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孩子所有的嗜好和天賦,其實都是來自於父母的堅持。”

沒想到應採兒不僅能穩住脾氣火爆的老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一套。

前段時間應採兒和朱丹一起參加一檔節目,朱丹說女兒1歲左右時,她把孩子彈鋼琴的一段影片發給了一個從事音樂的朋友看,當下朋友就誇獎朱丹女兒有鋼琴天賦。

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音樂天賦,朱丹當下就和老公週一圍決定——買一架鋼琴吧。

聽到這裡,一旁的應採兒點著朱丹大喊:

大錯特錯了!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在應採兒看來,如果孩子想要學某樣東西,一定要先充分調動起孩子想學的慾望。

她舉例說jasper之前說自己想要一架鋼琴,儘管當時應採兒買得起,而且她也希望兒子以後能成為一個很有音樂才華的人,但卻一直沒有給jasper買。

後來還故作為難地跟jasper說:

鋼琴太貴了,家裡沒有辦法買,如果你真的要的話,你要好好學,也許有一天生日時會送給你。

與其滿足他所有要求,不如把他想要的東西變成一份需要等待的禮物,這樣孩子才會更加珍惜。

看了應採兒這種育兒方式,才明白她和陳小春兩個脾氣火爆的“朝天椒”,怎麼養出了jasper這樣一個“小甜椒”。

因為她不僅懂得尊重孩子,更知道該如何去引導和教育孩子。

這種教育方式的核心概念,就是強烈地激起孩子學習的慾望,這樣他們才會更加珍視學習的機會,全身心地投入和堅持下來。

“欲擒故縱”的招式雖然老套,但卻有用。

也許很多父母不理解,直接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興趣,難道不更好?何必跟孩子開啟心理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當我們讓孩子去學習某種特長知識,或者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時,其實是在讓孩子實現我們的願望:

我希望女兒將來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孩,所以我讓她去學各種舞蹈;

兒子既喜歡打電子遊戲,又喜歡彈吉他,我覺得打遊戲不務正業,所以我給他報了吉他興趣班。

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當然是好事,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忘了問一問,孩子自己是否真的想學、是否能堅持下來。

認識一位媽媽——小魚,她和朱丹一樣,看到孩子在某方面有一定的天賦,或者聽到孩子說自己想學點什麼,就會馬上安排好相關的興趣班。

女兒三歲的時候,看到電視劇裡有人寫毛筆字、畫國畫,就對小魚說“媽媽,我想學毛筆字”。

一聽到女兒這麼小就主動提出來要學習,小魚第二天就把筆墨紙硯置辦齊全了。結果女兒拿著毛筆就在宣紙上一通亂塗——有著唐伯虎亂畫的氣勢,卻沒有人家作畫寫字的本事。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玩了五天毛筆之後,女兒就再也沒碰過這套裝備。小魚說當初買了兩根毛筆,另一根新的已經用來刷燒烤醬了……

後來女兒去朋友家看到尤克里裡後,又說自己想學這個。

小魚想著當初學毛筆字可能是孩子太小了,自己又不專業,這次應該專門輔導孩子一下,於是馬上給女兒報名了興趣班。

然而上尤克里裡興趣班的第二週,女兒就沒了興趣……

像小魚這樣的媽媽很常見。

給孩子報名興趣班,通常都是第一週看著他們歡天喜地的背影離家,第二週自己拖著垂頭喪氣的娃去學習。

還有的父母處處為孩子的將來考慮,生怕他們輸在了起跑線上。

之前網上有張很火的圖片,孩子剛出生沒幾天,爸爸媽媽就在熟睡的孩子身邊放著“高考倒計時”。

雖然這是一個玩笑,但卻透露出當代父母的育兒焦慮。

記得《武林外傳》中有這樣一集,佟湘玉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又是圍棋得獎、又是書法贏得比賽,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讓莫小貝去學點什麼。

一邊吹簫、一邊下棋,美其名曰是“雙管齊下”,其實卻給了孩子巨大的壓力。不僅來不及吃飯,學習也沒辦法專心。

而佟湘玉並不覺得這樣對小貝不好,她說自己不想讓小貝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但卻不知道目的地在哪裡。

不論怎樣的教育方式,只要能讓孩子受益,其實都值得尊重。

但所有教育的前提,都應該是以尊重孩子的內心想法為主,激發其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育才有意義。

因此我們也應該停下來想一想,當我們耗費所有精力去培養孩子時,他們真能快樂地學習、堅持獲益嗎?

