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近期多所高校出臺禁止學生婚前性行為,或越禁,越禁不止!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學生手冊中的一條規定引發熱議:學習期間發生未婚性行為者,給予記過以上處分。國內20所高校,包括浙江大學、復旦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都有相同規定,另有多所大學對宿舍留宿異性做出禁止。

近期多所高校出臺禁止學生婚前性行為,或越禁,越禁不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更加的開放自由,年輕的一代更是有史以來的前衛和開放。受開放的資訊平臺的影響及家長性教育的缺乏,很多學生偷吃禁果造成了嚴重後果,甚至造成學業終止,前途渺茫。大學生雖已成年,但大多數思想並未成熟,學校釋出這樣的規定初衷是好的,學生應以學習為重,莫因一時錯誤的行為耽誤了學業及前程,但是這樣的明文規定真的有用嗎?

近期多所高校出臺禁止學生婚前性行為,或越禁,越禁不止!

禁止真的有用嗎?孩子在成長中,家長總是禁止孩子做這做那,比如不讓讀不健康的書,不讓早戀,不允許玩遊戲,不許網路聊天等等。但是如果一味地嚴厲禁止,而不講文明利害,就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使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甘冒風險去嘗試那些苦果,這反倒使教育走向了反面。

近期多所高校出臺禁止學生婚前性行為,或越禁,越禁不止!

其實,在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也很常見。比如,歷代統治者經常把他們認為是“誨淫誨盜”的書列入禁書之列,如西方的薩德、王爾德、勞倫斯等人的作品。但是被禁不但沒有使這些書銷聲匿跡,反而使它們名聲大噪,使更多的人挖空心思要讀到它們,反而擴大了他們的影響。

近期多所高校出臺禁止學生婚前性行為,或越禁,越禁不止!

這樣的現象,我們將之稱為“禁果效應”。越是被禁止的東西或者事情,越會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關注,使人們充滿窺探和嘗試的慾望,千方百計試圖透過各種渠道獲得或嘗試它。禁果效應存在的心理學依據在於:無法知曉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觸到的事物對人們有更大的誘惑力,也更能促進和強化人們渴望和了解的需求。人們對資訊的完整傳達有著一種期待心理,一旦關鍵資訊在接受者心裡形成了接受空白,這種空白就會對被遮蔽的資訊產生強烈的召喚。這種“期待——召喚”結構就是禁果效應存在的心理基礎。

近期多所高校出臺禁止學生婚前性行為,或越禁,越禁不止!

因此,筆者認為:在孩子成長中,資訊開放的環境我們不能捂住他們的眼睛不讓看,更不能遮住他們的耳朵不讓聽,各種資訊的輸入隨加快了孩子的成熟,但心智健全的完形需家長及老師的關注,做一系列正規的性教育促使他們瞭解、懂得,比禁止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