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靈魂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痛視青少年學生成長心路,直擊當代家庭教育弊端

每一個孩子,都在揹負著父母的期盼拼搏奮進,孩子那麼努力,父母為何不能給孩子一個暖心的擁抱呢?

作者:盈盈笑語

靈魂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痛視青少年學生成長心路,直擊當代家庭教育弊端

你知道那些表面乖巧的孩子內心是如何掙扎的嗎?你認真傾聽過孩子的心聲嗎?如果孩子對你有所隱瞞,你會不會逼著刨根問底?如果孩子犯了錯,你會不會一遍又一遍要求他承認錯誤?你給孩子的是一個幸福的家庭嗎?你的理想是什麼,你的孩子的理想是否與你一樣?

最近看了一部少年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才知道表面上那些乖巧陽光的少年內心太壓抑太沉重,讓人忍不住心中顫抖。

電視只有短短十集,分述了五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很直白,都很深刻,都無比沉重,也都是現實中無數個家庭的縮影。

(一)以“愛”之名去掌控孩子,只會把孩子傷得更深

或者每一個母親,都曾以“愛”之名去企圖掌控過自己的孩子,只是我們很少承認。對於父母所說的,為你好,在孩子看來也是否能體會呢?

第一個故事中,紀培偉的母親就是依靠著詭異的遙控器,控制著紀培偉的一生。只要在哪一天紀培偉做錯了事情,母親就會對準他按下遙控器,讓他重複著那一天的生活,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直到孩子對她承認錯誤,並做出承諾“我一定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會讓你失望!”。母親總是把那些能帶給他希望與光明的事情生生抹去,直到很多年之後,那些事情仍然是紀培偉心中血淋淋的傷痛。

父母都想孩子毫無保留的坦誠,想知道孩子做了什麼事,父母擔心孩子會做壞事,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孩子長大了。孩子也會擁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就像當初的我們那樣,不希望被任何人偷窺。

孩子如果犯錯了,父母一遍又一遍要求孩子承認錯誤,而不去探究孩子為什麼要做那樣的事情,只要孩子認錯的態度,而沒有想到要從心理上去治癒他,那隻會將孩子傷得更深。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過分掌控只會傷得更深,尊重與關愛才是最好的良藥。

靈魂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痛視青少年學生成長心路,直擊當代家庭教育弊端

(二)那些在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其實是內心敏感又脆弱的孩子

聽話的孩子最惹人喜愛,聽話的孩子也最讓人疼。

那些聽話的孩子, 從來不去反抗父母,因為他們不想讓父母徒增煩惱,擔憂害怕。為了讓父母更加放心,他們總是努力把乖巧聽話的一面表現出來,成績優異,品行無缺。

第三個故事中林茉莉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她是爸爸媽媽的驕傲,是老師的得意門生,是妹妹和同學們都羨慕的物件。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孩子,她自殺了,毫不猶豫地從自家樓上一躍而下!

茉莉媽媽痛苦萬分,她不相信那麼優秀的女兒會自殺,所以,她要找出女兒自殺的真相,她要知道是誰害死了她的女兒。

於是茉莉媽媽利用高科技手段讀取了茉莉生前的記憶,她以為她足夠了解女兒,但每一次女兒的記憶都讓她非常驚訝,感到陌生,最後她崩潰地發現,茉莉自殺的推手居然是自己。

茉莉喜歡寫作,但她卻對她說:作文考最高分,那又怎樣,數學比較重要吧,你是要考醫科的人,數學的幫助才是最大的,你有時間寫什麼作文,你還不如多算一點數學題目!

然而,她一直都知道,茉莉不想讀醫。

茉莉很喜歡很喜歡寫作,她偷偷寫了小說,還得了獎,她把內心的煎熬都用文字記錄寫來,但是卻沒敢讓她知道,藏在了她找不到的地方。

在茉莉的記憶裡,她經常神經質地對兩個孩子怒吼:我好歹也是留美碩士,要是沒有生你們,我現在也是一個教授,為什麼我放著教授不做,在這裡受你的氣啊!

