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本文字數7800+|閱讀預計需要20min

本文已獲“心靈工坊”許可釋出,由臺灣著名心理治療師王浩威老師,來給我們講一講男性氣質。

男性到底應該怎麼辦,其實是很多男性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必須承認這個時代是越來越對年輕人有一種優先性的一個時代。這麼說有點不公平,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五、六十歲的人,當年在二三十歲時也在爭取年輕人的利益。現在五六十歲了又說時代太重視年輕人。

那這個事實上的確是一個兩難。瑪麗亞·葛莫利就曾經講過薩提亞大師在接受雜誌採訪時說,她覺得有意思的是,在中國臺灣一個人要離開他的家,實際上比西方的標準值晚個十來年。其實在1960年。美國精神分析取向的社會學者Crystopher Lasch寫了《自戀主義文化》。那時候還沒有網路。有網路以後我們就更多開始講Me Generation,就是年輕為主。我自己前兩天遇到一個朋友,我們二三十歲就認識了。不知不覺,大家都30幾歲了。

我們看到青春崇拜這種情形,在我們生活裡面似乎衰老是一件很不安的事情。

當你以青春作為社會規範、標準的時候,離開這個規範的人就會覺得自己是丟臉的人、不及格的人。一方面但我們也同意六、七十歲去練三鐵。但是六、七十歲不是隻有練三鐵而已,你也可以慢慢的變老。老也是另外一種美學,到底你要怎麼樣的一種生活。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希爾曼和法蘭茲-永恆少年之爭

其實這種情況,早在1959年馮·法蘭茲寫《永恆少年》這本書時就出現了,這本書等於說她在蘇黎世時候的講座。我們都知道她算是榮格貼身的很重要的弟子,她之於榮格就好像安娜·弗洛伊德之於弗洛伊德,所以她很積極的捍衛榮格的想法,就像安娜·弗洛伊德很積極的捍衛弗洛伊德的想法一樣。她那時候就寫了《永恆少年》,簡單講,她認為《永恆少年》是個病。

如果大家還記得彼得潘那個故事,裡面有一句名言,千萬不要長大,那是社會的陷阱

馮·法蘭茲就提出,其實這樣的永恆少年是社會的寄生蟲。他的問題真的要透過勞動,透過跟自己的男性接近、連結等等才能夠克服。在那個時候同性戀還被認為是很病態的。我們都知道,他活著的話不是變成同性戀,就是變成一個永遠定不下來的唐璜,就是我們俗稱的花花公子。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馮·法蘭茲說,你就是要進入社會,你不進入社會就等於說就是你的問題。可是我們知道那是1970年,是整個社會開始學生運動、民權運動、全世界大反抗的時代。那其實馮·法蘭茲在有關這一方面的立場,跟安娜·弗洛伊德的立場一樣尷尬。60年代學生運動的時候。弗洛伊德是被視為社會制度的擁護者、資本主義的潤滑劑。安娜·弗洛伊德寫的是人在社會里面,ego怎樣去適應社會。

安娜·弗洛伊德,或者晚期的弗洛伊德,事實上很努力在發展,在現實社會里面的ego怎麼活下去

,包括他的防禦機制是怎麼樣子,所以等於重點是在ego。但是拉康的重點是在id本我,那個不受社會約束的id。反過來講馮·法蘭茲也有點是這樣。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希爾曼在1969年的時候,他的理論也一直很忠於他自己。他認為,每個人要去面對自己的最深的無意識,這裡麵包括自己的慾望。弗洛伊德進去一下就出來。榮格繼續進去,但是又出來又進去又出來,繼續在探索。但是他覺得無意識才是真的,現實根本不重要。有一段費里尼傳記的字,夢比現實更真實,其實就是這樣的意思。

希爾曼認為,無意識才是真實的。我們現在在講的、看到的、這些都是幻想,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大家如果看他的那本《夢與幽靈世界》,事實上就是他這種態度最極致的想法。

