分場合

多動症孩子的好動一般是不分場合的,而正常孩子是會分場合的。

比如今天上公開課,正常的孩子知道老師和家長都要來了,就會好好聽課、不再亂動,但多動症的孩子可能還是不會控制自己。

孩子成績不如意,請別甩鍋給“多動症”!

02

好動沒有目的性

正常好動的孩子,行為都是有目的性的,對他感興趣的事情特別關注。

而多動症的孩子往往沒有目的性,他的動作是很瑣碎的,比如上課的時候翻翻書包、摸摸橡皮、摸摸前面女同學的衣服領子、頭髮等。

03

好動的孩子,動作不協調

正常好動的孩子動作很協調,思維也很敏捷,沒有記憶缺陷,而多動症的孩子在這些方面有明顯的不足。

04

好動的孩子,有社會功能障礙

判斷一下這個孩子有沒有社會功能方面的障礙,比如學習上有沒有困難,和同齡的夥伴能不能正常交往,是不是做事總衝動、情緒不穩定。

如果孩子出現上面的情況,就可能是得了多動症。

但這個標準並不絕對,家長一旦懷疑孩子可能是多動症,一定要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找專業醫師做客觀的評估。

那如果寶寶確實不是多動症,只是好動怎麼辦呢?

孩子成績不如意,請別甩鍋給“多動症”!

01

讓寶寶多做消耗精力的戶外活動

首先要明確,兒童活潑好動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寶寶精力太旺盛,就讓他多做些消耗精力的戶外活動,比如爬山、騎車、踢球等運動。

02

弄清寶寶真正的喜好

如果寶寶在做某件事時注意力不集中,要先弄清楚他到底是注意力缺陷,還是隻是對現在正在做的事不感興趣,多找找寶寶的喜好。

比如你給寶寶讀詩詞時他沒啥興趣、不想聽,但也許你陪他玩積木他就能玩一下午呢!

03

放下手機,高質量的陪伴

我們之前講過,在陪娃的時候,爸媽的注意力會影響寶寶的注意力,所以在陪娃時,父母自己也要放下手機,專注陪娃別走神哦。

在寶寶自己玩的時候,也不要一會兒喂水、一會兒問問題去打斷他,這樣反而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孩子成績不如意,請別甩鍋給“多動症”!

寫在最後

越早識別,越早干預越好。多動症最佳治療期是3-10歲,進入青春期以後就不好治療了。

家長一旦有懷疑孩子有多動症,那麼就要去尋求專業人員的意見,在診斷過程中,家長要和醫生做好深入全面的溝通交流,讓專家更好的評估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