她經常對不爭氣的二女兒大吼:林可莉,你不要臉我們還要臉,你也不想想你爸媽是什麼身份的人!一個主任的女兒,三科不及格,笑死人!

誰在看啊!你管他們幹嘛!你以為我們很想被你們生出來啊,你有問過我們嗎?!妹妹敢大聲反抗,可是茉莉從來都是順從地迴應。

在家裡,媽媽找到了茉莉看病的單子,茉莉有嚴重的抑鬱症,她經常去精神科掛診,在家卻依舊體諒媽媽,照顧妹妹。

她去查茉莉圖書館的借書資料:很多是關於自殺、磕藥、自虐、同性戀的。

茉莉的手腕上,是一道道斑駁的割痕,血幹了,痕跡還在。

父母都以為孩子太小了,他們的世界就應該簡簡單單,不會那麼早去接觸那些。

父母都說我才不會讓我的小孩讀那些書,接觸那些東西,但是父母能控制住嗎?在孩子無助無措的時候,父母的不理解讓他們絕望,於是他們給自己找了錯誤的宣洩方法,企圖解脫。孩子在不懂得分辨是非的年紀,一旦碰到那些,極其容易產生極端的心理。

茉莉媽媽經常坐在飯桌前眼含淚水:如果那時候我幫她轉一個念,也許情況就不一樣了,她現在還坐在這裡跟我們一起吃飯。

靈魂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痛視青少年學生成長心路,直擊當代家庭教育弊端

(三)孩子需要的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擁抱

劇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鍾國衍知道自己讓媽媽失望了,他寧願媽媽像以前那樣打他,罵他,也無法承受媽媽對他的無視,於是故意把自己的手弄得鮮血淋漓,只希望媽媽能看他一眼······

鍾國衍:媽,我受傷了!

媽媽頭也沒抬,語氣冷漠:你先去吃藥。

鍾國衍:媽,我受傷了,你抱我一下好不好?

······

媽媽沒回應,蹲在貓籠前,溫柔地對貓咪說話;

鍾國衍:可不可以抱我一下!

媽媽:你先去吃藥!

鍾國衍不斷祈求:我只要你抱我一下,不可以嗎?

媽媽:你有什麼資格!我的一生都被你毀了,我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你拿什麼回報我!你拿什麼回報我!

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問過父母:你愛我嗎?

幾乎每一孩子都對父母渴求過:你可以抱抱我嗎?

父母無論罵得再兇,打得再狠,只要給一個簡單的擁抱,孩子總會在下一個瞬間甜甜的對你笑著喊爸爸媽媽。

在孩子初生之時,我們都以最柔軟的心去愛他,疼他,包容他。我們以“寶貝”喚著他,他就是我們的心肝寶貝,恨不得將這世間最美好的一切捧到他面前。

可是隨著孩子越長越大,我們不再對他們溫柔。

我們冷聲冷氣地問孩子;你的成績單呢?考第幾名?

考得不好時惡聲狠罵:你的書都念到哪裡去了?!你不好好唸書你還能做什麼,當廢物好了!

我們常常對孩子那樣說:你真讓我失望!卻沒想過那些話會深深刺痛孩子的心。

每一個孩子,都在揹負著父母的期盼拼搏奮進,孩子那麼努力,父母為何不能給孩子一個暖心的擁抱呢?

靈魂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痛視青少年學生成長心路,直擊當代家庭教育弊端

(四)當代家庭教育弊端:父教缺失,母教凝重

在很多家庭中,父親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因此第五個故事,直接忽略父親,用科幻的色彩更加直白的表現孩子與母親的關係。

故事中每個母親都可以向政府申領一個胚胎進行培育,優秀的孩子可以給母親帶來無上的榮譽勳章,可以讓母親擁有住在豪宅區的權利,享受一切優越的外在資源。相反的如果你的孩子鑑定考試不達標,母親胸前的勳章燈就會一顆一顆一顆暗滅,不僅遭到他人異樣的目光,母親和孩子還要被強行搬到環境惡劣的猶如鴿子籠般的地方去居住,甚至達不到最低分線的孩子要被強行銷燬。

這個簡單暴力地反映出當代家庭教育的弊端: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只要孩子不夠優秀,大家都會把責任推到孩子母親的身上,認為都是孩子母親的錯,是母親沒有把孩子教好,孩子和母親都要遭到周圍人的聲討和父親的責怪。父親似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一幕:媽媽在一邊做家務一邊碎碎念著孩子的各種問題,爸爸在一旁若無其事滴盯著手機螢幕。

爸爸則反擊迴應:我上班累了,下班回來休息一下,看一下手機怎麼呢?

