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二)貨幣的起源

隨意翻開任何一本經濟學教材,關於貨幣的描述無不是一種交換媒介、記賬單位和價值貯藏手段。就連馬克思也把貨幣視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或價值符號。

或許馬克思本人並不在意貨幣是什麼,他只對其進行現象學解釋罷了

。因為在他設想的最終社會形態中並不需要此類物品,或只用於記賬而已。

說實話,在他們的論述中,

你很難想象貨幣有多重要。

貨幣也是為數不多的,在經濟學理論中透過

精煉或想象歷史

,一次又一次被“發明”的物品。緊接著經濟學家們便大聲跟你講述這樣物品的便捷性。看!多麼偉大的發明,可你卻沒有意識到:為了維護所謂“貨幣”的便捷性,需要多麼龐大的資本市場來支撐,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參與資本市場的構建。

這些人本來可以成為數學家、科學家或醫生等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現在卻都進入了這些

賬面財富

領域。諷刺的是,無論這些人才進去多少,資本主義市場危機依然發生。

就像每天太陽照常升起來,而且升得越來越快,黑夜卻越來越長。

(二)貨幣的起源

夸父追日

哦不對,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貢獻:金融資本市場至少促進了造紙業的繁榮發展,樹砍得越來越多,連某些金融工具都開始提倡種樹了!

(二)貨幣的起源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就必須瞭解貨幣的起源。

在上一篇的論述中,我們已經提到了一種交易場型別,即甲、乙雙方處於對等狀態,其交易發生取決於外部因素—交易是否對維持現狀或提升地位有所幫助,雙方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雖然很可能僅限開頭一次)。

我們把這種交易場型別記為Ⅰ類交易場。

現在我們改變一下甲、乙兩人的部落地位,

這次甲的地位高於乙

。乙向甲索求一些物品以維持自己的生存狀況。假定:甲的地位不可能透過本次行為有所增益,乙也不可能因本次行為使自己的地位更低(事實並非如此)。該行為發生後,甲取得債權,乙得到物品。

這是一個幾乎封閉的交易場,將其記為Ⅱ類交易場。

Ⅰ類交易場轉變為Ⅱ類交易場,是從開放式轉變為封閉式,從外部的不確定性因素轉變為內部的確定性因素。

但在兩類交易場中,我們並沒有獲取關於貨幣來源的蛛絲馬跡。

事實上還有Ⅲ類交易場,也更接近社會現實。

如果我們把Ⅰ類交易場與Ⅱ類交易場合並,便可以得到一個半開放式的交易場,其建構如下:

甲的地位大於乙的地位,甲向乙索取一些物品,乙取得債權,甲獲得債務。

這種債務形態就是最原始的貨幣形態。

它代表著一種標記—

可以得到高地位者的許諾

。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早期貨幣如貝殼、樹枝等可以作為一些數量上的標記物出現(近似於公共債務)。

(二)貨幣的起源

貝殼

三類交易場相互轉化、擴大的運動中,可以自行生成貨幣形態—

即在多人參與交易且有社會地位不對等的情況下,多次交易後必然會發生貨幣形態,而不論在何種特殊的歷史事件和環境下導致的。

以上離我們精確地解釋貨幣的價值問題還有一段距離。但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知道市場的靈魂—

價值究竟為何“物”呢

(二)貨幣的起源

祖師爺:Ronald H。 Coase

一則笑話:

一個來自高階文明的外星人偶然間來到地球上。

地球人很好奇,問他是怎麼到達地球的。

這個外星人指著他的飛船說,坐飛船以超光速飛行抵達地球。他又反問地球人,你們是靠什麼遨遊星際的?

地球人拿著手裡的爆米花說,靠鈔票買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