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你如何判斷骨盆前傾還是後傾?常規骨盆旋轉評估存在哪些缺陷?什麼關係到靜態結構和動態功能?創新探索骨盆旋移的思路能解決哪些臨床問題?

姚丁丁是脊近完美的創始人,具有二十多年來在脊椎康復、盆底康復、運動康復等領域的臨床經驗,在長期的骨盆康復研究和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整體評價”與“動態功能”兩大創新的評價思路。

圍繞三個主題:①骨盆正確定位的重要性;②傳統骨盆旋移評估的弊端;③創新骨盆旋轉評估的應用,大量生動形象的圖文展示、真人演示等方式,系統地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和實操經驗。以下是課程筆記——

01骨盆正確放置的重要性

為何要做骨盆檢查?想透過評估解決哪些問題?在對病人進行骨盆評估之前,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這很重要。

它包含了一個基本概念:骨盆正確定位的重要性。

在較好節課中,姚丁丁用三句話概括了骨盆的定位作用:

較好句話:「支撐腰椎」

上承式腰椎的意思是從下腰到膝間的疼痛,常常與骨盆密切相關。有甚者,如果骨盆歪斜,腰椎、脊椎有問題,那麼上胸椎、頸椎、頭顱都會出現相應的問題。因此實際上80的腰椎問題和骨盆有關。

第二句話:“下連股骨頭。”

“下連股骨”表示骨盆對下肢也有重要作用。不但對髖關節有直接影響,對膝關節影響大。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上承腰椎,下連股骨

第三句話“內容器官。”

盆腔、盆腔內有一些重要器官。例如膀胱,各種腸道,女性的子宮和卵巢,或男性的前列腺等。任何盆腔的改變,都會影響到這些器官。女性在調整盆位時,可採取手法物理治療,包括子宮骶骨韌帶、闊韌帶、圓韌帶、卵巢懸韌帶等。

第四句話:“外部肌肉的連線。”

因為骨盆所涉及的肌肉特別多,姚丁丁從筋膜鏈的角度梳理了相關肌肉結構。有前斜鏈、後斜鏈、前深鏈、後縱鏈、體側鏈等幾種。這類肌肉位於筋膜鏈中,對婦女產後恢復非常重要。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外側附肌

前斜鏈,後斜鏈,前深鏈,後縱連,體側鏈。

著眼點:骨盆的穩定性基本上取決於骨骼和筋膜鏈之間的相互關係。骨骼穩定性可以使筋膜鏈的力得到好的平衡;相反,筋膜鏈的平衡好,可以使骨盆加穩定。

名曰:“大網骨亂卦,肌無力內臟垮,神經卡壓血供差,治痛調形平。

02傳統骨盆旋移評估的弊端

問一:如何進行傳統的骨盆旋轉評估?

評價方法1:根據兩側髂嵴較高點或髂前上棘的位置判斷是否有骨盆側傾。

思索:如果兩個髂嵴較高點一樣高但髂前上棘不一樣高?相反,如果髂前上棘的高度相同,但是兩邊髂嵴較高點不一樣高?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知識要點:如果骨盆側傾、骨盆沒有側傾或者骨盆同步側傾,那麼兩旁髂嵴較高點和髂前上棘都應該一邊高一邊低;如果是左側髂前上棘較高點,這時應該是一邊高一邊低;如果是左側的髂嵴較高點和髂前上棘。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評價方法二:透過觀察髂前上棘與恥骨的連線是否垂直於地面,判斷骨盆是否有前後傾。

思索:如果有一面朝前,那會怎麼樣?是否有一方向前多一點,另一方向前少些?還是一邊往後多,一邊往後少?您怎樣判斷這個?

知識要點:有骨盆前傾和骨盆旋轉的情況。

評價方法三:透過觀察髂前上棘和髂後上棘之間的連線水平,判斷骨盆是否有前後傾。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思索:以上三種評估方法哪一個科學?您的理論基礎是什麼呢?您的想法是什麼?

