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家庭中的感恩教育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零散性和隨意性。

所以父母特別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透過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細節體現自己的感恩之心,給孩子提供積極正面的引導。

‍‍‍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本期我們專門邀請到了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老師

分享感恩的內涵,並從家庭的具體生活場景出發,從不同角度分析了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從孝文化開始談感恩

談及感恩,我們首先容易想到的就是父母之恩,呼籲孩子也先從感恩父母開始做起,這其實也呼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強調的

孝文化

從這個層面看,感恩教育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那麼,孝文化是如何體現和表達的呢?

首先,

孝本身就是一種行為層面的感恩,孝順就是因為對父母的養育有感恩意識,要確保他們老有所依,過上比較舒適的生活。

其次,

孝也強調心理上的撫慰,不僅要關注父母的物質生活,更要關注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情感上的需求,比如常回家看望父母,耐心地陪父母聊天。

最後,

古代的孝還有一種體現是顯養,即要努力做好自己,精忠報國,讓父母為自己的孩子感到驕傲。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前段時間,“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那一刻,宇航員湯洪波媽媽激動地為兒子歡呼,由衷地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這就是典型的顯養的表現。

在現代社會,提倡顯養並不過時。但這並不是強調孩子要做多大的官,賺多少錢,更重要的是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則,以及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

從3個角度理解感恩

除了感恩父母,感恩的內涵還包括朋友之間的知遇之恩、鄰里之間的互助之恩、家國情懷等,這些共同構成了感恩教育的不同維度。

我們可以從3個角度理解感恩:

● 感恩是一種價值觀。

集中體現在中華民族精神的代代傳遞,尤其是對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尊重與感恩,共和國勳章、七一勳章的授予,建黨百年慶祝活動體現的就是這種價值觀的傳遞。

● 感恩是一種情感。

我們對先人和革命前輩的努力與付出心懷感恩,這其中蘊含的是一種溫暖、厚重的情感。

● 感恩是一種行動。

對需要感恩的人或事,我們要透過行動傳遞感恩之情。

可見,感恩有著非常全面的內涵,是價值觀的體現、是情感的表達,需要付諸於行動,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特別有必要。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家庭生活中的感恩教育這樣做

● 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積極正面的引導。

感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系統化的感恩教育,而在家庭中進行的感恩教育是滲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有零散性和隨意性的特點。

所以父母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透過點點滴滴的日常生活細節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給孩子提供積極正面的引導。

今年七一當天,我有幸參加了建黨100週年的慶祝活動。

在100聲禮炮響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因為我想起了那些年輕的革命先輩為了今天的盛世中國流淌的鮮血,付出的生命,心懷感恩之情,同時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國家的強大,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充滿自豪感。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我覺得這種自然的情感流露,透過與孩子交流,孩子一定感受得到,這就是日常生活中對孩子最好的感恩教育的引導方式。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教育契機,父母要抓住時機,將感恩教育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感恩教育的前提。

對於小年齡段孩子的感恩教育,一般都是從父母和身邊的人開始的,只有他對父母充滿感恩,才能逐漸產生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感恩之情。

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有助於孩子感恩情感的培養。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把社會的競爭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雞娃”。

即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關注孩子本身,希望孩子獲得世俗的成功,不尊重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雞娃”最容易影響親子關係,孩子可能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甚至是抱怨或怨恨,當親子關係處於這種狀態時,感恩教育就更無從談起了。

另外,很多孩子的物質生活富足,但是精神層面卻很荒蕪,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要求父母必須要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為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陪伴不是簡單地和孩子在一起,而是要真正地、全身心地瞭解孩子,和孩子平等地交往、溝通。

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才更容易在親子交往中融入感恩教育。

● 積極主動地思考,明辨是非。

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要感恩也是不行的,

要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才能讓孩子真正懂得為什麼感恩,以及該如何感恩。

有一次我到朋友家吃飯,聽到父子倆正在討論海因茲偷藥的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海因茲的妻子得了一種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只有一種藥能救她的命,但是海因茲多方求助,還是買不起這種藥,而且藥劑師也不便宜出售或者讓他先賒賬,最後海因茲走投無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為妻子偷走了藥物……

這是一個經典的道德兩難的故事,這時候我的朋友也開始跟自己11歲的孩子討論起來,海因茲該不該偷藥,為什麼。

經過多番的“唇槍舌戰”,孩子最終意識到即使有苦衷,但做出這種違法行為也是不可取的。

但討論並沒有到此結束,父親接著問孩子:“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孩子回答:“我需要上網查查資料,咱們明天接著討論。”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我認為這種親子之間的討論特別有意義,對孩子來說,這是一次法制觀念的洗禮,相信經過他主動的思考和查詢資料,正確的觀念會一直根植在孩子的心裡。

感恩教育也應如此,只有主動地引導孩子積極參與討論,讓孩子意識到為什麼需要感恩,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樹立感恩意識,並付諸行動。

生活中這樣的討論可以隨時開展,比如和孩子一起討論重大災難事件中逆行者的故事,探討他們為了什麼而行動。

這種參與和討論,也是父母和孩子進行平等溝通、友好相處的方法,有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 積極參與社會志願活動,樹立家國情懷。

兒童、青少年是肩負著民族復興重任的一代人,父母要從現在起就著重提高孩子的公民意識,培養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樹立家國情懷。

所以,我特別提倡孩子積極參與社會志願活動。

在服務社會、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也感受到來自他人和社會的溫暖,這種快樂和溫暖會推動孩子感恩意識和責任感的建立。

在參與志願服務的過程中,孩子也能認識新的夥伴,拓展自己的生活,思考和尋找生活的意義。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在參與志願服務之前,父母要首先明確志願服務的幾個重要特徵,把志願服務和家務勞動區別開來。

志願服務的第一個特徵是公共性,即它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第二個特徵是無償性,即它是無償的公共服務;第三個特徵是志願服務是有組織的。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以外,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志願服務。

小到孝敬父母,大到報效國家,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比如參加社群組織的環境治理,幫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也可以帶孩子到敬老院中探望老人,給老人表演節目,還可以進行力所能及的野生動物保護行動,給偏遠地區的小朋友寫鼓勵信。

如果孩子還小,父母可以自己先在志願者服務平臺進行註冊,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帶上孩子共同參與,這也是一種不錯的辦法。

當然和成人不同,孩子的志願服務必須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則,要特別尊重孩子的自我選擇,同時還必須時時刻刻從每一個細節上注重對孩子的保護。

“感恩,與愛同行”2021北京家庭教育主題培育實踐感恩人物第4期

採寫 | 高婷

受訪人 | 陸士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微信編輯 | 任明霞(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