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形而上學的理解 十

當我們討論準則的時候,只用普遍的概念,而不代入具體領域的物件,是根本沒有辦法進行下去的。

由於領域的細化專案很多,只能進行提煉組合,有助於化繁為簡地構建一個領域形而上絕對體系。

人有身體和思維,身體是物質領域,遵循自然的物質領域形而上絕對的規則+組合的隨機規則。思維是思維領域,需要建立思維的形而上絕對要求,才能有相對應的規則,不然就會降維為自然的生命領域形而上絕對要求下的叢林法則,甚至是降到自然的物質領域形而上絕對要求下的隨機規則,就是傳說中的麻木不仁或者他活著卻已經死了的境界。思維領域=知性+情感。

我們假設人的知性的基素=生存的初始指向+理解力+記憶力+反應力+承受力。可以認為是一個人天生的天賦。

生存的初始指向,比如吸吮等各種生存本能,對安全或者危險的敏感警覺度,對數字、聲音、顏色等的敏銳度,等等。

理解力和記憶力,這個就是關鍵天賦,理解力實際就是天生具有系統的結構性思維能力,能把所描述的現象或者事件在大腦裡自動細分成——條件,物件,物件量或者質的變化(達到的目的結果),變化需要的因果關係(公式,套路)等這些構成要素,並能理清它們各自的位置順序等大致關係。老師一講課,就可以把思維中天生存在的這種細分結構與講課內容的邏輯結構匹配上,這一步,就是對學習內容進行理解的關鍵。他們思路清晰,但對這種天賦分析過程本身卻說不出來,認為本來就是這樣的呀。記憶力也很關鍵。一般學霸,高才生,精英人士,隱世高人大都屬於這類人。

反應力,就是條件反射的快慢,有時在生死關頭很重要,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但與理解力和記憶力無關。

承受力,訓練它避免玻璃心,這個是很重要的。

這些屬性的初始狀態的功能,就是一個人開始構建知性的基素。這些基素不同於自然物基素,自然物基素是基素自身相互作用產生物質。知性基素是將自身的屬性功能,以本能的方式控制著一個人的肢體去參與和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產生感受,然後將感受反饋給思維並進行反思,再對基素的屬性功能進行主觀期望與客觀規律相統一的試錯式揚棄,又重新控制人與外界進行相互作用,又反思,如此反覆,由感知積累成經驗,形成相互關聯的知識+方法+認識,然後將它們聯絡起來,組合為一個綜合的理論實踐體系,才構成知性。

這些基素具體是怎樣在人身上產生的不清楚,目前只能假設知性基素是人生來就具備的,是透過生命的基因傳承下來的,是直觀的。只是它們表現在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等各種不同的方面,並且每個人表現出的強弱程度也不同。但它們是人具有無限發展可能性的根本。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完善的。

下面討論知性的空。你也可以認為這種“空”是一個人的心胸,知性的基素在裡面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的極限,也就是一個人發展的自身瓶頸所在。

這些“空”分為:“本能存在”,“理性生存”,“理智生活”,“絕對精神”。需要明白的是,在具備基本道德底線的情況下,它們沒有好壞之分,但對一個人的心境產生影響。

“本能存在”基本繼承了生命的原始基因,只是把生命的基本需求,吃喝拉撒睡,換成了物質夢想。

“理性生存”則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奉為人生準則,成為強者,是他們的追求。

“理智生活”是對理性+情感進行綜合權衡的生活態度。

“絕對精神”,在社會中,一是替代形而上絕對的形式指向功能,如超自然力量,榮譽,威權等;二是替代“空”的功能,一個裝“願望”的袋子,如平等,自由,崇高理想等;三是追尋整個人類的終極目標極其意義,比如永恆,重於泰山等。

絕對精神在個人心中的地位,是終極的歸屬——宗教的虔誠,革命的信仰,精忠報國,比翼雙飛,使命責任等。

在這四種人類知性獨特的“空”的場地裡,社會為知性的基素提供了不同的活動條件。

條件=個人的身份出身+個人的能力+社會的認可容納度。

這種“條件”的發展過程,就是,從原始社會:“以個人(天賦)能力為標準”,向,等級社會:“以資格為標準”的授權機制改變的發展過程。這裡說的條件是以等級社會的“以資格來賦予權力”為標準。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對資格的標準要如何來制定的發展史。資格是,成為自己人的資格、可以參與共同活動的資格、能夠被賦予權力的資格,等。