你們都不在意,全家搞得就只有我一個最有自覺!

有多少個母親曾在深夜裡痛哭:當初我是不是選錯了,如果我以前去做……是不是今天就不一樣了?自己犧牲了一切換來的是什麼啊!

當一個母親對生活無能為力的時候,她就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承載著她的希望努力前行。

每個愛孩子的媽媽都很辛苦,除了身體上的累,更多的是心裡的苦。大多數父親的不作為不負責,讓母親承受太多,導致母親對孩子關注過度,讓孩子承載太多,最後思想爆炸,心態崩潰。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僅僅需要母親的付出,父親更是不可代替的存在。育兒之路悠長而沉重,如果單單隻靠母親一個人,那將會是一個很難、很艱辛甚至是很痛苦的事情。

靈魂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痛視青少年學生成長心路,直擊當代家庭教育弊端

(五)高分不是唯一的出路,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陽光般的心

這一部電視分述了五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的主人公不同,講述的事件不同,但目的又是出奇的相似,裡面的每一個父母都強烈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上名校,不斷地給孩子們施加壓力。

紀培偉的母親每次都要求他承諾:“我一定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會讓你失望!”

鍾國衍的家族是個非常重視學歷的家族,整個家族的小孩都以考高分、考好的大學為目標,堂哥堂姐都考進了名校,媽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她堅信,只有兒子考得滿級分,她才能挺直腰桿做人,丈夫才能重新回到這個家。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不幸和低學歷有關,於是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功讀書,考高分,考名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慘狀,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 。

但是那個拼了命把女兒送到名校的劉巧藝媽媽呢,她的女兒怎樣了呢?

劉巧藝雖然已經如媽媽的願在名校上學,但她內心卻極為煎熬。因為身邊都是家境優越的同學,自己與身邊的同學格格不入。午飯時她不敢在同學面前吃便當,不敢讓老師同學知道自己的家境;同學生日,她買不起能拿得出手的禮物;同學隨隨便便的一餐飯錢她攢了很久都不夠,她想跟媽媽提出去讀普通的公立學校,那樣全家人都會過得自在一些,但都被媽媽一口否定。為了改變窘迫的境況她與惡魔進行了交易,最終陷入不復之地,她懊悔萬分,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

父母不能一味關注成績,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樣很重要。

父母要求得太完美了,放在孩子身上卻是巨大的災難。

孩子小時候,大人總喜歡問孩子,你長大之後想當什麼呀?

如果孩子說,當收銀員,木工之類的,大人會馬上打斷他:怎麼那麼沒出息啊!你應該說當會計,當老闆,當醫生,當科學家才對!

父母拼盡全力讓孩子讀最好的學校沒有錯,但卻沒有想到過孩子能不能融入到學校的氛圍;想讓孩子出人頭地沒有錯,讓孩子擠到頂端沒有錯,只是也要考慮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承受。

也許很殘酷,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走到那最高點,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要走那一條星光大道。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同,沒有必要讓孩子一定要考高分、考名校。讓孩子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挖掘孩子獨有的天賦,支援他,給他勇氣,給他幫助,孩子會獲得更大的成就。

靈魂心理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痛視青少年學生成長心路,直擊當代家庭教育弊端

結束語:

這個劇,再一次重新整理了我們對青少年的認知,青春年少的孩子,有陽光的一面,也有灰暗的一面。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思想,有個性,有自己熱愛的事情,他們還會隱藏著可以治癒傷痛的小秘密。他們最在意的是父母親人的愛,最維護的是朋友間的情誼。

他們將要走的路很長,很遠,他們最需要的是身邊人的尊重、理解、信任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