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父親缺位 68.5%受訪者擔心孩子出現情感和認知偏差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一定程度上導致父親在育兒方面缺位。隨著人們更多地認識到父親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女性職業壓力的增大,社會倡導父親角色迴歸的呼聲越來越高。父親在育兒方面缺位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8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3%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父親在育兒方面缺位現象普遍。父親在育兒方面缺位,68。5%的受訪者擔心孩子在情感、認知上容易出現問題和偏差,52。7%的受訪者坦言孩子會因此缺乏安全感。

父親缺位 68.5%受訪者擔心孩子出現情感和認知偏差

23歲的張力(化名)是北京某高校研一學生,他坦言,自己小時候,父親因為忙工作經常不在家,直到他高三才開始管他。“我爸爸很少管家裡的事,即便是我媽坐月子也沒有陪,我媽因此身體落下了毛病。其實我媽也很忙,我小時候,她經常帶著我去上班。我小學時,媽媽有一次沒能及時來接我,爸爸也沒時間接,我從下午4點放學等到7:30才被媽媽接走,當時全校就剩下我和看門的大爺。所以我小學三年級就自己上下學了”。

調查顯示,81。3%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父親在育兒方面缺位現象普遍。

張力說,他小時候過生日時,許的願望大都是希望爸爸早點回家。“因為小時候天天跟著媽媽,我曾經說話和行為舉止都很像女孩子。”張力說,小時候缺乏父親的陪伴,導致他對家庭的期待程度不高。“我離家去異地上學後,幾乎不主動往家裡打電話。我覺得自己挺缺愛的,長大後談過幾次戀愛,但在和對方相處時,被抱怨不夠照顧對方感受”。

吉林長春某小學三年級班主任葉玲(化名)在和學生相處時發現,成長中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性格會更敏感、偏執,學習能力單一,不太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比如我班裡有個孩子的父親常年在外務工,一年回來幾天。有次在以《我的父親》為題寫作文時,我發現他對父親的描寫只有一兩句,對父親的概念非常模糊”。

父親在育兒方面缺位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68。5%的受訪者認為會導致孩子在情感、認知上出現問題和偏差,52。7%的受訪者擔心孩子會因此缺乏安全感,50。3%的受訪者認為會導致孩子敏感自卑和脆弱。

陳志林分析,父母雙方的陪伴能夠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從而讓孩子更自信。同時,孩子的意志、品質、抗挫折能力、正確的價值取向、社交能力,以及一些思維能力的養成,都會本能地模仿父親。“在孩子心中,他們會本能地把父親定義為一個英雄的角色,而這種角色給孩子的示範效果是高於母親的。父親的陪伴往往會讓孩子有更加樂觀積極的心態,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質、社交能力等”。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表示,家庭的感情維繫是在多方互動中產生的,孩子會在互動過程中思考問題,父母任何一方的缺位都會導致孩子在思考過程中的偏頗。“孩子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中,他的觀念、表述方式、判斷能力、分工合作等都是在家庭中習得的,父親給孩子的不單單是愛,還有一種堅強、競爭、追求卓越的意識。

不過,張寶義同時指出,有時候,父親的缺位也可能是對孩子的一種鍛鍊,不完全是負面的影響。

遼寧盤錦某中學初一班主任鄒名(化名)對記者說,最近幾年熱播的一些親子節目倡導爸爸多帶孩子,在社會上的反響很不錯。在他看來,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給孩子創造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父母和孩子空間上再近,走不進孩子的心,不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沒有意義。父親在陪伴孩子時,要真正讓孩子體會到父親對他們的關注、愛與期待,這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杜園春

實習生|陳倩盼

編輯|黃衝 周易

排版|黃碩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