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所有關於過去的假如都只是於事無補的空洞假設

文/高英

人到中年,在回首往事並反思人生的時候,難免會找出人生的幾個分界點一再琢磨,假如當時是另一種情形或者是另一種選擇的話,結果會怎樣不同呢?

在我的前半生裡,好像有很多可以套用“假如”的關鍵點:假如我從小好好鍛鍊身體就不會在青春期變得神經衰弱從而影響學業,假如我爸不是讓我八歲才上學我就不會遇見我家先生從而開始早戀,假如我一直是個務實的人就不會因滿腦子的文青幻想而虛度青春,諸如此類。

年輕的時候我就知道泰戈爾的一句名言:“如果你因為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了。”當年我知道這句話卻和不知道一樣,因為那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正在“失去太陽”,更想不到後來會因“失去太陽”流淚而又差點失去“群星”。

我的前半生,除了前十五年不覺得有需要自責的地方之外,此後的多年我都覺得自己很失敗,併為青春虛度而懊惱不已,給內心製造了不少自我壓抑。

例如,我一直後悔當初沒有堅持好好上學,然後在正常的年齡段工作掙錢,沒能透過自己的努力改善父母和原生家庭的生活條件,因為我曾經是我們那個貧寒之家中最為受寵的孩子,所以在成年後回顧過去時我總是滿懷負罪感。這份負罪感一直沉重地壓迫著我的精神世界,直到2021年的3月份才真正擺脫。

例如,我一直後悔早談了戀愛,在雙方家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非要和我家先生結了婚,後來不得不透過考研的方式逃離老家避開不快的家庭氣氛,然後過著分居兩地的夫妻生活至今,使得孩子的成長環境必然存在某種缺憾,而在這樁婚姻裡我和我家先生各自有各自的委屈。這份情感幽怨也是直到2021年的3月份才逐漸散去。

之所以能夠擺脫那麼多年的負罪感與幽怨感,是因為我真正走出了感性糾纏的負面思維漩渦,開始理性地對待過去的一切。

人活著必須直面現實。首先,過去的已然過去,根本無法修改;其次,所有關於過去的“假如”想象都是一廂情願且於事無補的空洞假設。餘生不長,只能往前看往前走去。

記得十年以前有位長輩曾經在瞭解了我的經歷後對我說:“你得把你之前的人生視作一種成功而非失敗,你要知道自己有很了不起的地方。”那時的我聽了頗不以為然,內心深處只認可自己是個人生失敗者。

現在我已經步入了第四個本命年,終於可以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前半生。假如給成功的定義是人必須名利雙收,那我的確是個人生失敗者;假如給成功的定義是人能夠不斷成長,那我一路走來看著還不錯。

我有自我糾錯的能力,例如主動放棄過學業又主動把學業重啟;我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例如在自學的過程裡全靠自己一個人悶著頭學習;我有擔當責任的勇氣,例如把早戀加初戀變成了婚姻和我家先生透過真誠合作能把這樁婚姻繼續建設下去;我有隨時歸零的心態,可以在人生的某個拐點把新的生活開啟富有挑戰未知的魄力……要不是早年走了彎路使得人生步入過誤區,或許我此生真的沒有機會知道我身上居然潛伏著這麼多能力。

我家先生比我務實得多,一直以來他看待問題都比我樂觀。以前我常說我們倆真的不合適,假如我們當年沒結婚可能都會過得比現在好,我家先生就回一句話:“也可能比現在過得糟。”這一句就頂無數句,讓我頓覺欣慰不已。

不靠“假如”過日子,是我家先生的特色。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

畢竟,所有關於過去的假如都是無濟於事的空洞假設,偶爾說說無妨,千萬不可深陷這種思維陷阱之中,那樣只會耽誤眼前的現實生活。

泰戈爾還說過:“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如今的我相信,只要活著,就有更為美好的未來可期。

高英寫於2021年4月15日,三月初四,週四巳時

所有關於過去的假如都只是於事無補的空洞假設

所有關於過去的假如都只是於事無補的空洞假設

所有關於過去的假如都只是於事無補的空洞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