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有哪些培養親子關係的書籍值得推薦?

有哪些培養親子關係的書籍值得推薦?

有哪些培養親子關係的書籍值得推薦?

我推薦兩套,一套是比較簡單點的,一套是比較難一點的。

之所以說是“套”,是因為整體上比較成體系,結構非常連貫,不像《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或者蒙臺梭利系列等書籍一樣,是諸多文章的集合。

如果在育兒方面本身就是一窮二白,這些書讀完也能學到一些,但因為它的零散,會讓人更加混亂。

一個思想如果能有效指導行為,就必須和其他的思想互相配合,像尊重孩子,不僅僅要知道如何尊重孩子,還要和平等、自由等聯絡起來,過度的尊重很容易走向放縱,而放縱是虛假的自由。

所以初為人父或人母,如果想學習處理親子之間的問題或培養親子關係,最好對問題先有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不然容易過分誇大某一件事情的作用和影響。

以下來說說這兩套書。

有哪些培養親子關係的書籍值得推薦?

一、德雷克斯的《父母挑戰》

育兒暢銷書《正面管教》可以說是德雷克斯系列書籍的讀後感,當然,《正面管教》的作者也在書中開始的地方說明了這一點。

很多人都讀過《正面管教》,但很少有人看過作者育兒理念的來源者阿德勒和德雷克斯。

這兩人是一脈相承的,前者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其思想著作是《自卑與超越》。

德雷克斯的《父母挑戰》,不僅僅具有操作性(這點可以從《正面管教》可以看出),而且能更新和塑造我們完整的育兒思想體系(這恰恰是《正面管教》所缺乏的,所以有人覺得讀完《正面管教》沒用)。

比如前言前面的那句“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才,但我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可能是翻譯的原因,個人覺得比較合理的是“孩子不必然會成為天才……”)。

以及正文中:

為孩子提供支援和足夠的關愛固然重大,然而,生活還會因為那些你認為沒必要的、莫名其妙的行為而變得加鎖複雜。

父母之愛會促進你高估孩子的優點,而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又會導致你放大他的缺點。這兩個過程可能並行不悖,在某一時刻,你的孩子看上去完美無缺,但是轉瞬之間他又變得一無是處、前途堪憂。

你對孩子的諸多要求,與其說是為了他的發展,還不如說是為了自己的舒適。在這種想反的情況下,孩子的正當要求往往被忽視。

諸如此類的警醒只不過是冰山一角,重要的是語言通俗易懂。

他的書還有《孩子挑戰》和《教師挑戰》,內容更側重於應用,而不是分析。

《孩子挑戰》是一本文集,形式上比較分散,《教師挑戰》相對比較連貫,但主要針對的是教師,當然,也可以看一看,瞭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是怎樣的。

有哪些培養親子關係的書籍值得推薦?

二、依戀理論之父鮑比爾的系列書籍,包括《情感紐帶的建立與破裂》《依戀三部曲(共三冊)》《安全基地:依戀關係的起源》

相比於德雷克斯的系列書籍,鮑比爾主要研究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所以整套書具有科學的實驗、分析和論證,難度相對比較大,讀起來也沒有《父母挑戰》輕快。

有時候我們和孩子分離幾天,回到家中,發現孩子不是那種期待實現過後的興奮,而是冷淡和沮喪。

類似於此的現象在鮑比爾看來就是孩子和父母的依戀關係出現的問題。

成功的安全依戀關係是父母能夠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基地,讓孩子安心地去探索。

當感到痛苦時,可以在那裡得到平靜,受到驚嚇時,可以在那裡得到安撫,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養。

而不成功的依戀關係是矛盾型依戀和迴避性依戀。造成分離相聚後孩子冷淡和沮喪對待的,很可能就是迴避性依戀的關係。

並且,在小時候和父母形成的依戀關係,會表現出相對的永續性,會延續到孩子的同伴關係和長大後的同事關係,甚至婚姻關係。

諸如此類看似不合理的結果,都是鮑比爾與他的同事涉及實驗研究論證的結果,比如陌生情景實驗。

當然,所有的實驗設計都是根據實驗者的目的形成的,因此選擇上有傾向性,但是鮑比爾也承認這樣必然存在的缺陷,他只是為我們提供在這方面的認識,至於是不是“真理”需要我們的思考。

正如開頭所說的,讀這套書還是有點困難的,不僅僅是他存在大量的實驗論證分析,還有它的結構需要其他領域知識的補充和說明,比如生物本能方面的理論。

所以要有心理準備,不然讀不下去,難免會對我心生怨恨。這鍋我不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