假設了思維知性的空,基素,條件。要將這些組合為知性系統,先要理清知性延伸出來的普遍功能——“資格+控制權”。知性是個人屬性,同時也是社會屬性,更是連線客觀與主觀的橋樑,或者說,知性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進行對話溝通的一個埠。

知性是屬性,不同理解程度的知性或者不同角度理解的知性,具有不同的屬性,不同的屬性就帶有不同的固有功能,比如重感情的人和重能力的人之間的不同行為方式。兩個人的這兩種屬性相互作用就構成了只屬於他們兩個人的性質,這個性質的功能是成為兩個人更加團結強大的屬性,還是勉強湊合的屬性,或者成為分道揚鑣的內在因素,其中一個關鍵就是用他們各自的知性對“資格+控制權”的理解是否一致。

客觀的“自身+內部環境+外部環境”的空間結構是不含有任何固定物種的普遍的絕對架構。而人要成為其中的一個物種存在,個人要成為社會中的一員而存在,除了先天就被自然隨機拋入了這個世界以外,剩下的需要自己去獲得存在於世的資格,資格的體現是控制力,就是綜合能力。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這種綜合能力是指個人能力,集體能力還是人類整體的能力呢,這不是要怎樣去做才是正確的——這種判斷性問題。是一個如果我這樣做了,會產生什麼結果、效果和後果的綜合分析性的問題。會對“什麼”產生結果效果後果,這就需要建立社會領域形而上絕對的”具體要求”來進行回答了。現在,我們先分析資格和控制權。

我們先從人類歷程進行分析,不約而同地,世界都是從神話傳說開始。因為在客觀上本來就有一套整體的形而上絕對的這些必然性要求,這就是我們需要依賴它物活著,同時我們也是它物的能量來源之一,各靠本事競爭。這些自然物,它們各有各的能力,使人防不勝防,疲於奔命。很自然的,具備思維能力的人都希望自己強大,無所不能,受某種力量的庇護。也許是人的思維天生就與客觀必然性相符合,想象出來的擁有強大能力,獨霸一方的各個神,對應的就是客觀的每種自然領域裡的每項先驗絕對;每個神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與規矩,就是每項先驗絕對中的必然性規則的生動寫照。不管這些神話傳說中的關係多麼複雜,情節如何多變,都脫離不了先天絕對+先驗絕對+因果絕對這種普遍形式的指向性功能。不過,這種對應只是說明當時人類具有了,用層層細化的方法來區別各種自然現象的結構性思維模式。無法直接證明形而上絕對與世界之間的關係。但產生出一個思路,就是將層層細化的物件向上進行抽象歸納到極限,就是形而上。

神是不可捉摸的,只用隱晦的方式對人類進行啟示。但現實中跟隨哪個人混有肉吃卻很清楚,誰的天賦能力強(那時主要是體能)就跟誰。不是還有母系氏族社會的嗎,母系氏族是以自然輩分來管理的資格機制,是以後血緣,威權資格的來源。這裡我們討論的是“資格”的評判及賦予標準,是經過評判後再賦權給有能力者進行合法管理的資格機制,所以從天賦能力開始。

獲得這種資格的人就是這個社會的形而上絕對——不是普遍形而上絕對的形式指引功能,而是具體決定著這個部落發展的走向,規則的制定,人員的安排,資源的分配。

隨後階級產生了,主流理論歸結為私有制的形成。

跟著能力強大的人,在他的指引下,一起創造的價值是可以讓下面的人豐衣足食的。即使他個人的生活奢靡,也會有共同創造來彌補。所以,主要原因是能力和所擁有的資格不匹配了,卻還在行使資格。第一代資格者是具備能力的,第二代,三代就不能保證了,並且身邊還聚集了大都不具備能力的既得利益者。由於資格者沒有能力保持有能力者共同創造的環境氛圍,創造演變為剝削壓迫和強取豪奪,資源創造性的來源減少,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當然會取而代之。天賦能力者在資格者中有,不過許多是中下層的權力窺視者,更多的天賦能力擁有者在無資格的階級裡。當無法繼續用個人能力維持人們心中理所當然的必然性理念時,以下犯上這種事情,那就是家常便飯,資格擁有者人人自危,建立一個新的資格認證標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