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更適應、更符合、更有效

——《天幕紅塵》摘抄

更適應、更符合、更有效

路在何方

1。。創新並不是執著於新舊,而是要善於發現和創造更符合實際的方法。市場條件在變,必然要求決策和管理相適應,而不斷催生的方法普遍具有‘新’的特徵,人們就習慣了用‘創新’這個詞來表達。這是方便的表達,其本質是‘更適應條件’和‘更符合需要’的意思。

2。人們習慣於把每一個成功的範例都貼上標籤,正確的、先進的、潮流的,然後拿著這個標準衡量一切管理方法,只要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就是錯誤的、落後的。這很可怕,因為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沒有哪種條件是可以悉數複製的。正如老師反覆所講的,是引導、啟發我們的思維,培養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讓我們去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其本質,就是培養我們見路不走的能力。

3。很多人是以兩極判斷事物的,非好即壞、非對即錯、非此即彼,這樣的思維很狹隘,事實上很多事物並不是以簡單的對錯就可以判斷的,是屬於條件的可能與否。任何事物,從成因到結果都是有規律的,什麼條件產生什麼結果,什麼結果需要什麼條件,這是科學。如果符合一個好聽的概念比符合實際重要,對於企業就很危險,就會脫離實際。

4。解放思想,跟‘創新’基本是一個意思,都是主張掙脫模式思維的束縛,用實事求是的、辨別的、證明的科學思維去認識事物。

5。所謂‘決策’,是指具有方向性意義的重要決定,正確的決策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而‘見路不走’就是企業決策的法則,不唯經驗、教條,不唯標籤、模式,只以企業的根本利益為目的,遵循因果律,走條件的可能。只有這樣,企業才可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6。定律是定律,路是路。路是方便的、經驗的、模式的、固化的、既有的,定律是必然的、因果的、規律的。知識包括了定律和經驗。

7。見路不走是不唯經驗、教條,不是排除經驗、教條,不唯就已經包含了學習、借鑑。任何一個成功的經驗起初都不叫路的,走的人多了才叫路。見路不走是更接近科學的思維,不表示路就沒用了,對於不能理解見路不走的人,見路就走也不失為一種方法,至於能走到哪裡就得靠碰運氣了。人是懶於動腦、勤於動心的,喜歡把某個條件放大為成因的全部,這樣容易比照,容易獲得信心。

8。‘正確的路’是一種正確的、保險的、不出錯的、同時也是沒有質性甄別和無從操作的表達方式,如果因為沒有一個公認的叫法而放棄了可能的表述方式,這是不夠積極的。路包含了模式、經驗、教條,不管用什麼提法,首先要把這些東西剔除出去,要有質性甄別,強調、突出走因果,走條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