所以這兩個會有衝突,一開始希爾曼久認為我要把榮格的理論更激進化。所以當拉康的理論受到德勒茲挑戰的時候,拉康雖然講本我,那怎麼去面對社會他沒有講。德勒茲提出了《反伊底帕斯》這一本書,就人一進入到伊底帕斯這個三角(你的世界除了媽媽開始有爸爸,爸爸就代表著社會),你就永遠被異化了,你的主體性是不可能的。

齊澤克現在還很活躍,他把拉康理論應用到了社會評論。

齊澤克就會講,德勒茲所批評的拉康,就好像榮格所批評的弗洛伊德,也好像希爾曼所批評的榮格

。希爾曼很年輕,他本身真的是一個永恆少年,我們回到他傳記就知道他有一個控制慾很強、很有錢的媽媽,所以他永遠都在逃。他心目中嚮往的就是居無定所、沒有任何認同的。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喬哀思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博士是在都柏林拿的。希爾曼去住的地方,都是喬艾是去的地方,喬哀思的女兒是精神分裂崩潰的,這個我們有機會再講。榮格就曾講過,他們的生命都像是在潛水。只是他還是繼續在潛水,可是她女兒淹斃了。希爾曼本身嚮往的,也就是永遠在潛水這種無意識的層面。但是當他在實務上,

現實生活怎麼去面對,怎麼去實踐,事實上是很難的

簡單講,他本來被視為在蘇黎世很自然的接班人,因為他畢業沒多久就成為類似學校教務長。但他那時很不幸發生了一個醜聞,他跟一位瑞士部長的夫人上床了。我們在治療裡面就會講說有很強烈的情慾、移情、反移情,那他就一直講說我們應該面對自己這樣的情慾慾望,真實的去面對,那才是真實的世界。當然後來他就被驅逐出境了。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男性運動

事實上這件事就是馮·法蘭茲在講的永恆少年成長的問題,就是他本身怎麼辦。所以這裡有一個狀況,

你是拒絕長大呢,還是在抵抗社會。但是抵抗社會之後要做什麼?

傳統的社會對女性的看法有許多的誤解。榮格是唯一很早以前就說男性靈魂阿尼姆斯跟女性靈魂阿妮瑪都是同樣重要的。所以男人不是隻有男性靈魂而已,要去跟自己女性靈魂結合。女性是有自己的女性靈魂,要去跟自己的男性靈魂結合。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在這種情況之下,榮格的觀點一開始很受歡迎,特別是女性運動裡。我們看女性運動史,其實弗洛伊德當時是被視為社會的幫兇,他甚至認為沒有所謂女孩子在小的時候被父伯輩、鄰居或者爸爸的朋友誘姦、性騷擾這種事情。The serious seduction其實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性騷擾或性侵。但是他後來說沒有,這是孩子自己的幻想,這不是事實,當然這是發生在更早以前。

所以女性運動起來的時候,當然弗洛伊德是被罵到極點

,用的都是榮格理論。慢慢的到了中後期,60年代拉康理論還好補足了弗洛伊德這方面。所以你如果看女性主義的理論,裡面都是用拉康的為主,還有後弗洛伊德。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如果說我們繼續看的時候,我們看晚熟時代,它涉及的當然是很多因素。但到底怎麼樣才是對的男性氣質,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所以一開始,也因為相對女性運動,開始有了男性運動。

那這種男性運動是支援女性的,但是慢慢在擴充套件過程中發現,男性的角色不止傷害了男性,也傷害了自己

。到底男性怎麼辦,前面沒有思考,後面就又回到“女性壓迫了男性”這樣的一個問題。

在韓國就很大的反女性的正式政黨組織。安德魯·沙繆斯在《政治的心理》(The Political Psyche)裡,把男性運動分成四派:

