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根據國際鐵路聯盟USA的定義,就鐵路線改造時速達200公里,新建鐵路線時數達250到300公里,鐵路為高鐵。

1964年10月1日連線東京與新大阪之間,東海道新幹線在東京奧運會前開通運營。成為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的高速鐵路。

此外,德法等歐洲國家高鐵發展也非常領先,技能環保方面的改進尤為突出。

2008年8月1日,我國首條高鐵在京津之間開通。2019年中國春運期間,17輛超長版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動車組首次亮相京滬高速公路,把一個新詞代入到我們的生活中,那就是高鐵。

與此同時,因高鐵的出現對於飛機出行的衝擊也很大,很多航班都大幅度降價,有的折扣低到低於高鐵價。交通的快速提升和發展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人們出行選擇的機會更多了。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01

忘不了曾經穿梭在祖國山河之上的綠皮火車,一列列長龍承載了幾代人的生活奔波、走親訪友、工作出差的全部夢想。

90年代,是我頻繁坐火車穿梭的時期。各種有關火車和火車的景象味道領略俱全,現在回想起來都清晰依舊。

那時的火車基本上都是蒸汽機車,蒸汽動力來自於燒煤等燃料。每一個車廂連線處都有一個大鍋爐。如果你運氣不佳,沒有買到座位票,就得站在車廂過道中間,可以盡情目睹和感受這種咣噹的聲響和人的擁擠。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裝置落後的廁所和洗漱間也位於車廂連線處,那個時候車廂不禁菸,很多菸民會在這個地段點燃一支香菸。

還有茶爐和乘務員休息室也都夾雜在這個位置,總之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擁擠。

而那時候的人們似乎很習慣這種擁擠,人挨人肩靠肩司空見慣。有的人就在這個位置席地而坐。

說起味道,那真是有的說。由於那時的火車上沒有空調,冬冷夏熱。尤其是夏天,基本上就是一個烤箱。汗流浹背透不過氣是常常的事情。而那時的車上人又多,基本上沒有限制地賣票,一列車上可以塞到行李架、地板上全躺著的是人,起碼要超員幾倍吧。也是沒辦法,運力就那麼大,誰都得走,那就擠擠吧。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再一個景象就是火車上的吃貨。也不知道那個年代的人怎麼胃口那麼好,基本上是跑一路,吃一路,一刻不停。各種換著花樣吃。如果再遇上幾個油膩大叔,啤酒伴炸雞,味道飄滿車廂。

現在想來,或許真的就是那個年代的人肚子裡缺東西,缺油水,像是在建築打地基一樣,好吃的東西會沉下去。

車上的各色食物花樣多多,而那時候大站都是允許小販上車賣食物的。火腿腸、炸雞、油炸花生米、玉米棒、包子、啤酒各式吃的東西應有盡有。尤其是想吃上一些清爽的水果,特別是像贛南臍橙這樣水質鮮美的水果。有限的車廂空間,可謂是味道豐富充實,人情熱氣騰騰。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02

除了自然的味道,對於綠皮火車的記憶那就是人文的味道了。九十年代初,改革致使經濟活動成為了中心。人們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做生意,經商下海展開。

而對於這種變革有感悟的和有各種見解的人士總會高談闊論一些自己的見解。基本上你在火車上,隨處都可以聽到談論企業改制、公有私有、商務談判、簽訂合同這樣的話題。

手把啤酒瓶的大叔侃侃而談,從國內到國外,從政治到經濟,從沿海到內地,從北方到南方,激昂慷慨、揮斥方遒。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有人願意說,也有人願意聽。因為那就是個變革的年代,人們都是在變化中尋找自我。而一些年輕的溫文爾雅者則是小心翼翼地跟身邊的同齡美女或者帥哥交換著資訊,談論著學校、考試、旅遊和南北方差異。畢竟那時候的人們剛剛邁出家門,一個大城市可以談論一個晚上。

有的會比較這個城市和那個城市誰好誰差,甚至是爭論,總之就是眼前盡是繁華的感覺。

時速60公里的火車,基本上坐一程超過20小時的旅客很多很多。一路下來,周邊的都可以熟悉到成為朋友。相對濃一點的人情味也是那個時代的火車味道。

綠皮火車30年:車廂裡喝啤酒吹牛,站臺上叫賣聲不斷

03

動車高鐵出現後,我的火車行程已經很少了。基本上偶爾有幾次出行,也就選擇了飛機。坐過幾次高鐵,寬敞整潔的車廂環境,路途時間也非常短,一兩個小時,已經完全沒有了綠皮車的那個味道。

而很多過去的新鮮事在現在看來也都不新鮮了,乘客也變成那個不再騷動的群體。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基本上與手機為伴。

真心感慨時代的變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