這個知識要點:我們人體的重量是由上向下壓的,骨盆在中立位置容易承受我們的重量,測量縱向垂直才有意義,縱向測量中立位才是真正的中立位,測量橫向中立位對於骨盆來說,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人體的髂前上棘到髂前棘的中立位就是真正的中立位,測量橫向中立位對於骨盆來說,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

03創新骨盆旋轉測量方法的應用

在傳統評估方法存在診斷偏差的弊端的基礎上,朱老師圍繞“整體評估”和“動態功能”這兩大重點來引導大家思考,並據此提出了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臨床診斷與康復方案。

一、區域性≠整體,髖骨≠骨盆

盆腔是由兩側髖骨、骶骨、尾骨組成的一個整體,而當我們在評估髂前上棘和髂前上棘或者髂前上棘和恥骨連線的連線時,本質上都是在評估髖骨的結構,而不是骨盆。

但是事實上,骶骨和髖骨在原本就存在著位置關係上的不同,比如髖骨在中位,有的人骶骨“點頭”,有的人骶骨“仰起”,這都是天生的身體構造,沒有錯位。因此,髖骨結構只能作為評估骨盆是否前傾的參考值,同時也要有整體的評估意識。

骨盆“上承下連”的中心位置決定著人體內腰椎、骨盆-下肢相互牽連、相互影響。祝老師用兩個方法,幫助大家從整體上考慮骨盆評估:

1、找到腰椎穩定的骶骨

由骶骨決定腰椎狀況,而不是髖骨。

若要觀察骨盆對腰椎的影響,僅看看骨盆是否保持中性狀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有些人骨盆位於中性位置,但腰椎彎曲,腰痛嚴重。

因此,真正要評估的是:骶骨的切面與水平線間的角度是否為30度到40度,這一點很重要。上面提到的骨盆“上承腰椎”,實際上是骶骨在上承腰椎,所以可以概括地理解為:“腰椎穩定找骶骨。”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2、看臀部的力線。

再次思考:評估骨盆是否是中性位?其價值何在?

如果要診斷下肢如O型腿、X型腿、扁平足等,那麼就可以透過測量髖骨來觀察骨盆是否處於中性位置,這樣就可以判斷髖骨是否處於中性位置。

二、靜態結構→動態功能

存在問題的靜態結構並不意味著當前動態功能存在問題。

舉例來說,“別蹺二郎腿”在我們的認知裡,是一種常識。但是朱老師說:我也會二郎腿的。但是我蹺二郎腿和你蹺二郎腿是有區別的。

「我右腿翹了四五分鐘,再換左腿四、五分鐘,這樣運動,不只有害處,還是促進健康,因為拉伸到臀大肌,利於骨盆健康。但是你的二郎腿就不一樣了,一翹就是三四個小時。”

從而姚丁丁提出了一個觀點:靜態結構並不等於動態功能。

這種觀點可以透過骶骨與髖骨的完美關係來解釋,如同榫卯結構。只要骨盆處於相對中性的位置(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髂前上棘跟恥骨結合在一條垂直線上;骶骨上切線與水平面的角度在30度至40度之間),骶骨和髖骨可以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常規的骨盆評估,往往側重於靜態結構的評估。但是事實上,人體的所有功能都是在動態中實現的,一旦這個穩定結構在動態功能上被破壞,那麼骨盆就會出現問題。

例如髖骨向前運動時,為了保持平衡,骶骨會相對向後傾斜;而當髖骨往後,骶骨為了保持平衡,就會相對向前移動,這導致骨盆相對中立位失穩,需要多的肌肉韌帶等結構來幫助保持穩定。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

因此靜態結構的評估有一定的侷限性,同時也要注意骨盆周圍韌帶、胸腰筋膜、核心心肌、外附肌肉的維穩功能,以評估骨盆的動態功能是否有問題。

骨盆旋移的創新評估及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