支援女性主義的男性運動、神話詩學(mythopoetic)、男性權利爭取運動、基督教男性運動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我們說要尊重女性主義,重新思考男性氣質。但是怎麼去支援,真的不容易。所以,我想放在神話詩學男性運動,因為這是跟榮格學派比較有關的。這個學派當然就源自於榮格的靈性的部分。也就是說,神話詩學強調當神話本身沒有一個體系的時候,說的一切都可能的時候,到底那個資訊是怎麼樣的。

當你沒有把事情繫統化,沒有把邏輯要建立起來。

你怎麼樣停留在混沌的世界裡面。保持那種可能性創造力

每個人都可以創世紀的。上帝可以七天創造世界,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創造你的世界。到底怎麼樣才是好的時機,希爾曼的一個詩人哥們兒Robert Bly覺得,女性運動裡面,作為女性在體制上是被害人。男性所有舉止原來都是會傷害女性、甚至是傷害自己的。那自己到底要怎麼動,那最好就不要動。但不要動的結果就變成軟啪啪的男人,那軟啪啪的男人又是不對呀,其實他就是在這樣背景出現的,就要經過啟蒙。

所以他的那個工作坊都是帶到山上去。有點像現在的荒野探險。晚上的時候大家篝火,圍著像印第安人,男人們打獵回來。唱歌慶祝自己的男性氣概。所以要像宙斯一樣,有一樣的能量。所以他強調對老人的尊敬,要順服。父親釋放出內在的野性,不要被文明馴服了。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現代男性為何失去力量

羅伯特·摩爾在Bill Moyers提到說,現在的男人怎麼失去了力量。Robert Bly提出來,

第一是傳統家庭的崩潰

,裡面包括父親的缺席,還有男孩成為男人的儀式消失了。男孩的心態的優勢,沒有一種對人的虐待暴力發洩,因為儀式裡面常常有這些東西。消極和軟弱,甚至在虐待和軟弱之間擺盪。還有很多啟蒙是假啟蒙。

第二他提到的就是父權體制

。我們以前沒有看到時你沒有感覺,可你看到了怎麼辦。剛剛在講,女性主義批評原來所有男性的特質本身就是虐待,就是欺負別人。那自己怎麼去跟人、跟你的情慾連結。這種情況之下,普遍男性要麼就不繼續不看到,繼續成為結構的一部分;要麼就是開始感到罪惡感,所以他們會開始思考。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羅伯特·摩爾說,但是父權真的不是深層的男性特徵。父權事實上很不成熟,是一群男孩子的結構

。如果大家看過小說《蒼蠅王》,就可以看出來一群男孩子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的社會常常也是一群男孩子,只不過有沒有包裝,沒包裝就變川普。所以父權是對女性這種完整特質的攻擊,其實也是對男性走向wholeness的一種攻擊,事實上他就要你停留在一群男孩玩在一起的那種狀況。

我們都知道霸凌最嚴重的時候就是在初中,因為就是一群男孩的一個狀態。所以這些男性的問題,不只是沒有跟女性氣質恰當的結合,他更缺乏更深層、直覺男效能量的連線。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所以他開始說,真的重回到一種啟蒙,而且啟蒙裡面有一種

象徵性的死亡

。這樣講有點抽象,大家如果知道坎伯他的英雄之旅,常常被應用到好萊塢編劇,像《魔戒》的基本結構。

大家就知道說,召喚以後抗拒,終於離開家,遇到很多困難後,慢慢的發覺自己越來越順,然後變成英雄。那一定要摔到谷底一次,那樣的一個情緒。所以也許他講了的死亡沒有那麼深遠。因為這只是啟蒙而已。這個死亡有點像哪吒把自己的身體還給爸爸媽媽一樣,和這種告別比較接近。

大家都是父親去世以後才能夠討論父親,才能夠想父親怎麼了

。因為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裡面。他開始對自己無意識做很多探索。所以才做的才能夠對自己的夢做很深入的分析。所以夢的解析裡面,他去走這樣的一趟無意識的自我探索。其實是真的是一個英雄之旅,不容易的。

