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最近微博有個熱議話題,問

“辭掉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值不值?”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評論區基本上是女性們清一水的反對甚至質疑這種問題是“何德何能”上了熱議的。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如今“喪偶式”育兒隨處可見,女性“帶娃顧家”彷彿就是“必須的必”。

01 育兒是一個人的事?

在近期大火的《喬家的兒女》中,白宇、宋祖兒、毛曉彤等明星飾演的角色也遭遇了來自父母的“喪偶式”育兒。劇中,為一家操勞的母親過早逝世,留下父親一人經歷“喪偶”育兒,但對孩子們帶來的童年影響卻是負向居多。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大哥帶著弟弟妹妹)

某乎有個播放量很高的育兒影片,標題叫:“致媽媽:寧可窮三年,也要自己帶娃。”

評論裡就有人問:

為什麼是致媽媽,不是致爸爸?

如同戚薇和李承鉉在採訪裡所說的:男性的職業生命線比女性更長。

那為什麼不可以是爸爸先來帶娃再回歸職場?而一定要媽媽放棄?

幾乎是所有人都默認了應該媽媽回家……

要知道,即便是在今天的中國,職場隱性的性別歧視也依然存在。

“他”迴歸的成本顯然比“她”的要小。

“職場媽媽是最底層的社畜,比起其他職場人士,壓在她們身上的除了工作,還有孩子、家庭、妻子身份、父母贍養費、婆媳關係等等N座大山。”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韓影《82年的智英》)

就普通家庭而言,全職媽媽耗費的時間、精力成本非常多,看起來一天好像什麼都沒做卻被來自各方的壓力和瑣事折騰得精疲力盡,

活像個保姆......

睡覺、吃飯都不安生,家長會、教培班、興趣班一個不能落下。

但帶娃從來都不是家庭中某一個人的責任!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日劇《坡道上的家》)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韓影《82年生的金智英》)

02 全職帶娃就一定是錯?

當然,反對全職帶娃呼聲之大的原因,除了前面所說的一方几乎沒參與、另一方面累個半死還不討好外。

還有全職媽媽/爸爸可能因此而在家沒地位,沒有自我價值認同以及和社會脫節等原因。

有些人想著先全職帶兩三年再回職場,結果卻發現自己就像被社會遮蔽了一樣。

但事實上,是否離職全身心帶娃這個問題本質上不是值不值得、要不要辭,而是辭不辭得起的問題。

“成年人不講對錯,只講利害。”

要不要全職帶娃,取決於多方權衡之後哪個選擇利更大於弊。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韓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張桂梅老師拒絕當了全職媽媽的學生的捐款,是“恨鐵不成鋼”,覺得她失去了自己本可以更廣闊的天空,白白浪費走出大山的機會。

但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抨擊全職媽媽/爸爸,因為他們家可能完全能負擔得起養娃成本。

把娃教得更好就是他們的主要考慮的。

也沒有必要抨擊為了工作就把孩子給父母帶的家庭,也許是家裡經濟條件和環境都不允許。

這是家庭資源整合問題。

選擇離職帶娃的父母,考慮的無非是不放心長輩帶娃或者長輩沒有辦法幫帶等因素。

選擇邊工作邊帶娃的,考慮的則更多是家庭經濟條件、自我價值實現等因素。

如何把家庭資源分配到最優就是首要考量。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電視劇《三十而已》)

《三十而已》裡童謠飾演的顧佳和《我的前半生》中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就把“全職媽媽”演繹了兩個極端。所以不能一味地認為“全職帶娃”就是錯的或對的。

這只是選擇。

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

你總要選一個。

當全職媽媽的結局必然就是悲劇、離婚嗎?

那也未必。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辭得起、想辭就可以辭;辭不起、不想辭就不辭。

這是取捨,也是平衡。

03 全職媽媽/爸爸沒有價值?

針對不同的情況,有人支援亦有人反對,但全職媽媽的價值和社會認同不應該被反對的聲音淹沒。

大部分人依舊認為:全職媽媽就是做做家務帶帶孩子然後什麼都不管伸手要錢就行,而另一方就什麼都不用做。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日劇《坡道上的家》)

可你知道如果把所謂的“做做家務帶帶孩子”的價值量化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嗎?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

全職媽媽們的“工作”除了度量在日復一日機械重複的家務中的耗損外,還應該考慮在這個過程中的精力消耗。

孩子的吃喝拉撒要考慮周全;他撒潑時要剋制脾氣跟他講道理;再大一點得為他的教育資源和學區房奔走;稍微哪裡不舒服一堆人過來指責:

“你這個當媽的是怎麼照顧孩子的”

……

心力交瘁不外如是。

固有觀念需要轉變,只有把“家庭主婦/夫”當成一份“工作”,全職媽媽/爸爸們的社會價值才能得到認可,他們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

辭職高薪工作回家帶娃後,全職媽媽崩潰發聲:我不是保姆!

(日劇《坡道上的家》)

如果選擇了做全職媽媽/爸爸,我們就需要平衡好這個身份,放棄焦慮。

至於該怎麼樣去平衡、避免崩潰,一定要記住:

孩子不是一個人的,育娃需要雙方共同協作,而不是冷漠的“各司其職”的劃分和“冷言冷語還作壁上觀”,ta們需要幫助和理解。

工作的一方需要給全職在家的一方確立價值感,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讚揚,並充分認識到ta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分工及重要角色。

事業與家庭確實無法兼顧,帶娃也好、工作也罷,都只是為了儘量花最小的成本把家庭資源整合到最優。

所以,不要太崩潰焦慮,希望大家都可以從不同的選擇中收穫別樣的風景。

文章來源:公眾號【友養星球Oland】,在主頁瞭解更多育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