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文/晏硯硯

在中國民間文化傳統中,元宵節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對於元宵節的期盼,甚至會比春節還更熱烈。

在我的記憶中,元宵節是比春節更熱鬧的節日。因為春節注重的是家人的團圓,除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街上往往冷冷清清,人們都在互相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在家中聊天說笑,街上除了玩耍的小夥伴們,基本上沒什麼更有趣的東西。這些年因為禁放煙火,再加上電子產品的出現,街上便更不熱鬧了。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而元宵節不同,它是一種民俗文化,是人們走上街頭大張旗鼓地慶祝的節日。就像是在給慵懶的春節收個尾一樣,也像是給新的一年要進入正式的工作學習中去開啟一個好開端一樣,人們走出家門,熱熱鬧鬧地慶祝春天要來臨了,慶祝新的一年要開始了。元宵節帶來的喜慶實在是一年之中分量最重的一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的元宵節究竟是如何演變而來的吧。

一,

習俗由來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

上元節”

古人把正月十五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要舉行慶典活動。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元宵節的形成時間較長,據資料與民俗傳說來看,西漢時就已經比較重視元宵節了,正月十五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不過真正地成為民俗節日,卻是在漢魏之後。

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民俗活動(白天)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在不少地方,元宵節的活動都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不少地方白日的活動更為精彩,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非常懷念兒時的元宵節,能看到老鄉們自發地組織活動走上市中心街頭敲鑼打鼓,隔著幾條街就能聽到讓血液沸騰的歡樂聲了。

要是那天還沒過二月是最好的,時間自由,大早起地就跑上街頭去圍觀。不過就算是開了學也沒事,每到這天,我們往往只上兩節課老師就會宣佈放學,班裡一片歡騰聲響起,書包也不背了,騎上腳踏車就往市中心跑。等到了大橋那裡一看,已經擠得水洩不通了,等著看熱鬧的人把路兩邊擠得黑壓壓一片。我們便拼命往裡擠,想想都開心。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只可惜,這些熱鬧的節目,現在幾乎完全看不到了。

等到十點半左右,那緩緩的遊行隊伍就慢慢地走來了,他們走那麼慢,就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能看到。從隊伍一開始到隊伍結束,至少有一個多小時,一直要走到中午快吃飯了才能看到結尾。

我記憶中的活動專案主要有如下幾項:

舞龍燈

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華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踩高蹺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舞獅子

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舞獅子”始於魏晉,盛於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劃旱船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劃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扭秧歌

打太平鼓

三,傳統節目(晚上)

1,吃元宵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正月十五吃一碗圓潤潔白的元宵,有生活團團圓圓的象徵。元宵即“湯圓”,糯米粉做皮,內裡可放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各種口味,吃一口,甜味從唇邊一直潤到心底。

2,鬧花燈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吃過元宵,一家人和鄰居們一起去看花燈,一路上全是相識的人,邊走邊說真是熱鬧。到了花燈街市,大大小小的燈籠掛滿枝頭,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紅紅的燈火在暗風中搖曳,只希望這一夜可以長到永遠不結束。

描寫元宵節熱鬧的詩詞,讀了只覺得人又在花燈人影中穿梭,恍若從前。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 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花燈展示越來越氣勢龐大,花燈展也往往需要更寬闊的場地,為了看花燈,需要開上汽車出城。感受更多的往往不是人潮擁擠,而是車流如織。

3,猜燈謎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小時候去看花燈,猜燈謎的紙條都掛在高處,人們仰著頭猜完圖個樂呵。

上班後猜燈謎變成了單位裡的一點兒小福利,猜對了的人可以給點兒小獎品。

後來再看花燈往往不再有這種活動專案,少了些互動性。不過有一年,我家廣場附近組織了一次,猜得不亦樂乎,因為有手機可以搜答案,哈哈哈哈。

不管猜到猜不到,人們都先搶著把紙條搶下來佔為己有,往往一人先拿上三五個,實在猜不到的再掛回去,猜到的就去領獎品。其實獎勵就是一個一塊錢的小手電,但是玩得很開心。

4放焰火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前些年,每到元宵節市裡總是舉辦一次焰火展。一開始就在市中心那枯了的大河中心燃放,於是下午四五點鐘時就開始禁行機動車,等快到燃放時間時,廣場上的人群比肩接踵,完全被擠成了一堆,但確實非常開心。

後來修了河存了水,某一年把地點設在了下游某塊開闊地。但城市確實太小了,而且道路狹長只能直上直下,結果那天全市車流擁擠交通癱瘓,去晚的壓根就到不了現場,去早的擠不出來,平時二十分鐘的路硬是開了兩三個小時半夜才到家。

從那以後市裡就再也沒有舉辦過焰火展了,想起來就覺得非常遺憾。以前人們都騎腳踏車,開車的少,可以在市中心舉辦,遠處的人都可以坐公交來觀看,近處的人步行去看。後來家家都有了汽車,人人都想省力,結果導致誰也享受不到省力的好處。看來生活條件太好了帶來的負面問題也不少啊。

5看元宵晚會

元宵節習俗由來與演變,記憶中的元宵節東風夜放花千樹

每年對於元宵晚會的期待更甚於春晚。1985年開始,央視總檯在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元宵晚會,成了元宵節的一大看點。作為每年央視春晚的“姊妹篇”,央視元宵晚會仍然是眾人關注的重頭戲,元宵晚會因為與春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其影響力、關注度和收視率都非同一般。

詩詞中的元宵節:驀然回首,月與燈依舊,世間文章唯有情字最動人

九十年代的元宵節,別提多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