如果不能,我們就該轉換一下自己的想法,去嘗試不同的教育方式。應採兒推崇的這種教育方式,就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你的想法表態

,影響著孩子的選擇

鄧亞萍作為乒乓球國手,兒子卻並不喜歡乒乓球,而是愛上了電競遊戲。

儘管鄧亞萍內心希望兒子也接過自己乒乓球的技能,但她還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強迫他去學習乒乓球。

在看到兒子是真正熱愛電競遊戲後,還專門去電競基地參觀交流,瞭解並鼓勵支援兒子的熱愛。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談到對兒子的教育,鄧亞萍的觀念是這樣的:

“我不會強迫他去怎樣,但是我要告訴他,我可能會給他提出來一些我的建議,甚至我對這事情的一些看法、分析。”

尊重孩子的選擇,並給出自己的建議,才能讓孩子懂得如何選擇和堅持。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你的引導方向,牽連著孩子的情緒

激起孩子對某件事情的渴望,更重要的是想讓孩子能夠更好地堅持做一件事,不會產生厭煩。

上幼兒園這件事是很多家長都要面臨的一個難題,第一次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們也會在離開孩子後一直擔心。

因為對於孩子來講,上學意味著和父母分離,是一種殘酷的懲罰。

甚至有的家長會在孩子小時候藉此嚇孩子:

“你再不聽話,我就要送你去幼兒園了。”

記得之前于謙講自己兒子小時候,每做對一件事情于謙就跟他說:

“你真棒,以後一定要送你去幼兒園。”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久而久之,上幼兒園這件事情就成了兒子的一種期待。所以真正開學那天,別的小朋友都哭著離開爸爸媽媽,只有于謙的孩子特別高興。

把孩子本來不願意接受的事情,變成一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禮物,孩子才能消除抗拒感,積極接受。

你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對於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我們不要用情緒去拒絕孩子。

有的父母自以為掌握了“飢餓教育法”的精髓,遇到孩子提出想要學習的要求,可能會用這種方式暫時拒絕:

“就你那三分鐘熱度,能學好才怪,我看你堅持不了幾天。”

“你能學好了?你有那個天賦嗎?你先做出點成績來我再考慮讓不讓你學。”

這種帶有情緒的語言,非但不能激起孩子更大的興趣,反而會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在教育方式的選擇上,一定要因材施教。

如果孩子已經具備某種學習天賦,也有自制力,就可以給直接提供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沒必要再去費盡心思地調動他們的渴望。

如果暫時沒有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賦,也可以陪孩子多去嘗試幾種,在多種才藝或知識上找到孩子最感興趣的一種。

詹姆斯·約翰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的某方面興趣與他的志向結合起來時,那麼,離成功就已經不遠了。”

有了興趣與熱愛,孩子才願意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在過程中也更易去堅持,對於自己的學習結果也會更加珍視。

當我們懂得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時,他們離學有所成也會更近一步。

應採兒懟朱丹:這樣當媽,只會害慘孩子

孩子第一次來到人世間,我們既是他們的引路人,也是自己修行路上的通關者。

為人父母,不僅要輔助孩子充盈羽翼,更要不斷學習如何引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如今春節已經過去,辛丑牛年正式到來。

希望今天分享的育兒心得,能在漫漫育兒路上給到大家一些幫助。

新的一年裡,窈窕媽媽也願意給大家帶來更多育兒乾貨,共同陪伴我們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