弗洛伊德在他的《夢的解析》扉頁,引用了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的裡面英雄一句話。他說,眾神如果硬要我如此,不聽我的,我要把它鬧的天翻地覆,大概是這樣表述。所以事實上去探索這些無意識是需要很多勇氣的。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希爾曼學生David Tacey-男性特質

如果大家對理論有了解,在榮格和弗洛伊德之爭裡面。

弗洛伊德派最常攻擊榮格派的,就是沒有提出一套人怎麼繼續成長髮展的討論,就跳到後半生了

。所以事實上在榮格之後會出現兩個分裂,一個就像馮·法蘭茲堅持守著榮格,這怎麼發生的,沒有講太多。然後就中年的靈性了。

另外一派是在英國的Micheal Fordham。其實它剛開始也不是那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是包括克萊恩的中間學派。因為

克萊恩還是認為人的發展跟環境無關,但是到中間學派才開始討論環境對我們的影響。

Micheal Fordham跟溫尼科特、約翰鮑比都是好朋友,但同時又是被榮格跟榮格弟子分析的人。所以有一端其實就是研究到底人(從榮格觀點)怎麼長大。然後西爾曼是另外一個,他認為榮格還是不夠榮格。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前面講David Tacey年輕的時候評價說,西爾曼在榮格派裡面好像是一個造反派,很多人去追隨他。後來2011年希爾曼去世以後,David Tacey有寫一本書《Remaking Men》,他一開始談到神話詩學,就引用西爾曼的書:

當我們的心靈不再只有男性特質時,療愈於是就出現了,不論你是生理上的男性或女性。精神分析的工作,除非他的心理學層面不再只有男性特質,否則是不可能聚集任何療愈的。

但神話詩學有他的困境。比如說,像印第安人這樣唱啊跳啊連線自己的野性,真的有幫助嗎?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莫瑞·史丹-男人心理發展的五個階段

心理發展其實有五個階段。弗洛伊德會經常提出心理發展的階段,比方說口欲期、肛欲期等等。但是榮格是很少提階段的。

但是我記得莫瑞·史丹說,雖然是階段但是榮格派的階段是迴圈的。

榮格的五個階段(男性)是兒童、青年、中年、中後年、老年。每個階段的議題就是跟母親連結跟父親連結,跟自己的阿妮瑪連結、跟自性(SELF)連結、跟上帝連結

。阿妮瑪本身的意思是靈魂,但是後來榮格再用的時候就用作女性靈魂的意思。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他認為,第一圈的時候就是我們在母親/男孩的時代。他引用了中間學派溫尼科特的一句話:“其實如果有一個夠好的母親就好了。”但是其實說我們常常看到是母親是缺席的,母親是矛盾的,母親的鏡映是有缺陷的。

她看不到孩子的好:抱怨孩子怎麼不趕快長大;怎麼才考80分;如果是在嬰兒階段,後果更嚴重。

莫瑞·史丹認為這些母親的行為都會給孩子造成影響。而一個足夠好的母親相對來說就要適當的給孩子挫折,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把他拋棄給父親和其他監護人。

所以孩子才會瞭解他要單獨的走向他自己的生活。那也因此他可以面對他的衝動和本能等等這些。所以這種情況之下。這樣的母親可以讓孩子進入父親的生活圈。父親不是指真實的父親,而是說在他生命階段的不同形態。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父親主要啟蒙孩子邁向成人階段。那父親存在的意義第一個就是讓孩子可以離開,而不會因為離開而產生罪惡感

。讓他知道男性氣質跟女性氣質不同,原來世界有內部跟外部。然後能夠自己當做一個理想化的物件。所以,第一個意義是“認同”。

但第二個階段是父親/兒子的時代

。主題就是“背叛”。孩子有機會背叛,父親才可以從束縛中解脫出來。所以,還沒真正啟蒙的男性就兩種特色。一個是一直在尋找父親的保護。相對廣泛的更講,與父親的議題沒有解決你就跟權利無緣。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他永遠就在反抗。孩子聲稱自己很獨立,但是其實還是很依賴。但其實他還是透過反對才能站直。當沒有反對面的時候,他沒辦法自己站起來。也就剛剛我們在講的抵抗社會的結果就停留在這個階段。

