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蘇軾《晁錯論》的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朋友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建築工人打算退休了,因為年齡大了,希望找一個清閒的工作,和老伴一起享受晚年生活。

老闆得知這個訊息以後,非常惋惜,因為這個工人確實很優秀。但看在多年的交情上,還是答應了工人的請求,只是希望工人在臨走之前,再幫忙蓋一棟房子。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蘇軾《晁錯論》的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工人答應了。但從蓋房子的過程可以看出來,工人的心思已經不在工作上了,工藝、材料等方面都非常粗糙、馬虎。

終於,工人蓋好了房子,便請老闆來驗收。老闆繞著房子走了一圈,什麼也沒說。只是掏出一把鑰匙,遞給工人:“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給你的退休禮物。”

此時,這個工人才知道老闆的用意,後悔莫及。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蘇軾《晁錯論》的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你的態度,決定工作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從事的工作各不相同。有的人正在從事的工作並不是理想的職業,有的人已經厭倦了當前的工作崗位。

總而言之,生活中有很多人,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整天抱怨工作的苦和累。於是,他們一邊迫於生活壓力而繼續工作,一邊發牢騷、渾水摸魚。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蘇軾《晁錯論》的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北宋文學家蘇軾在《晁錯論》中講過:

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於不可救。

蘇軾的意思是說:世上最不能挽回的禍患,莫過於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沒有什麼危險,但實際上卻存在著不安定的因素。消極地任由這些因素存在而不去解決,禍患就會發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在這個時代,無論在哪裡工作,本質上都是價值交換——老闆花錢買你的時間和勞動。如果說自身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僅得不到好的工作結果,還會給自己帶來隱患。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蘇軾《晁錯論》的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蘇軾:成大事者,注重態度

蘇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成就大事業的人,不僅要有出類拔萃的才能,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什麼是堅韌不拔的意志?本質上就是一個正確的態度。大多數人之所以做不好事情,就是因為沒有良好的態度。

舉個例子:老闆給你3000的工資,你是應該做收入2000的工作量,還是要做月薪4000的工作量?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不做2000的量,也不做4000的量,就做恰好3000的工作量。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蘇軾《晁錯論》的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不做2000的量,很好理解,畢竟老闆花了錢,你就應該付出相應的勞動。但很多人以為,只有自己超額完成工作、儘量多做一些,才會得到老闆的賞識。其實大可不必。

在如今的職場中,越是做得多,什麼苦活、累活都攬在自己身上的人,恰恰沒有什麼晉升機會。因為這種執行力,恰恰是管理層最需要的。

況且,大家出來辛苦工作,就是為了錢。錢沒給夠,憑什麼要做那麼多?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蘇軾在《晁錯論》中的這句話,意義大概就是:

“真正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不僅要有出眾的才能,還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該拿到手的東西一定要拿過來。”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蘇軾《晁錯論》的智慧,早知道早受益

結束語

世上總有很多事情,是不盡如人意的。如果沒有辦法避免,就只能從這些“不如意”中,找到“如意”的東西。

“拿多少工資,就幹多少事”未必是一種消極、馬虎的做事態度,也可以是一種為自己謀取利益、開拓發展前景的處世方法——蘇軾在《晁錯論》中所表達的這個智慧,早知道或許就能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