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鴻門宴、杯酒釋兵權、煮酒論英雄……古往今來,圍繞著一張小小的飯桌,發生了多少足以定天下的故事。

坐在歷史的旁觀席上,我們為項羽的猶豫不決而嘆息,為趙匡胤的心機深沉擊掌,為曹操的英雄豪氣慨嘆……卻不知,自己在請客時的表現,何嘗不是被有心人看在眼裡。

請客,從來不僅僅是賓主相歡,它還將我們的人品如何,都暴露在食客的面前。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關於這一點,袁枚在中國飲食名著《隨園食單》中,用“三餐三心”早已經說得足夠清楚:

中國式請客,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吃頓飯而已,其背後折射出很多人性的陋習。

請客,見人品。

希望看了今天的文章,所有人都能收斂一下自己的虛榮心,踏踏實實請他人吃一頓飯。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耳餐:好名心

什麼是耳餐?用耳朵也能用餐?

《隨園食單》中是這樣介紹它的:耳餐者,務名之謂也。貪貴物之名,誇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也就是說,耳餐不是用來吃的,是用來聽的,不管味道如何,只要食材夠貴重,樣式夠華麗,就夠了。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在重味之人眼裡,食材從來不在其貴重,只要手藝夠好,將食材本身的味道釋放出來,使之彼此滋味互補,就是一道好菜了。但重“耳餐”的人,心中所想卻截然相反。

請客卻擺了一桌“耳餐”的人,所為的,不是和賓客分享美食,只是邀名罷了。所以說,請“耳餐”的人,必定有著好名心,生怕被人看不起。

賓客留著肚子,滿心喜悅前來赴宴,一心以為能夠吃上平時吃不到的美味。結果滿席山珍海味不錯,但為了好看,缸大的碗盛四兩水煮燕窩,滋味是沒有的,過個耳朵癮,也算是今天沒白來了。

重“耳餐”者聽著蠢,生活中卻比比皆是。

前段時間曝出的貧困縣斥資4000萬拍電影一事,便是重“耳餐”的典型。在當地官員的眼裡,管他電影的質量如何,只要聽起來夠排場,這4000萬就沒白花。

4000萬,買的不是電影,是政績,是面子,是名聲。

可笑的是,4000萬最終也沒有全部花在電影之上,層層轉包之下,4000萬變成了400萬、220萬、135萬、10萬。

這不就是重“耳餐”者的現實典型嗎?花了4000萬,也就過了個耳朵癮。

重虛名勝過實際,卻看不到背後的危害,這樣的人,路是走不長久的。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目食:炫耀心

還有一類主人家,比較講究菜品的數量。遇上這類主人家請客,桌上必然盆碗相疊,不留空隙,一道菜吃完,立馬有新菜補位。也只有這般,才能滿足主人家的炫耀心思。

賓客步入此間,放眼望去,只覺滿目饈饌,目不暇接,心中自然是興奮不已,只等著大飽口福。

開席之後細細看來,卻發現裝飾性的菜品繁多,真正值得一品的菜餚,不過寥寥二三罷了。眼看是滿桌菜餚滿,回家卻腹中空嗚鳴。

這樣的一席菜,就是目食了。顧名思義,目食菜品繁多,是用來看的,不是供品味的。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今人好用多品,適口之外,皆為悅目之資。”孔琳之身在南朝,說出的這番話卻可以沿用至今。月是古時月,目食陋習,古今同樣是一以貫之。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是這樣批判目食的:不知名手寫字,多則必有敗筆;名人作詩,煩則必有累句。極名廚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過四五味耳,尚難拿準,況拉雜橫陳乎?

再好的廚子,一天做幾道菜就極費心力了,做這麼多道菜,和逼著詩人一天寫一百首詩,有什麼區別呢?這種情況下,為了保障菜品的數目不變,犧牲的自然是口味了。

主人家覺得今日這席菜數目繁多,炫耀了自己的財力和慷慨。賓客卻並不憨傻,就算面上不好意思表現出來,心中卻自有一杆稱。

搞目食的人,和重耳餐者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隻看虛名,不管實際的人罷了。

能夠做出以“目食”宴請他人之事的人,通常做不了什麼實事。“面子工程”為何頻頻出現,就少不了這類人在背後攪風攪雨。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強讓:充面心

“耳餐”“目食”,頂多是赴宴之人吃得不滿意,當做是長見識,也算是這場宴席的好處了。碰上好“強讓”的主人家,那就真的是讓人心生厭煩了。

吃飯這種事兒,本就是各有各的口味。就拿香菜來說吧,不喜歡它的人聞到香菜的味道就想吐,喜歡香菜的人路過菜市場都要多吸幾口香菜的氣息,兩極分化極為鮮明。

人吃飯的口味不一樣,飯量也會有所不同。有半碗飯就飽的“小鳥胃”,也有三碗飯不過墊個底兒的“大胃王”,赴宴之前吃過東西的話,食量又會有所變化。

所以說,席上各吃各的,吃多吃少,吃什麼不吃什麼,由自己決定是最好的。

偏偏有一類人,為了顯示自己的熱情好客有面子,非得勸人吃喝才行,嘴上勸幾句還好,客人應和幾聲,不理就是。碰上得寸進尺的,直接就挾菜到碗盤上,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搞得人好生為難。

《隨園食單》戒單中就專門說這種人: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類強姦,殊為可惡。

勸菜,頂多是客人吃點自己不喜歡的菜品。勸酒,一不小心,就勸出人的命了。

中國式請客,暴露了你的人品

“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主人家再三勸酒,不過是為了充面子罷了。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一時面子的得失,釀成人命關天的大禍。

因為席上勸酒,歸家後酒精中毒,最終一命嗚呼的事情,可不算是少數。也難怪如今的法律中,專門加了勸酒者承擔民事責任的一條。

“強讓”之人,哪怕賓客暫時給了你面子,沒有表現出來,但不知不覺間你會發現,願意赴你的宴請之人,只會越來越少。

只顧食材奢侈,不管菜餚口味,可見你的“好名心”;追求菜品數量,不究飽腹與否,“炫耀心”可見一斑;一昧強讓於人,不顧他人喜好,“充面心”從中可見。

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總是藏於細微之處。你以為只是請客吃飯,卻不知你的人品心思,全部都看在了客人們的眼中。

下回請客的時候,還是收收你的小心思,別搞得自己炫耀邀名不成,反倒惹來一番笑。