到了第三個階段是阿妮瑪/英雄的時代

。孩子自己要開始去面對世界,比如事業、家庭。阿妮瑪聚集了男性的創造能量。開始啟動英雄之旅。同時,阿妮瑪也是一個人的女性特質,還是他的靈魂伴侶。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這個不是說在生活裡面一定要找到一個真正的女人。而是一個有能量的形象。其實英雄之旅常常也是告別父親世界和母親世界的階段,所以這個階段是很難的。

阿妮瑪同時也是人格面具,或者是艾瑞克森在講的“自我認同的敵人”

,因為它會松毀了這一切。人格面具界定了一個人的社會身份,是因為這是根據他人的期望而形成的,是對父親世界的一種接受。而阿妮瑪會顛覆這一切。

但是如果阿妮瑪一旦開始召喚你會被顛覆的。沒有阿妮瑪的小孩都是受到母親束縛的。他們認為阿妮瑪是一種威脅,是邪惡的。莫瑞·史丹認為,沒有阿妮瑪的孩子都是嵌在母親內部的,他的爸爸通常是缺席的。他完全沒有離開媽媽,父親的世界也沒辦法進去。

莫瑞·史丹還認為母親的缺席會導致過早的產生阿妮瑪。孩子的傾向就會很女性化,過度的講究美感,還會表現出一些女性氣質。莫瑞·史丹還談到了一種有著同性戀阿妮瑪的男人,他喜歡跟其他的女性談戀愛,但他認為自己也是女人。情慾是女人對女人的,因為他還停留【在母親之中】的結果。

(關注影片號,檢視講座【下】)

莫瑞·史丹還提到第四種男人

。這些人是受母親束縛的,有著迅速來去的阿妮瑪。所以永遠都在換女人,也沒有愛過任意一個女人。這幾種人是無法進入第三階段的。

進入第四階段:大自性Self/成熟男人的時代,通常來講要到中年階段了

。大部分人可能不需要走到這一階段,他在第三階段會事業有成,也對社會有貢獻。但有一些人可能還有更深的追求。在這一階段,男人會尊重自己的承諾,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命運無法被自己掌控。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第五個階段更難談,因為真的很少有人達這個階段。答約伯裡面,榮格開始討論在人類中上帝是個image。所以生命最後一階段的特色其實幾乎就等同於神學了。自我跟超驗世界是合一的。

安娜弗洛伊德的學生艾瑞克森。他也提到人生八個階段之後,我們所有心理學都integrity。integrity就是說你的生命融合到很好的階段?還是你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狀態?還是你很絕望什麼事都不滿?

一種人是什麼都沒有,身體健康情況也一般,也沒什麼錢,但他們就是很滿足。而另外一種人,他的經濟條件很好、身體也不錯。但就是很愛抱怨,對什麼都不滿意。變成糟老頭還是智慧老人,還看自己的意願。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榮格說,我心裡還是滿載著植物、動物、雲彩、畫與夜、人的永恆。我越來越拿不準自己,然而我與萬物卻有著越來越密切的連結

。除此之外,從歷史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

一個例子就是王安石,他年輕的時候,23歲跟提倡新政,可就三年就擱置了。然後,他勵志下調去當縣令,去了解真正的民生什麼。積累了好多年,宋神宗上臺了以後看到王安石的萬言書,才讓他作宰相。另一個例子是朱熹,他的《觀書有感》也表達了一種需要長久積累才能輕鬆解決困難的觀點。

這大概就是兩種境界的不同吧。

永恆少年或智慧老人:談男性的自我成長 | 王浩威講座文字稿

抑鬱

|

安全感

|

焦慮

低自尊

|

人間憤怒

|

情緒症狀

|

人際關係

父親與育兒 |

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